地埋孔下管器及地热温度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1681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埋孔下管器及地热温度监测系统。该地埋孔下管器包括管体,管体上开有开缝,管体上设置有与开缝相对应的固定孔,开缝用于让传感器进入到管体内,固定孔用于配合紧固件将传感器固定在管体内。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对传统地埋孔下管器进行改进,在管体上设置开缝,从而可以让传感器进入到管体内,再通过管体上的固定孔配合紧固件对传感器固定,就可以实现对传感器的牢固的定位,避免在下管的过程中传感器受到土层干扰而偏移,保证了地热监测的准确性。保证了地热监测的准确性。保证了地热监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埋孔下管器及地热温度监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地热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埋孔下管器及地热温度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地源热泵系统是利用浅层地能进行供冷制热的新型环保、高效节能的能源利用系统。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将一定程度上改变换热区的地温场,地温场的改变直接影响系统性能和换热区的地质环境。因此,通过设置地温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换热区地温动态的变化特性,科学指导系统运行,对达到系统最优性能和保护地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0003]温度监测设备的选型及施工情况直接决定地温监测系统数据的准确行。目前,大多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监测孔所采用的温度监测方法为:将温度传感器按照不同的设置深度用胶布绑扎在地源垂直管上,再放入地埋监测孔内。采用这种方法,用胶带绑扎可能会造成温度传感器脱落,导致测量位置偏移,进而影响整个监测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埋孔下管器及地热温度监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地埋孔下管器存在的对于传感器固定不牢固而影响监测结果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地埋孔下管器,包括管体,管体上开有开缝,管体上设置有与开缝相对应的固定孔,开缝用于让传感器进入到管体内,固定孔用于配合紧固件将传感器固定在管体内。
[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管体的端部还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连接下管部件。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部包括形成在管体的第一端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在管体的第二端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连接下管部件。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配合连接,以使两个相同的地埋孔下管器可以连接。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为外丝,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个为内丝。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开缝沿管体的长度方向分布,固定孔为多个,多个固定孔也沿管体的长度方向分布。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固定孔呈两排分别,相邻两个固定孔用于配合绑扎形紧固件固定传感器。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开缝从管体的第一端延伸到管体的第二端。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热温度监测系统,包括地埋孔下管器和安装在地埋孔下管器上的传感器,地埋孔下管器为上述的地埋孔下管器。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地热温度监测系统还包括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与传感器
电连接,用于采集和处理传感器监测的地热温度信息。
[0015]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对传统地埋孔下管器进行改进,在管体上设置开缝,从而可以让传感器进入到管体内,再通过管体上的固定孔配合紧固件对传感器固定,就可以实现对传感器的牢固的定位,避免在下管的过程中传感器受到土层干扰而偏移,保证了地热监测的准确性。
[0016]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地埋孔下管器的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以及
[0019]图2示出了图1的地埋孔下管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1]10、管体;11、开缝;12、固定孔;13、第一连接部;14、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6]图1和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地埋孔下管器的实施方式,该地埋孔下管器包括管体10,管体10上开有开缝11,管体10上设置有与开缝11相对应的固定孔12,开缝11用于让传感器进入到管体10内,固定孔12用于配合紧固件将传感器固定在管体10内。
[0027]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对传统地埋孔下管器进行改进,在管体10上设置开
缝11,从而可以让传感器进入到管体10内,再通过管体10上的固定孔12配合紧固件对传感器固定,就可以实现对传感器的牢固的定位,避免在下管的过程中传感器受到土层干扰而偏移,保证了地热监测的准确性。
[0028]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管体10的端部还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包括形成在管体10的第一端的第一连接部13,以及连接在管体10的第二端的第二连接部14,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可配合连接,以使两个相同的地埋孔下管器可以连接。这样,可以让多个地埋孔下管器可以首尾相连,组合成更长的地埋孔下管器。此外,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都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的下管部件,从而便于地埋孔下管器与其他的下管部件相组合。
[0029]更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部13为内丝,第二连接部14为外丝,在需要连接两个地埋孔下管器时,将一个地埋孔下管器的外丝插入到另外一个地埋孔下管器的内丝中旋拧就可以将两个地埋孔下管器组合在一起。作为另一种图中未示出的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让第一连接部13为外丝,让第二连接部14为内丝,这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一种简单的部件位置变换。
[0030]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孔下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0),所述管体(10)上开有开缝(11),所述管体(10)上设置有与所述开缝(11)相对应的固定孔(12),所述开缝(11)用于让传感器进入到所述管体(10)内,所述固定孔(12)用于配合紧固件将所述传感器固定在所述管体(1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孔下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的端部还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下管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埋孔下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形成在所述管体(10)的第一端的第一连接部(13),以及连接在所述管体(10)的第二端的第二连接部(14),所述第一连接部(13)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14)连接下管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埋孔下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4)可配合连接,以使两个相同的地埋孔下管器可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埋孔下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飞李培王文学田建成张景景韦佳齐兰柱李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华清地热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