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TMP生产的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163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TMP生产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物化+生化处理工艺相结合,首先通过物化工艺除去大部分油类、甲醛,消除其废水中的毒害物质确保生化系统运行安全;再通过生化工艺进行深化处理后达标排放;生化处理工艺包括水解、厌氧和好氧三个处理环节,通过水解工艺将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初步处理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厌氧工艺是水解工艺的深度处理,最终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好氧工艺采用活性污泥法,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并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处理系统有效兼顾了处理效率和净化效果,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TMP生产的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用于TMP生产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三羟甲基丙烷(Trimethylolpropane,TMP)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也是树脂行业常用的扩链剂。三羟甲基丙烷可与有机酸反应生成单酯或多酯,与醛、酮反应生成缩醛、缩酮,与二异氰酸酯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等。三羟甲基丙烷主要用于醇酸树脂、聚氨酯、不饱和树脂、聚酯树脂、涂料等领域;用于合成航空润滑油、增塑剂、表面活性剂、润湿剂、炸药、印刷油墨等;用作纺织助剂和聚氯乙烯树脂的热稳定剂。
[0003]三羟甲基丙烷的工业生产工艺为:首先两分子的甲醛和正丁醛在强碱的催化下发生羟醛缩合,生成2,2

二羟甲基丁醛,然后在强碱的催化下,2,2

二羟甲基丁醛继续同甲醛发生康尼查罗反应,正丁醛被还原为三羟甲基丙烷,甲醛则被氧化为甲酸。
[0004]TMP生产中废水主要存在以下特性:有机物含量高、成份多样、毒物种类多(如甲醛、异辛醇等)对生化处理系统危害大,导致废水处理困难,出水指标难以达标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行。
[0005]所以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处理效率高、运行效率稳定的用于TMP生产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效率高、运行效率稳定的用于TMP生产的污水处理系统。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用于TMP生产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和生化处理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顺次衔接设置的隔油池、甲醛调节池、缩合反应池、第一沉淀池和综合调节池;所述生化处理单元包括顺次衔接设置的气浮装置、第二沉淀池、水解酸化池、缓冲池、IC内循环反应器、第三沉淀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和清水池;所述综合调节池与所述气浮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三提升泵和板式换热器。
[0008]进一步,所述IC内循环反应器产生的污泥回流输送到所述水解酸化池内。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三沉淀池通过厌氧回流泵向所述IC内循环反应器进行回流输送。
[0010]进一步,所述二沉池通过污泥回流泵向所述接触氧化池进行回流输送。
[0011]进一步,所述清水池通过第五提升泵向所述综合调节池进行回流输送。
[0012]进一步,所述水解酸化池内设置有厌氧菌种污泥;所述水解酸化池内设置搅拌设施。
[0013]进一步,所述接触氧化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部设置有填料;所述填料的下方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供气管路、第一曝气管和第二曝气管;所述供气管路呈叶脉状分布在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曝气管连通均布在所述供气管路顶部;所述第二曝气管连通设置在所述供气管路的两侧;所述第二曝气管与所述池体的侧壁贴合连接;所述第二曝气管的分布密度沿着池体内污水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0014]进一步,所述第二曝气管的曝气路径指向水流中心处。
[0015]进一步,所述第二曝气管的曝气路径朝上游方向偏转。
[0016]进一步,所述供气管路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主管沿水流路径平行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底部中心处;所述主管表面设置有转接管;所述转接管螺旋状分布在所述主管的表面;所述支管一端与所述转接管连通连接,另一端为第一曝气管或第二曝气管供气。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1)本技术的用于TMP生产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物化+生化处理工艺相结合,首先通过物化工艺除去大部分油类、甲醛,消除其废水中的毒害物质确保生化系统运行安全,再通过生化工艺进行深化处理后达标排放,兼顾了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
[0019](2)本技术的IC内循环反应器的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道回流至水解池,引入活性污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二沉池通过污泥回流管道回流至接触氧化池,可以增加生物量,强化去除效果;清水池通过废水回流管道回流至综合调节池,可以对原水进行稀释调节,稳定生化系统工艺运行,保证出水清澈,达标排放。
[0020](3)本技术的水解酸化池中投有厌氧菌种污泥,推流搅拌设施,对TMP废水中高分子有机物进行可生化性处理,提高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内处理效率。
[0021](4)本技术的接触氧化池通过第一曝气管和第二曝气管相互配合增氧,实现了池内含氧量的均匀提升,进一步改善了池内生物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TMP污水处理流程图;
[0023]图2为曝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转接管分布示意图。
[00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6]1、隔油池,2、甲醛调节池,3、缩合反应池,4、第一沉淀池,5、综合调节池,6、气浮装置,7、第二沉淀池,8、水解酸化池,9、缓冲池,10、IC内循环反应器,11、第三沉淀池,12、接触氧化池,121、池体,13、二沉池,14、清水池,15、第一提升泵,16、第二提升泵,17、第三提升泵,18、第四提升泵,19、厌氧回流泵,20、污泥回流泵,21、第五提升泵,22、板式换热器,23、曝气装置,231、供气管路,232、第一曝气管,233、第二曝气管,201、主管,202、支管,203、转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
[0028]如图1所示,用于TMP生产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和生化处理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顺次衔接设置的隔油池1、甲醛调节池2、缩合反应池3、第一沉淀池4和综合调节池5;所述生化处理单元包括顺次衔接设置的气浮装置6、第二沉淀池7、水解酸化池8、缓冲池9、IC内循环反应器10、第三沉淀池11、接触氧化池12、二沉池13和清水池14;所述综合调节池5与所述气浮装置6之间设置有第三提升泵17和板式换热器22。
[0029]该系统采用物化+生化处理工艺相结合,首先通过物化工艺除去大部分油类、甲
醛,消除其废水中的毒害物质确保生化系统运行安全;再通过生化工艺进行深化处理后达标排放;生化处理工艺包括水解、厌氧和好氧三个处理环节,通过水解工艺将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初步处理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厌氧工艺是水解工艺的深度处理,最终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好氧工艺采用活性污泥法,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并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预处理单元的物化处理能够显著提升处理效率,而生化处理单元则保证了整体的处理效果。
[0030]所述甲醛调节池2与所述缩合反应池3之间通过第一提升泵15连通;所述缩合反应池3与所述第一沉降池4之间通过第二提升泵16连通;所述缓冲池9与所述IC内循环反应器10之间通过第四提升泵18连通。泵设备可以显著提升物料在各工序之间的转移速度,从而提高整体的处理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TMP生产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单元和生化处理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顺次衔接设置的隔油池(1)、甲醛调节池(2)、缩合反应池(3)、第一沉淀池(4)和综合调节池(5);所述生化处理单元包括顺次衔接设置的气浮装置(6)、第二沉淀池(7)、水解酸化池(8)、缓冲池(9)、IC内循环反应器(10)、第三沉淀池(11)、接触氧化池(12)、二沉池(13)和清水池(14);所述综合调节池(5)与所述气浮装置(6)之间设置有第三提升泵(17)和板式换热器(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TMP生产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C内循环反应器(10)产生的污泥回流输送到所述水解酸化池(8)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TMP生产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沉淀池(11)通过厌氧回流泵(19)向所述IC内循环反应器(10)进行回流输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TMP生产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13)通过污泥回流泵(20)向所述接触氧化池(12)进行回流输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TMP生产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14)通过第五提升泵(21)向所述综合调节池(5)进行回流输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TMP生产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8)内设置有厌氧菌种污泥;所述水解酸化池(8)内设置搅拌设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爱华张刚付贯朝胡华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宜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