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115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连续变焦马达包括外壳和底座,外壳罩设在底座上并与底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连续变焦马达还包括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的:框架;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底座上,驱动组件具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框架驱动连接,以使框架在容置空间内能够沿Z轴方向运动;透镜支撑体,框架具有容纳腔,透镜支撑体活动设置在容纳腔的内部;第一磁石;驱动线圈,第一磁石和驱动线圈彼此相对设置,驱动线圈与第一磁石作用以使透镜支撑体在容纳腔内能够沿Z轴方向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变焦马达推力小、行程短、无法连续变焦的问题。无法连续变焦的问题。无法连续变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续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续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用于图像处理的硬件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对图像拍摄的需求的增加,诸如自动聚焦(AF)和光学图像稳定(OIS)之类的功能已经应用于相机模块等,相机模块等安装到诸如蜂窝电话和智能电话之类的便携式终端以及独立的相机装置。
[0003]自动聚焦功能是通过在光轴方向上线性地使用具有透镜的托架来调整距对象的焦距,使得在设置在透镜后端处的图像传感器(CMOS、CCD等)处生成清晰的图像。
[0004]然而,现有的光学变焦马达在驱动透镜支撑体沿光轴(Z轴)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存在推力小、透镜支撑体行程短、无法连续变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变焦马达推力小、行程短、无法连续变焦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续变焦马达,包括外壳和底座,外壳罩设在底座上并与底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连续变焦马达还包括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的:框架;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底座上,驱动组件具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框架驱动连接,以使框架在容置空间内能够沿Z轴方向运动;透镜支撑体,框架具有容纳腔,透镜支撑体活动设置在容纳腔的内部;第一磁石;驱动线圈,第一磁石和驱动线圈中的一者设置在透镜支撑体的外侧壁上,第一磁石和驱动线圈中的另一者设置在框架的侧壁上,且第一磁石和驱动线圈彼此相对设置,驱动线圈与第一磁石作用以使透镜支撑体在容纳腔内能够沿Z轴方向运动。
[0007]进一步地,第一磁石设置在透镜支撑体的外侧壁上,驱动线圈设置在框架的侧壁上。
[0008]进一步地,驱动电机包括:电机本体,电机本体设置在底座上;驱动轴,驱动轴与电机本体驱动连接,且驱动轴具有螺纹段;驱动块,驱动块设置在驱动轴上,驱动块具有与螺纹段配合的内螺纹。
[0009]进一步地,驱动电机还包括安装挡板,安装挡板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第一板段沿驱动轴的轴向延伸,第二板段与驱动轴的轴向垂直,第一板段远离第二板段的一端与电机本体连接,第二板段设置在驱动轴远离电机本体的一端。
[0010]进一步地,驱动电机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片,连接片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板段连接,连接片的至少另一部分嵌设在底座的周向侧壁。
[0011]进一步地,框架对应驱动电机的外侧壁具有第一让位槽,驱动电机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让位槽的内部,驱动块的周缘具有至少一个驱动凸起,第一让位槽的周缘具有与
驱动凸起配合的驱动缺口,驱动凸起的至少一部分伸入驱动缺口的内部。
[0012]进一步地,连续变焦马达还包括电容和霍尔芯片,驱动组件还包括PCB板,驱动电机、驱动线圈、电容和霍尔芯片均与PCB板电连接。
[0013]进一步地,PCB板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与驱动电机电连接,第三连接段与驱动线圈电连接,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分别对应框架的不同侧边设置,第二连接段为可变形结构,当框架相对底座运动时,第二连接段的形状改变。
[0014]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段设置在底座对应驱动电机的外侧壁上,第三连接段设置在框架对应驱动线圈的外侧壁上。
[0015]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段包括顺次连接的弧形段、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和第三弯折段,弧形段远离第一弯折段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段连接,第三弯折段远离第二弯折段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段连接,底座的侧壁具有用于避让弧形段的避让缺口,框架的外侧壁具有第二让位槽,第一弯折段的至少一部分伸入第二让位槽,第二弯折段和第三弯折段位于同一平面并设置在框架朝向底座的一侧。
[0016]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均具有定位缺口,框架和底座的外侧壁均具有与定位缺口配合的定位凸起。
[0017]进一步地,框架对应驱动线圈设置有安装开口,驱动线圈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安装开口的内部,且第三连接段设置在安装开口处并与驱动线圈电连接。
[0018]进一步地,连续变焦马达还包括第一吸磁片,第一吸磁片设置在第三连接段远离驱动线圈的一侧并与驱动线圈相对设置。
[0019]进一步地,驱动电机具有多个第一接线端脚,第一连接段分别与多个第一接线端脚连接,第一连接段具有分别与多个第一接线端脚电连接的第二接线端脚,且第一连接段还具有分别与驱动线圈、电容和霍尔芯片电连接的多个第三接线端脚。
[0020]进一步地,底座对应第一连接段的侧壁的底部具有凸出于外壳的固定凸起,第一连接段对应固定凸起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接线端脚和第三接线端脚。
[0021]进一步地,外壳对应第一接线端脚设置有避让开口。
[0022]进一步地,框架包括顺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相对设置,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相对设置,第一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第三侧壁上对应第一让位槽设置有第一平衡槽,第三侧壁上对应第二让位槽设置有第二平衡槽,第一让位槽和第一平衡槽的结构相同,第二让位槽和第二平衡槽的结构相同;第三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开口。
[0023]进一步地,连续变焦马达还包括:第二磁石,第二磁石设置在框架的侧壁上,且第二磁石所在的框架的侧壁与驱动线圈所在的框架的侧壁分别位于透镜支撑体的两侧;第二吸磁片,第二吸磁片相对第二磁石设置在底座的侧壁上。
[0024]进一步地,连续变焦马达还包括多个滚珠,驱动线圈所在的框架的内侧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置槽,透镜支撑体对应第一容置槽设置有第二容置槽,每个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滚珠;第二磁石的框架的外侧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容置槽,底座的内侧壁对应第三容置槽设置有第四容置槽,每个第三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滚珠。
[0025]进一步地,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第三容置槽、第四容置槽中的至少一个在透镜支撑体运动方向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凸起。
[0026]进一步地,连续变焦马达还包括挡片,挡片设置在框架远离底座的一侧。
[0027]进一步地,挡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框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
[0028]进一步地,挡片包括:本体部,本体部具有至少一个定位孔,且本体部设置在框架远离底座的一侧;加强臂,加强臂为两个,两个加强臂对称设置在本体部的两侧,且加强臂与框架的外侧壁连接。
[0029]进一步地,框架远离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防撞凸起,第一防撞凸起到外壳远离底座一侧的距离小于定位柱到外壳远离底座一侧的距离;和/或框架靠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防撞凸起;和/或透镜支撑体远离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防撞凸起;和/或透镜支撑体靠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防撞凸起。
[0030]进一步地,底座的底部具有用于避让驱动电机的贯通孔。...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和底座(20),所述外壳(10)罩设在所述底座(20)上并与所述底座(2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连续变焦马达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框架(30);驱动组件(40),所述驱动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底座(20)上,所述驱动组件(40)具有驱动电机(41),所述驱动电机(41)与所述框架(30)驱动连接,以使所述框架(30)在所述容置空间内能够沿Z轴方向运动;透镜支撑体(50),所述框架(30)具有容纳腔,所述透镜支撑体(50)活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内部;第一磁石(60);驱动线圈(61),所述第一磁石(60)和所述驱动线圈(61)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透镜支撑体(50)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磁石(60)和所述驱动线圈(61)中的另一者设置在所述框架(30)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磁石(60)和所述驱动线圈(61)彼此相对设置,所述驱动线圈(61)与所述第一磁石(60)作用以使所述透镜支撑体(50)在所述容纳腔内能够沿Z轴方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石(60)设置在所述透镜支撑体(50)的外侧壁上,所述驱动线圈(61)设置在所述框架(30)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41)包括:电机本体(411),所述电机本体(411)设置在所述底座(20)上;驱动轴(412),所述驱动轴(412)与所述电机本体(411)驱动连接,且所述驱动轴(412)具有螺纹段;驱动块(413),所述驱动块(413)设置在所述驱动轴(412)上,所述驱动块(413)具有与所述螺纹段配合的内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41)还包括安装挡板(414),所述安装挡板(414)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板段(4141)和第二板段(4142),所述第一板段(4141)沿所述驱动轴(412)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板段(4142)与所述驱动轴(412)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一板段(4141)远离所述第二板段(4142)的一端与所述电机本体(411)连接,所述第二板段(4142)设置在所述驱动轴(412)远离所述电机本体(411)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41)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片(415),所述连接片(415)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板段(4141)连接,所述连接片(415)的至少另一部分嵌设在所述底座(20)的周向侧壁。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30)对应所述驱动电机(41)的外侧壁具有第一让位槽(31),所述驱动电机(4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让位槽(31)的内部,所述驱动块(413)的周缘具有至少一个驱动凸起(4131),所述第一让位槽(31)的周缘具有与所述驱动凸起(4131)配合的驱动缺口(311),所述驱动凸起(4131)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驱动缺口(311)的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变焦马达还包括电容(62)和霍尔芯片(63),所述驱动组件(40)还包括PCB板(42),所述驱动电机(41)、所述驱动线圈(61)、所述电容(62)和所述霍尔芯片(63)均与所述PCB板(42)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42)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421)、第二连接段(422)、第三连接段(423),所述第一连接段(421)与所述驱动电机(41)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段(423)与所述驱动线圈(61)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421)和所述第三连接段(423)分别对应所述框架(30)的不同侧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段(422)为可变形结构,当所述框架(30)相对所述底座(20)运动时,所述第二连接段(422)的形状改变。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421)设置在所述底座(20)对应所述驱动电机(41)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三连接段(423)设置在所述框架(30)对应所述驱动线圈(61)的外侧壁上。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段(422)包括顺次连接的弧形段(4221)、第一弯折段(4222)、第二弯折段(4223)和第三弯折段(4224),所述弧形段(4221)远离所述第一弯折段(42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421)连接,所述第三弯折段(4224)远离所述第二弯折段(42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段(423)连接,所述底座(20)的侧壁具有用于避让所述弧形段(4221)的避让缺口(21),所述框架(30)的外侧壁具有第二让位槽(32),所述第一弯折段(4222)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第二让位槽(32),所述第二弯折段(4223)和所述第三弯折段(4224)位于同一平面并设置在所述框架(30)朝向所述底座(20)的一侧。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续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段(421)和所述第三连接段(423)均具有定位缺口(424),所述框架(30)和所述底座(20)的外侧壁均具有与所述定位缺口(424)配合的定位凸起(64)。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变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30)对应所述驱动线圈(61)设置有安装开口(33),所述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高峰王建华唐利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