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代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0974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卤代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卤代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以如式II所示的卤代醇类化合物为原料,与TEMPO、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反应,以价廉易得的二氧化碳调节反应pH,最终制备得到卤代酸类化合物。该制备方法收率高、毒性相对较小且环保,适合于工业化生产。适合于工业化生产。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卤代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卤代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8‑
溴辛酸作为一种优良的医药和农药中间体,其结构如下:
[0003][0004]关于8

溴辛酸的合成,方法比较少,比较常规的如专利CN113087623所示:以1,6

二溴己烷为主原料与丙二酸二乙酯进行取代反应,然后再经酯基水解及脱羧,得到8

溴辛酸。该路线反应时间长,第一步转化率低,脱羧反应温度高,副产物较多,同时,为了增加第一步取代的选择性,原料1,6

二溴己烷大大过量。
[0005]路线1:
[0006][0007]参考J.Org.Chem.1986,51,22,4158

4159、Org.Lett.2020,22,10,3749

3754等文献(路线2):由1,8

辛二醇出发,先经一步选择性溴代,生成8

溴辛醇,再经Jones氧化得到8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如式I所示的卤代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以下步骤:在溶剂中,在二氧化碳存在下,如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与TEMPO、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反应,得到如式I所示的卤代酸类化合物即可;所述R为C1‑
C
20
亚烷基;所述X为卤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代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满足以下条件的一种或多种:(1)所述R为C1‑
C
10
亚烷基;(2)所述X为氟、氯或溴;(3)所述溶剂为腈类溶剂和/或水;(4)所述溶剂与所述如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质量比为(5~7):1;(5)所述TEMPO与所述如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为(0.005~0.015):1;(6)所述次氯酸钠与所述如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为(0.01~0.06):1;(7)所述亚氯酸钠与所述如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3):1;(8)所述二氧化碳存在下为向反应体系中通入二氧化碳;(9)所述二氧化碳的量为使反应体系保持在酸性条件下;(10)所述反应的温度为35℃以下;(11)所述次氯酸钠和所述亚氯酸钠各自独立地加入反应体系;(12)所述次氯酸钠分两批次加入反应体系,记为第i批次和第ii批次;(13)所述次氯酸钠以次氯酸钠水溶液的方式加入反应体系;(14)所述亚氯酸钠分两批次加入反应体系,记为第1批次和第2批次;(15)所述亚氯酸钠以亚氯酸钠水溶液的形式加入反应体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卤代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满足以下条件的一种或多种:(1)所述R为

(CH2)7‑
;(2)所述X为溴;(3)所述溶剂为腈类溶剂和水;(4)所述腈类溶剂为乙腈;(5)所述溶剂与所述如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质量比为6:1;(6)所述TEMPO与所述如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为0.01:1;(7)所述次氯酸钠与所述如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为0.03:1;(8)所述亚氯酸钠与所述如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1;(9)所述二氧化碳的量为使反应体系pH值保持在5~7范围内;(10)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0℃~30℃;(11)所述次氯酸钠分两批次加入反应体系,所述第i批次与第ii批次的物质的量的比
为(0.3~0.5):1;(12)所述亚氯酸钠分两批次加入反应体系,所述第1批次与第2批次的物质的量的比为(0.2~0.3):1;(13)所述反应时,所述次氯酸钠和所述亚氯酸钠加入的方式为先加入所述第i批次次氯酸钠和所述第1批次亚氯酸钠;再加入所述第ii批次次氯酸钠和所述第2批次亚氯酸钠;(14)所述次氯酸钠以次氯酸钠水溶液的形式参与反应时,所述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次氯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10%;(15)所述亚氯酸钠以亚氯酸钠水溶液的形式参与反应时,所述亚氯酸钠水溶液中,亚氯酸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2~5)。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冬刘冰辉洪辉意褚长虎刘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药坦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