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的不等强墙梁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91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的不等强墙梁节点,包括墙竖向钢筋、墙箍筋、第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第二强度等级混凝土、环筋和短竖向钢筋。节点核心区采用同梁板相同的第一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并内设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设有环筋和短竖向钢筋。本发明专利技术节点核心区采用同梁板相同的第一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可降低不等强度混凝土墙梁节点的施工难度;节点内设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可约束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横向变形,提高节点核心区的承载力、延性及耗能能力,改善墙梁节点的抗震性能,消除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降低带给结构的影响,以实现节点核心区的加强。现节点核心区的加强。现节点核心区的加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的不等强墙梁节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等强墙梁节点,具体为一种基于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的不等强墙梁节点。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较高强度混凝土的广泛使用,普遍存在墙混凝土强度高于梁板混凝土强度的现象,国家规范对此问题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要求相差两个及以上级别的情况,需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分离界面施工。但由于混凝土的流动性,实际的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造成了施工困难,同时界面处是受力的薄弱环节。
[0003]为了方便施工和降低成本,此类混凝土不等强墙梁节点核心区采用同梁板强度等级相同的第一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此方法降低了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强度,会给结构性能带来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的不等强墙梁节点。本专利技术从机理上对节点核心区进行了改进,采取了内设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的加强方法提高不等强墙梁节点的承载力、延性及耗能能力,构造措施合理,消除了节点混凝土强度降低的影响。施工简便,经济性强,降低了隐形安全风险,适合在工程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于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的不等强墙梁节点,包括
[0006]混凝土墙,其构成该墙梁节点的主体结构,且其由水平浇筑形成的第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分别竖直浇筑在所述第一强度等级混凝土上下侧的第二强度等级混凝土构成;
[0007]墙竖向钢筋,其呈竖直状埋设于该墙梁节点的混凝土墙体内部,且其设置有若干个并由墙箍筋进行捆扎固定形成墙的钢筋笼;
[0008]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其内设在纵向设置的所述墙竖向钢筋和墙箍筋所构成的钢筋笼内,且其由环筋和短竖向钢筋构成;
[0009]其中,所述环筋为单环筋或双环筋两种形式;所述环筋和短竖向钢筋内置于节点交叉部位的第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内,沿墙高度方向分布并伸入上下墙第二强度等级混凝土内,且上下墙的第二强度等级混凝土内至少设置两个环筋,形成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筋可为普通钢、高性能钢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材料。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筋5搭接段采用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倍环筋5直径,且整个环筋5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筋沿墙高度方向的间距不大于80mm。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筋间隔绑扎于墙箍筋底层。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筋绑扎于短竖向钢筋上形成整体。
[0015]一种基于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的不等强墙梁节点,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步骤一,根据配筋图,将墙竖向钢筋、墙箍筋、环筋及短竖向钢筋绑扎成型,形成墙的钢筋笼,其中,先将第一个环筋绑扎于墙箍筋上,再将短竖向钢筋绑扎于环筋上;
[0017]步骤二,根据配筋图,将板筋、梁纵筋、梁箍筋、节点核心区箍筋、环筋及短竖向钢筋绑扎成型,形成梁板及节点核心区钢筋笼;
[0018]步骤三,浇筑下第二强度等级混凝土土墙第二强度等级混凝土;
[0019]步骤四,浇筑节点核心区及梁板的第一强度等级混凝土;
[0020]步骤五,重复上述步骤。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在原不等强度墙梁节点的基础上,节点核心区采用同梁板强度等级相同的第一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并内设环筋及短竖向钢筋,形成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
[0022]2)本专利技术节点区域采用同梁板相同的第一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可降低不等强度混凝土墙梁节点的施工难度;节点内设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可约束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横向变形,提高节点核心区的承载力、延性及耗能能力,改善节点的抗震性能,消除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降低带给结构的影响,以实现节点核心区的加强。
[0023]本专利技术降低了不等强墙梁节点的施工难度、保证了不等强节点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设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处墙水平剖面图;
[0026]图3为图1中设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处墙竖向剖面图;
[0027]图4为不同形式环筋图;
[0028]图5为原不等强墙梁节点结构图;
[0029]图中:1、墙竖向钢筋,2、墙箍筋,3、第一强度等级混凝土,4、第二强度等级混凝土,5、环筋,6、短竖向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实施例一
[0032]请参阅图1~4,一种基于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的不等强墙梁节点,包括墙竖向钢筋1、墙箍筋2、第一强度等级混凝土3、第二强度等级混凝土土4、环筋5和短竖向钢筋6。
[0033]所述环筋5可为钢材和高强纤维复合材料等材料。
[0034]所述环筋5搭接段采用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倍环筋5直径,且整个环筋5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003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环筋5沿沿墙高度的间距不大于80mm,便于提高不等强墙梁节点的承载力。
[0036]实施例二
[0037]请参阅图1~4,一种基于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的不等强墙梁节点,包括
[0038]混凝土墙,其构成该墙梁节点的主体结构,且其由水平浇筑形成的第一强度等级混凝土3、分别竖直浇筑在所述第一强度等级混凝土3上下侧的第二强度等级混凝土4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建筑施工领域,第二强度等级混凝土4为较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第一强度等级混凝土3为较低强度等级混凝土。
[0039]墙竖向钢筋1,其呈竖直状埋设于该墙梁节点的混凝土墙体内部,且其设置有若干个并由墙箍筋2进行捆扎固定形成墙的钢筋笼;
[0040]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其内设在纵向设置的所述墙竖向钢筋1和墙箍筋2所构成的钢筋笼内,且其由环筋5和短竖向钢筋6构成;
[0041]其中,所述环筋5为单环筋或双环筋两种形式;所述环筋5和短竖向钢筋6内置于节点交叉部位的第一强度等级混凝土3内,沿墙高度方向分布并伸入上下墙第二强度等级混凝土4内,且上下墙的第二强度等级混凝土4内至少设置两个环筋5,形成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
[004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环筋5绑扎于短竖向钢筋6上形成整体,捆扎效率高。
[0043]实施例三
[0044]一种基于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的不等强墙梁节点,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5]步骤一,根据配筋图,将墙竖向钢筋1、墙箍筋2、环筋5及短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的不等强墙梁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墙,其构成该墙梁节点的主体结构,且其由水平浇筑形成的第一强度等级混凝土(3)、分别竖直浇筑在所述第一强度等级混凝土(3)上下侧的第二强度等级混凝土(4)构成;墙竖向钢筋(1),其呈竖直状埋设于该墙梁节点的混凝土墙体内部,且其设置有若干个并由墙箍筋(2)进行捆扎固定形成墙的钢筋笼;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其内设在纵向设置的所述墙竖向钢筋(1)和墙箍筋(2)所构成的钢筋笼内,且其由环筋(5)和短竖向钢筋(6)构成;其中,所述环筋(5)为单环筋或双环筋两种形式;所述环筋(5)和短竖向钢筋(6)内置于节点交叉部位的第一强度等级混凝土(3)内,沿墙高度方向分布并伸入上下墙第二强度等级混凝土(4)内,且上下墙的第二强度等级混凝土(4)内至少设置两个环筋(5),形成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的不等强墙梁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强度等级混凝土(4)设计强度比第一强度等级混凝土(3)设计强度高两个等级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筋约束混凝土叠合短柱的不等强墙梁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筋(5)可为钢材和高强纤维复合材料等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筋约束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增志周大兴侯立群方宏伟曹青张亚齐殷炳帅郭琨张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