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次抗屏蔽复合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851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制造技术领域内的一种多层次抗屏蔽复合电缆,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的中心处配合设置有信号电缆,所述信号电缆的外部配合设置有若干组屏蔽电缆,电缆本体配合屏蔽电缆设置有定位接地电缆,所述定位接地电缆与屏蔽电缆之间配合设置有总填充层,所述信号电缆、屏蔽电缆及电缆本体的外部皆配合设置有若干组保护层,该发明专利技术内部设有多组屏蔽电缆,极大的提高了电缆本体的抗屏蔽效果,同时配合设置有若干组保护层,保证了电缆本体在工作时的安全性,减少触电事故发生的可能。发生的可能。发生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次抗屏蔽复合电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电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缆,专利申请号为:CN201020527564.8,申请日为:2010.09.14,公布号为CN201780820U,公布日为:2011.03.30,该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一种太阳能电缆,包括电缆芯、电缆套,电缆芯位于电缆套内部,电缆套由电子束交叉链接塑料材料层和抗紫外塑料材料层构成,该专利技术内部未设置接地线缆,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漏电等意外,从而造成人员触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多层次抗屏蔽复合电缆;该专利技术内部设有多组屏蔽电缆,极大的提高了电缆本体的抗屏蔽效果,同时配合设置有若干组保护层,保证了电缆本体在工作时的安全性,减少触电事故发生的可能。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层次抗屏蔽复合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所述电缆本体(1)的中心处配合设置有信号电缆(2),所述信号电缆(2)的外部配合设置有若干组屏蔽电缆(3),电缆本体(1)配合屏蔽电缆(3)设置有定位接地电缆(4),所述定位接地电缆(4)与屏蔽电缆(3)之间配合设置有总填充层(5),所述信号电缆(2)、屏蔽电缆(3)及电缆本体(1)的外部皆配合设置有若干组保护层。
[0005]本专利技术工作时,在安装时,将绝缘保护层(7)绕包于导电铜线(6)的外部,将绝缘包带(8)绕包于绝缘保护层(7)的外部,将绕包后的信号电缆(2)固定设置于电缆本体(1)的中心处并固定,将编织层(10)绕包于屏蔽线(9)的外部,将固定铠甲层(11)绕包于编织层(10)的外部并采用与编织层(10)相反的方向进行绕包,将六组绕包完成的屏蔽电缆(3)依次环绕设置于信号电缆(2)的外部,将定位接地电缆(4)依次设置于相邻两组屏蔽电缆(3)的间隙处,并与信号电缆(2)相接,将绝缘隔离层(7)绕包于屏蔽电缆(3)的外部,将两组屏蔽线(9)的间隙处通过小填充层(12)进行填充,将屏蔽电缆(3)与绝缘隔离层(14)的间隙处通过总填充层(5)进行填充,在使用时,内部的屏蔽电缆(3)将有效的隔离在导电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磁影响,提高信号电缆(2)的工作效率及导电效率,内部的定位接地电缆(4)将防止屏蔽电缆(3)工作过程中发生位移等情况的发生,同时信号电缆(2)的外部的绝缘保护层(7)与绝缘包带(8)将有效防止内部漏电,同时电缆本体(1)外部的绝缘隔离层(14)将进一步提高电缆本体(1)在使用过程中的绝缘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提供一种多层次抗屏蔽复合电缆;该专利技术内部设有多组屏蔽电缆,极大的提高了电缆本体的抗屏蔽效果,同时配合设置有若干组保护层,保证了电缆本体在工作时的安全性,减少触电事故发生的可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提高电缆本体(1)的工作效率,同时防止信号电缆(2)发生漏电等意外;所述信号电缆(2)的中心处配合设置有一组导电铜线(6),所述导电铜
线(6)的外部绕包有绝缘保护层(7),所述绝缘保护层(7)的外部绕包有绝缘包带(8),所述绝缘保护层(7)的绕包厚度大于绝缘包带(8)的绕包厚度。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提高电缆本体(1)的抗屏蔽效果;所述电缆本体(1)内部供设置有六组屏蔽电缆(3),每组屏蔽电缆(3)的内部为相同结构,所述屏蔽电缆(3)内部的中心处配合设置两组屏蔽线(9),两组屏蔽线(9)的外部配合设置有编织层(10),编织层(10)的外部绕包有固定铠甲层(11),两组屏蔽线(9)之间预留了间隙,该间隙内配合设置有小填充层(12)。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提高电缆本体(1)内部结构的稳定性,使得内部结构更紧凑;所述屏蔽电缆(3)环绕设置于信号电缆(2)的外壁设置并与信号电缆(2)的外壁相接,相邻的两组屏蔽电缆(3)之间还配合设置有定位接地电缆(4)。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防止定位接地电缆(4)发生漏电等意外;所述定位接地电缆(4)环绕设置于信号电缆(2)的外部并同时与屏蔽电缆(3)及信号电缆(2)相接固定,所述定位接地电缆(4) 的外部涂覆有绝缘漆(13)。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提高电缆本体(1)的绝缘效果;所述电缆本体(1)的外部配合绕包有绝缘隔离层(14),所述绝缘隔离层(14)绕包于屏蔽电缆(3)的外部并对屏蔽电缆(3)进行加固,所述总填充层(5)设置于屏蔽电缆(3)与定位接地电缆(4)的间隙处。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固定屏蔽电缆(3);所述屏蔽电缆(3)的任意两侧分别与绝缘隔离层(14)的内壁及信号电缆(2)的外壁相接并固定。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后期在安装时工作人员能区分编织层(10)与固定铠甲层(11);所述屏蔽电缆(3)外部的编织层(10)绕包方向为由左向右,固定铠甲层(11)的绕包方向为由右向左,所述小填充层(12)的填充材料为双玻璃丝。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增加电缆本体(1)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所述总填充层(5)的填充材料为PP麻绳,所述绝缘隔离层(14)的外部还涂覆有绝缘环保漆。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截面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信号电缆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屏蔽电缆示意图。
[0017]其中,1电缆本体、2信号电缆、3屏蔽电缆、4定位接地电缆、5总填充层、6导电铜线、7绝缘保护层、8绝缘包带、9屏蔽线、10编织层、11固定铠甲层、12小填充层、13绝缘漆、14绝缘隔离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

3所示,一种多层次抗屏蔽复合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所述电缆本体1的中心处配合设置有信号电缆2,所述信号电缆2的外部配合设置有若干组屏蔽电缆3,电缆本体1配合屏蔽电缆3设置有定位接地电缆4,所述定位接地电缆4与屏蔽电缆3之间配合设置有总填充层5,所述信号电缆2、屏蔽电缆3及电缆本体1的外部皆配合设置有若干组保护层,所述信号电缆2的的中心处配合设置有一组导电铜线6,所述导电铜线6的外部绕包有绝缘保
护层7,所述绝缘保护层7的外部绕包有绝缘包带8,所述绝缘保护层7的绕包厚度大于绝缘包带8的绕包厚度,所述电缆本体1内部供设置有六组屏蔽电缆3,每组屏蔽电缆3的内部为相同结构,所述屏蔽电缆3内部的中心处配合设置两组屏蔽线9,两组屏蔽线9的外部配合设置有编织层10,编织层10的外部绕包有固定铠甲层11,两组屏蔽线9之间预留了间隙,该间隙内配合设置有小填充层12,所述屏蔽电缆3环绕设置于信号电缆2的外壁设置并与信号电缆2的外壁相接,相邻的两组屏蔽电缆3之间还配合设置有定位接地电缆4,所述定位接地电缆4环绕设置于信号电缆2的外部并同时与屏蔽电缆3及信号电缆2相接固定,所述定位接地电缆4的外部涂覆有绝缘漆13,所述电缆本体1的外部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次抗屏蔽复合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本体(1)的中心处配合设置有信号电缆(2),所述信号电缆(2)的外部配合设置有若干组屏蔽电缆(3),电缆本体(1)配合屏蔽电缆(3)设置有定位接地电缆(4),所述定位接地电缆(4)与屏蔽电缆(3)之间配合设置有总填充层(5),所述信号电缆(2)、屏蔽电缆(3)及电缆本体(1)的外部皆配合设置有若干组保护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次抗屏蔽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电缆(2)的中心处配合设置有一组导电铜线(6),所述导电铜线(6)的外部绕包有绝缘保护层(7),所述绝缘保护层(7)的外部绕包有绝缘包带(8),所述绝缘保护层(7)的绕包厚度大于绝缘包带(8)的绕包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次抗屏蔽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本体(1)内部供设置有六组屏蔽电缆(3),每组屏蔽电缆(3)的内部为相同结构,所述屏蔽电缆(3)内部的中心处配合设置两组屏蔽线(9),两组屏蔽线(9)的外部配合设置有编织层(10),编织层(10)的外部绕包有固定铠甲层(11),两组屏蔽线(9)之间预留了间隙,该间隙内配合设置有小填充层(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次抗屏蔽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电缆(3)环绕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好管家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