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泵储电的冷热电联供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储能
,具体地,涉及一种热泵储电的冷热电联供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热泵式交替储能供电系统通过包括储能供热模式和供电供热模式。其特征在于通过两套蓄热系统分别在储能供热和供电供热模式下交替储能与释能达到储能与供电的作用。常温工作介质在储能时的循环模式是:压缩-通过第二蓄热体放热-膨胀做功-供暖-通过第一蓄热体吸热,供电时的循环模式是压缩-通过第二蓄热体吸热-膨胀做功-通过第一蓄热体放热-供暖。但是,相关技术在储能循环模式下无法采用单罐储能,否则存在不能完全储满热量和冷量,必须采用双罐储能,但是导致系统复杂,成本高,相关技术在供电循环模式下,为了维持作为高温热源的第二蓄热体和作为低温热源的第一蓄热体的温差和能量转换效率,需要提高第二蓄热体的温度,并且系统为开式循环,无法适用于氦气、氩气等循环工质。且现有技术中,由于系统各项损失类因素导致供电和储能过程的不可逆,导致了系统熵增和多余热量的生成,这些多余热量将作为废热排出系统、从而降低了系统循环效率。同时,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泵储电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储电系统、蓄热系统、制冷系统、供热系统和冷却水系统,所述蓄热系统分别与所述制冷系统和所述供热系统相连,所述冷却水系统分别与所述制冷系统和所述供热系统相连,所述热泵储电系统包括:压缩机;透平和与所述透平相连的第一发电机;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具有第一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三阀口与所述透平的进口相连;熔盐罐,所述熔盐罐具有第一熔盐口和第二熔盐口;防冻液罐,所述防冻液罐具有第一防冻液口和第二防冻液口;熔盐换热器,所述熔盐换热器具有第一至第四熔盐换热器口,所述第一熔盐换热器口与所述第一熔盐口相连,所述第二熔盐换热器口与所述第二熔盐口相连,所述第三熔盐换热器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二阀口相连;中间换热器,所述中间换热器具有第一至第四中间换热器口,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四阀口相连,所述第二中间换热器口与所述熔盐换热器的第四熔盐换热器口相连,所述第三中间换热器口通过第一阀门与所述蓄热系统相连;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具有第一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一阀口与所述透平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二阀口与所述第四中间换热器口相连,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三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防冻液换热器,所述防冻液换热器具有第一至第四防冻液换热器口,所述第一防冻液换热器口通过第二阀门与所述蓄热系统相连,所述第二防冻液换热器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四阀口相连,所述第三防冻液换热器口与所述第一防冻液口相连,所述第四防冻液换热器口与所述第二防冻液口相连,所述第三中间换热器口通过第三阀门与所述第一防冻液换热器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储电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盐罐内设有邻近所述第一熔盐口的熔盐上分配器和邻近所述第二熔盐口的熔盐下分配器,所述防冻液罐内设有邻近所述第一防冻液口的防冻液上分配器和邻近所述第二防冻液口的防冻液下分配器;所述第一熔盐口通过高温熔盐泵与所述第一熔盐换热器口相连,所述第二熔盐口通过低温熔盐泵与所述第二熔盐换热器口相连,所述第一防冻液口通过第一防冻液泵与所述第三防冻液换热器口相连,所述第二防冻液口通过第二防冻液泵与所述第四防冻液换热器口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储电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系统包括:第一余热换热器,所述第一余热换热器具有第一至第四余热口,所述第二余热口通过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三中间换热器口相连,所述第三余热口通过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第一防冻液换热器口相连;蓄热水箱,所述蓄热水箱具有第一至第四水箱口,所述第二水箱口与所述第一余热口相连,所述第四水箱口通过蓄热水泵与所述第四余热口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储电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
括:发生器,所述发生器具有第一至第五发生器口,所述第三发生器口通过第四阀门与第一水箱口相连,所述第三发生器口和所述第四发生器口在所述发生器的内部通过管道相连;吸收器,所述吸收器具有第一至第五吸收器口,所述第一吸收器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谨奕,王含,白宁,张玮,李京浩,郭霄宇,韩雨辰,赵钊,魏方舟,王绪伟,张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