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新风复合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10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复合窗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太阳能新风复合窗,包括安装框、玻璃框组件和新风机,新风机的正面与背面均设有抽风管和进风管,所述安装框的正面底部设有多个凸板,所述安装框的正面底部开设有开口,该开口内设有凹形承载板,所述凹形承载板的背面设有挡板。通过安装框所开设的开口与插槽以及凹形承载板、连接架和插杆的位置结构设计,有效的使得置于凹形承载板内部的新风机实现了与安装框之间拆装更加方便的效果,从而更有利用工作人员将新风机卸下进行滤网的清理,同时,通过太阳能薄膜的位置结构设计,可有效实现对外界太阳能的利用,使得新风机实现利用太阳能进行运转,从而使得该复合窗的节能、实用性更强。实用性更强。实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新风复合窗


[0001]本技术涉及复合窗
,具体涉及了一种太阳能新风复合窗。

技术介绍

[0002]复合窗是由一帧两窗扇都放在一前一后,由一个共同支点的门窗,相比普通窗,更加的节能环保、隔音隔热且坚固性更强,为使其室内的空气始终保持相对清新状态,现有的部分复合窗上安装有对室内空气进行处理的新风装置,以实现对室内空气的改善,但是,现有的复合窗所安装的新风装置不便进行拆装,不利于工作人员对新风装置内的多层高效滤网进行清理,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且在使用过程中始终需要进行外界电源的连接,无法实现对电能资源的节省,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太阳能新风复合窗,从而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新风复合窗,具备对新风装置拆装方便以及资源节省等优点,解决了安装于复合窗内的新风装置拆卸不便,且始终需要连接外界电源而不利于节能环保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太阳能新风复合窗,包括安装框、玻璃框组件和新风机,新风机的正面与背面均设有抽风管和进风管,所述安装框的正面底部设有多个凸板,所述安装框的正面底部开设有开口,该开口内设有凹形承载板,所述凹形承载板的背面设有挡板,所述新风机置于凹形承载板的顶面与挡板的正面之间,所述凹形承载板与凸板之间开设有相连通的插槽,所述凹形承载板的内壁底部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顶面贯穿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插接于凹形承载板与安装框之间所开设的插槽之间,所述安装框的背面设有太阳能薄膜,所述太阳能薄膜通过导线插头与新风机之间相连接,所述挡板与安装框的背面之间均贯穿开设有用于抽风管和进风管通过的通口。
[000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新风机与安装框之间不仅具备了拆装更加方便的效果,同时,也具备了可对太阳能进行有效利用的效果,使得新风机有效实现了维护更加方便且利用时更加节能环保效果。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计,所述凹形承载板的内凹面设有与新风机的底面积大小相适配的凹槽,所述新风机卡接于凹形承载板所开设凹槽内。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实现对新风机的限制效果,防止易滑落的情况出现。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计,所述挡板的背面且靠近抽风管与进风管的外侧位置处均沿环形设有密封硅胶圈,所述密封硅胶圈的背面与安装框的内壁表面紧密贴合。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实现对安装框背面的密封效果,防止外界降雨时大量雨水进入至安装框的内部。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计,所述连接架为凹形结构设计,所述插杆的表面沿环形设有位于连接架内侧的限位板。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实现对连接架的限位效果,防止插杆与连接架之间分离掉落的情况出现。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计,所述插杆的顶部突出至连接架的上方且设有表面刻设有防滑纹的凸起。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更有利于工作人员对插杆进行位置调整。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计,所述安装框的背面且靠近太阳能薄膜外侧的位置处设有透光塑料筐。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有效实现对太阳能薄膜的保护效果。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计,所述凹形承载板的正面突出至安装框的正面,所述安装框的正面底部设有多个凸板,多个所述凸板与凹形承载板突出的底面部分相接触。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可实现对凹形承载板和挡板的承载效果,更有利于工作人员对新风机进行拆装。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1、本技术,通过安装框所开设的开口与插槽以及凹形承载板、连接架和插杆的位置结构设计,有效的使得置于凹形承载板内部的新风机实现了与安装框之间拆装更加方便的效果,从而更有利用工作人员将新风机卸下进行滤网的清理,同时,通过太阳能薄膜的位置结构设计,可有效实现对外界太阳能的利用,使得新风机实现利用太阳能进行运转,从而使得该复合窗的节能、实用性更强。
[0020]2、本技术,通过密封硅胶圈的位置结构设计,可有效实现对安装框所开设通口的封堵效果,防止外界降雨时意外漏水的情况出现,通过透光塑料筐的结构设计,可有效实现对太阳能薄膜的防护效果,防止太阳能薄膜始终裸露于外界而导致易损坏或沾灰导致影响正常太阳能吸收转换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00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背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安装框的部分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安装框;2、玻璃框组件;3、新风机;4、抽风管;5、进风管;6、太阳能薄膜;7、导线插头;8、透光塑料筐;9、凹形承载板;10、挡板;11、密封硅胶圈;12、连接架;13、插杆;14、凸起;15、限位板;16、凸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8]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请参阅图1

4,本技术的太阳能新风复合窗,包括安装框1、玻璃框组件2和新风机3,新风机3的正面与背面均设有抽风管4和进风管5,安装框1的正面底部设有多个凸板16,安装框1的正面底部开设有开口,该开口内设有凹形承载板9,凹形承载板9的背面设有挡板10,新风机3置于凹形承载板9的顶面与挡板10的正面之间,凹形承载板9与凸板16之间开设有相连通的插槽,凹形承载板9的内壁底部设有连接架12,连接架12的顶面贯穿插接有插杆13,插杆13插接于凹形承载板9与安装框1之间所开设的插槽之间,安装框1的背面设有太阳能薄膜6,太阳能薄膜6通过导线插头7与新风机3之间相连接,挡板10与安装框1的背面之间均贯穿开设有用于抽风管4和进风管5通过的通口,凹形承载板9的内凹面设有与新风机3的底面积大小相适配的凹槽,新风机3卡接于凹形承载板9所开设凹槽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使得新风机3与安装框1之间不仅具备了拆装更加方便的效果,同时,也具备了可对太阳能进行有效利用的效果,使得新风机3有效实现了维护更加方便且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新风复合窗,包括安装框(1)、玻璃框组件(2)和新风机(3),新风机(3)的正面与背面均设有抽风管(4)和进风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的正面底部设有多个凸板(16),所述安装框(1)的正面底部开设有开口,该开口内设有凹形承载板(9),所述凹形承载板(9)的背面设有挡板(10),所述新风机(3)置于凹形承载板(9)的顶面与挡板(10)的正面之间,所述凹形承载板(9)与凸板(16)之间开设有相连通的插槽,所述凹形承载板(9)的内壁底部设有连接架(12),所述连接架(12)的顶面贯穿插接有插杆(13),所述插杆(13)插接于凹形承载板(9)与安装框(1)之间所开设的插槽之间,所述安装框(1)的背面设有太阳能薄膜(6),所述太阳能薄膜(6)通过导线插头(7)与新风机(3)之间相连接,所述挡板(10)与安装框(1)的背面之间均贯穿开设有用于抽风管(4)和进风管(5)通过的通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新风复合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承载板(9)的内凹面设有与新风机(3)的底面积大小相适配的凹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进
申请(专利权)人:澄江高登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