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准小孔板的高精度快速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9895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准小孔板的高精度快速复位装置,解决现有基准小孔板尺寸较大,不易拆装;拆卸后安装不易重新定位;复位过程占用空间大,耗时长;复位精度不高的问题。该装置包括小孔板座、转动板、定位组件、定位横梁和驱动机构;转动板下端与小孔板座铰接,上部开设有通光孔;定位组件包括设在转动板上的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之间形成基准小孔板的安装空间,第一定位块与基准小孔板下底面为面接触,第二定位块与基准小孔板侧面为线接触,基准小孔板中心孔与通光孔同轴;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转动板转动;定位横梁设在小孔板座上,用于转动板转动过程中的止靠定位,实现基准小孔板进入光学系统的调试光路中。路中。路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准小孔板的高精度快速复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光学系统调试
,涉及一种快速复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准小孔板的高精度快速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复杂的光学系统调试时,经常会将调试光路会聚并穿过一个小孔零件,将其作为整个光学系统调试、准直的基准,这个小孔零件就是基准小孔板。基准小孔板作为光路调试、准直的关键元器件而被经常使用,光路调试完成后,基准小孔板需要退出光路,当下次需要调试时再进行复位。为保证光路的调试基准不变,就要求基准小孔板有比较高的定位精度与复位精度,以保证其在复位后以及拆卸更换基准小孔板后,光路的调试基准不发生变化。
[0003]传统的基准小孔板往往作为一个整体零件出现在光路中,存在着尺寸较大,在狭小的空间内不易拆装;拆卸后安装不易重新定位;复位过程占用空间大;复位时需要手动操作且复位过程耗时长;复位精度不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基准小孔板存在尺寸较大,不易拆装;拆卸后安装不易重新定位;复位过程占用空间大,手动操作且耗时长;复位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准小孔板的高精度快速复位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基准小孔板的高精度快速复位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旋转小孔组件和驱动机构;
[0007]所述旋转小孔组件包括小孔板座、转动板、定位组件和定位横梁;
[0008]所述转动板的下端与小孔板座铰接,转动板的上部开设有通光孔;
[0009]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板上的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之间形成基准小孔板的安装空间,且第一定位块与基准小孔板下底面为面接触,第二定位块与基准小孔板侧面为线接触,基准小孔板的中心孔与通光孔同轴;
[0010]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转动板转动;
[0011]所述定位横梁设置在小孔板座上,用于转动板转动过程中的止靠定位,实现基准小孔板进入光学系统的调试光路中。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定位销,转动板上设有与定位销配合的定位销孔,通过定位销穿过基准小孔板和定位销孔,实现基准小孔板安装姿态的确定。
[0013]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板的下端通过小孔板轴实现与小孔板座的铰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小孔板轴的两端通过深沟球轴承设置在小孔板座上,转动板下端套装在小孔板轴的中部;
[0015]所述小孔板轴上套装有位于转动板与其中一个深沟球轴承之间的调整圈,以及设
置有位于转动板与另一个深沟球轴承之间的环形凸起,且转动板上与环形凸起配合位置设有环形缺口。
[0016]进一步地,所述小孔板轴两端的深沟球轴承分别为第一深沟球轴承和第二深沟球轴承;
[0017]所述小孔板座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深沟球轴承的沉孔,以及用于安装第二深沟球轴承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包括依次连通的通孔和螺纹孔,第二深沟球轴承设置在通孔内,螺纹孔上安装有固定螺母,用于压紧第二深沟球轴承。
[0018]进一步地,所述小孔板座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定位横梁的第二安装孔,定位横梁的表面粗糙度Ra为0.8;
[0019]所述定位横梁外侧面设置有锥形凹槽,通过紧固螺钉穿过小孔板座与圆锥形凹槽连接,实现定位横梁的轴向定位。
[0020]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横梁的材料为不锈钢0Cr18Ni9;
[0021]所述锥形凹槽为沿定位横梁外圆面设置的环状锥形凹槽;
[0022]所述紧固螺钉为2个,分别为一个锥端紧定螺钉和一个平端紧定螺钉,且锥端紧定螺钉顶死在环状锥形凹槽处。
[0023]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板的中部安装有一个挡板,与转动板上的沉槽形成一个空腔;
[0024]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动平移台、设置在电动平移台上的推杆座、一端与推杆座连接的推杆以及设置在推杆另一端端部的滚轮,滚轮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电动平移台带动推杆座运动,进而带动推杆运动,推杆端部的滚轮在空腔内滚动,实现转动板的转动。
[0025]进一步地,所述推杆座为一端开口的空腔结构,推杆的一端设置在推杆座内,且推杆端部与推杆座底面之间设有碟簧,推杆座侧壁沿轴向开设有长条孔,通过第一销钉穿过长条孔与推杆固连,实现推杆与推杆座的连接。
[0026]进一步地,所述滚轮的材质采用聚四氟乙烯;
[0027]所述转动板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且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的夹角为钝角;
[0028]所述第二转动部的下端套装在小孔板轴的中部,通光孔和挡板均设置在第一转动部上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
[0030]1、本技术高精度快速复位装置包括旋转小孔组件和驱动机构,基准小孔板安装在旋转小孔组件的转动板上,实现基准小孔板与其他结构件分离开来,当需要拆装、更换基准小孔板时,可以将其单独快速取下而不影响其他结构;依靠2个定位块(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组成的定位基准,可以实现基准小孔板在转动板上的快速复位;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板转动,转动板止靠于定位横梁,基准小孔板进入光路并完成复位,转动板远离定位横梁时,基准小孔板退出光路,基准小孔板的复位过程操作简单,定位准确,耗时短。
[0031]2、本技术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形成基准小孔板的安装空间,基准小孔板在旋转复位过程中占用空间小,只占用转动板所扫过的一定角度的空间,适用于操作空间狭小的环境下。
[0032]3、本技术定位组件还包括定位销,便于确定基准小孔板的安装姿态,快速实现基准小孔板的复位安装。
[0033]4、本技术紧固螺钉采用2个,实现定位横梁的轴向定位,同时具有防松作用。
[0034]5、本技术推杆座和推杆之间设有碟簧,碟簧作为缓冲装置,吸收冲击,避免对电动平移台造成损伤;同时可以通过调节电动平移台的移动距离,使转动板止靠于定位横梁时,碟簧产生轻微形变,使转动板靠紧定位横梁,有利于提高基准小孔板的复位精度。
[0035]6、本技术滚轮的材质采用聚四氟乙烯,避免在滚动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废屑。
附图说明
[0036]图1a为本技术基准小孔板的高精度快速复位装置结构示意图一(装配有基准小孔板,且基准小孔板退出光路时);
[0037]图1b为本技术基准小孔板的高精度快速复位装置结构示意图二(装配有基准小孔板,且基准小孔板进入光路时);
[0038]图2为本技术基准小孔板的高精度快速复位装置中旋转小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3为图2的K向视图(示意出转动板上部);
[0040]图4为图2的H

H向剖视图;
[0041]图5为图4的Ⅰ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2]图6a为图2的F

F向剖视图;
[0043]图6b为图6a的Ⅱ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4]图6c为图6a的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准小孔板的高精度快速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小孔组件(1)和驱动机构(2);所述旋转小孔组件(1)包括小孔板座(15)、转动板(12)、定位组件和定位横梁(13);所述转动板(12)的下端与小孔板座(15)铰接,上部开设有通光孔(117);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板(12)上的第一定位块(16)和第二定位块(17),第一定位块(16)和第二定位块(17)之间形成基准小孔板(11)的安装空间,且第一定位块(16)与基准小孔板(11)下底面为面接触,第二定位块(17)与基准小孔板(11)侧面为线接触,基准小孔板(11)的中心孔(118)与通光孔(117)同轴;所述驱动机构(2)用于驱动转动板(12)转动;所述定位横梁(13)设置在小孔板座(15)上,用于转动板(12)转动过程中的止靠定位,实现基准小孔板(11)进入光学系统的调试光路(3)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准小孔板的高精度快速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定位销(18),转动板(12)上设有与定位销(18)配合的定位销孔,通过定位销(18)穿过基准小孔板(11)和定位销孔,实现基准小孔板(11)安装姿态的确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准小孔板的高精度快速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12)的下端通过小孔板轴(14)实现与小孔板座(15)的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准小孔板的高精度快速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板轴(14)的两端通过深沟球轴承设置在小孔板座(15)上,转动板(12)下端套装在小孔板轴(14)的中部;所述小孔板轴(14)上套装有位于转动板(12)与其中一个深沟球轴承之间的调整圈(113),以及设置有位于转动板(12)与另一个深沟球轴承之间的环形凸起(119),转动板(12)上与环形凸起(119)配合位置设有环形缺口(12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准小孔板的高精度快速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板轴(14)两端的深沟球轴承分别为第一深沟球轴承(112)和第二深沟球轴承(116);所述小孔板座(15)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深沟球轴承(112)的沉孔,以及用于安装第二深沟球轴承(116)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包括依次连通的通孔和螺纹孔,第二深沟球轴承(116)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尧眭越王璞郑小霞孙策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