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稳定的电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959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连接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连接稳定的电子连接器,包括连接机构和对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上端活动安装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螺管,所述转动环的内端固定安装有卡条,所述本体上端的外端固定设置有卡槽,所述对接机构包括内管,所述内管的内端活动安装有接触片一,所述内管的内端固定设置有隐藏槽,所述隐藏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一,所述内管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接触片二。该连接稳定的电子连接器,利用连接螺管将电性对接部位与安装部位分离,使得在安装过程中内部的连接部位不会随着安装结构的转动进行转动,使得对接结构对接的更加稳定,避免其在对接后出现错位的现象。现象。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稳定的电子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连接器
,具体为一种连接稳定的电子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连接器是传输电子信号的装置(类比信号或数位信号),可提供分离的界面用以连接两个次电子系统,是用以完成电路或电子机器等相互间电气连接的元件,如:电源插头、插座、IC脚座、电话线插头等皆是,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
[0003]现有的电子连接器,在对接的过程中往往会带动内部的连接端子进行一同转动,容易导致内部端子连接不牢靠,造成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连接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稳定的电子连接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电子连接器,在对接的过程中往往会带动内部的连接端子进行一同转动,容易导致内部端子连接不牢靠,造成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稳定的电子连接器,包括连接机构和对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上端活动安装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螺管,所述转动环的内端固定安装有卡条,所述本体上端的外端固定设置有卡槽,所述对接机构包括内管,所述内管的内端活动安装有接触片一,所述内管的内端固定设置有隐藏槽,所述隐藏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一,所述内管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接触片二,所述接触片二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本体内部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收缩框,所述收缩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二。
[0008]优选的,所述卡槽与卡条相适配,所述卡槽与卡条活动连接,通过卡槽与卡条配合,可使连接螺管与本体之间分开转动,使得连接螺管转动时不会带动本体进行转动,避免对内部的连接部件造成错位,有效的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0009]优选的,所述内管位于连接螺管的内部,所述内管与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螺管将电性对接部位与安装部位分离,使得在安装过程中内部的连接部位不会随着安装结构的转动进行转动,使得对接结构对接的更加稳定,避免其在对接后出现错位的现象发生。
[0010]优选的,所述接触片一在内管的内端对称分布,所述弹簧一的另一端与接触片一固定连接,弹簧一可将接触片一向外顶动,使得接触片一始终与连接柱贴合,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
[0011]优选的,所述接触片二为弧形结构,所述隐藏槽与接触片一相适配,利用接触片二的弧形结构可与连接柱的对接位位置进行契合,使其在契合后不会轻易的出现偏移,进一步的提高了稳定性。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下端穿过本体并延伸至收缩框的内部,所述连接杆与本体
活动连接,连接杆,可对接触片二进行支撑,使其连接更加的具有韧性,且将触片二进行顶起,与其他部位进行分离,使其连接时更加的安全可靠,不会出现并联的现象发生。
[0013]优选的,所述弹簧二的上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收缩框与连接杆活动连接,弹簧二可将接触片二向上顶动,使其始终与连接柱进行贴合,有效的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该连接稳定的电子连接器,利用连接螺管将电性对接部位与安装部位分离,使得在安装过程中内部的连接部位不会随着安装结构的转动进行转动,使得对接结构对接的更加稳定,避免其在对接后出现错位的现象;
[0016]2、该连接稳定的电子连接器,将外置弹簧对接方式通过接触片二进行替换并将弹簧内置,可增加连接面积,使得连接更加地牢靠,降低接触不良发生的概率;
[0017]3、该连接稳定的电子连接器,利用连接杆可对接触片二进行支撑,使其连接更加的具有韧性,且将触片二进行顶起,与其他部位进行分离,使其连接时更加的安全可靠,不会出现并联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为本技术本体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3为本技术本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内管局部细节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连接螺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连接机构;101、本体;102、转动环;103、连接螺管;104、卡条;105、卡槽;2、对接机构;201、内管;202、接触片一;203、隐藏槽;204、弹簧一;205、接触片二;206、连接杆;207、收缩框;208、弹簧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连接稳定的电子连接器,包括连接机构1和对接机构2,连接机构1包括本体101,本体101的上端活动安装有转动环102,转动环10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螺管103,转动环102的内端固定安装有卡条104,本体101上端的外端固定设置有卡槽105,对接机构2包括内管201,内管201的内端活动安装有接触片一202,内管201的内端固定设置有隐藏槽203,隐藏槽20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一204,内管20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接触片二205,接触片二205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206,本体101内部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收缩框207,收缩框20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二208。
[0026]卡槽105与卡条104相适配,卡槽105与卡条104活动连接,在使用时,将本体101与连接部位进行对接,当对接后,拧动转动环102,转动环102带动连接螺管103进行转动,当连接螺管103缓慢的向内部转动时,内管201内端的接触片一202受压向隐藏槽203内压缩,同
时接触片一202对弹簧一204进行压缩,弹簧一204受压产生反弹力,将接触片一202向外施压,使得接触片一202与连接柱始终保持贴合,当连接柱与接触片二205接触后,连接柱对接触片二205进行施压,接触片二205受压向下端的连接杆206压动,连接杆206受压收缩进收缩框207的内部,同时收缩框207内部的弹簧二208受压压缩产生反弹力将连接杆206向上顶动,使得连接杆206上端的接触片二205与连接柱保持契合,当将连接螺管103完全拧入对接孔后,使得电子连接器连接完成。
[0027]内管201位于连接螺管103的内部,内管201与本体101的上端固定连接,通过安装连接螺管103将电性对接部位与安装部位分离,使得在安装过程中内部的连接部位不会随着安装结构的转动进行转动,使得对接结构对接的更加稳定,避免其在对接后出现错位的现象发生;接触片一202在内管201的内端对称分布,弹簧一204的另一端与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稳定的电子连接器,包括连接机构(1)和对接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1)包括本体(101),所述本体(101)的上端活动安装有转动环(102),所述转动环(10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连接螺管(103),所述转动环(102)的内端固定安装有卡条(104),所述本体(101)上端的外端固定设置有卡槽(105),所述对接机构(2)包括内管(201),所述内管(201)的内端活动安装有接触片一(202),所述内管(201)的内端固定设置有隐藏槽(203),所述隐藏槽(20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一(204),所述内管(20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接触片二(205),所述接触片二(205)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206),所述本体(101)内部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收缩框(207),所述收缩框(20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弹簧二(20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稳定的电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05)与卡条(104)相适配,所述卡槽(1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有来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洪伟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