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鹰嘴豆育苗系统及育苗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957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鹰嘴豆育苗系统及育苗方法,所述育苗系统,包括箱体,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座: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且所述第一固定座之间安装有培育盘;积水腔:所述积水腔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浇灌机构:所述浇灌机构用于浇灌豆苗;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用于收集多余的水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浇灌机构能够提升浇灌的效率,劳动强度低,省时省力;通过设置积水腔能够对培育盘内部流出多余的水进行收集,有效地避免了烂根出现的现象,积水腔内部的收集的水量进入收集管内,再通过过滤腔过滤后,注入储水箱的内部,能够实现浇灌水的循环利用的目的。的目的。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鹰嘴豆育苗系统及育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育苗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鹰嘴豆育苗系统及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鹰嘴豆俗称桃豆,是世界第三大豆类,因其外形独特,类似鹰嘴而被称为鹰嘴豆。鹰嘴豆不仅是一种十分珍贵的稀有种植资源,而且属于高营养豆类植物,富含多种植物蛋白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粗纤维及钙、镁、铁等成分,并具有耐盐、耐寒、耐旱等特点,是改良盐碱地的先锋植物。
[0003]然而市面上各种的育苗装置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现有的育苗装置,大部分为育苗杯,在移栽到土地后,需要每天进行喷灌工序,以保证鹰嘴豆苗的正常吸水,劳动强度大,且费时费力,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鹰嘴豆育苗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鹰嘴豆育苗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鹰嘴豆育苗系统,包括箱体,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座: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且所述第一固定座之间安装有培育盘;积水腔:所述积水腔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浇灌机构:所述浇灌机构包括多个均匀设置的喷嘴,多个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培育盘的上方,多个所述喷嘴的输入端均固定安装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输入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水罩;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管,所述收集管的输入端伸入所述箱体的内部,且与所述积水腔相连接,所述收集管的输出端连接有过滤腔。
[0006]优选的,所述箱体的正面和背面可拆卸安装有箱板,所述箱体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凸块,所述箱板的内侧壁开设有与凸块尺寸相适配的凹槽,凸块安装在凹槽内。
[0007]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底板。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和所述进水管以及所述水罩皆均匀的设置有五个,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的输出端安装有九个出水管。
[0009]优选的,所述水泵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且所述固定块的右侧与所述箱体的左侧固定连接。
[0010]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鹰嘴豆育苗系统的鹰嘴豆育苗方法,一种鹰嘴豆育苗方法:先将混合好的培养基质放在培育盘体内,并平整培养基质,在每个培育槽内放置入1

3粒豆种,破土板进入到培养基质中,各组进入培养基质深度统
一,在所述破土板插入培养基质至合适深度时,采用内支撑筒使所述底部破土板开启至最大开度的1/4~1/3,使鹰嘴豆的种豆穿过底部破土板所开启的缺口落到培养基质上,然后,继续下移所述的上盖板至少1.5厘米,然后再采用内支撑筒使所述底部破土板完全开启,当豆种下落到培养基质上之后,再继续下移上盖板至少1.5厘米,然后进行生长养护:在需要浇灌时,启动泵将储水箱内部的水抽入水罩和进水管内,再输入至连接管内,最后经由出水管和喷嘴喷出,实现对培育盘内部的豆苗进行浇灌,通过设置积水腔能够对培育盘内部流出多余的水进行收集,积水腔内部的收集的水量进入收集管内,再通过过滤腔过滤后,注入储水箱的内部,实现浇灌水的循环利用;并且,在夜间启动灭虫灯和紫光灯;育苗完成时,内支撑筒抽出,底部破土板重新闭合,底部破土板对豆苗下方的培养基质进行切割,实现取苗作业。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鹰嘴豆育苗系统,在水泵的作用下能够将储水箱内部的水抽入水罩和进水管内,再输入至连接管内,最后经由出水管和喷嘴喷出,从而能够对培育盘内部的豆苗进行浇灌,且喷嘴选用雾化喷头,能够避免浇灌的水对豆苗造成直接的伤害而降低存活率,劳动强度低,省时省力;(2)、该鹰嘴豆育苗系统,通过设置积水腔能够对培育盘内部流出多余的水进行收集,有效地避免了烂根出现的现象,积水腔内部的收集的水量进入收集管内,再通过过滤腔过滤后,注入储水箱的内部,能够实现浇灌水的循环利用的目的;(3)采用本申请的育苗系统,在进行幼苗培育时,先将混合好的培养基质放在培育盘体内,并平整培养基质,在每个培育槽内放置入1

3粒豆种,破土板进入到培养基质中,各组进入深度统一,也使得豆种的埋植深度统一,进而提高了育苗的一致性;进一步的,在本方方案中,虽然各豆种在不同培育槽内,但是,各个培育槽的培养基之间却是形成了良好的连通,在进行后续的浇水和施肥时,即便是实际扫落在不同培育槽内的水分和养分有不同的,但是由于各培育槽的培养基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连通,水分和养分也能够相互渗透而降低各处差异,如此,大幅提高了豆苗培育的一致性,而且也大幅的降低了后续培育工作的施肥均匀性要求;进一步的,各组破土板开启至最大开度的1/4~1/3时,鹰嘴豆的种豆能够穿过该组底部破土板所开启的缺口,在该组底部破土板进一步开启时,培养基质能够自动的从相邻破土板之间的间隙落入,进而实现对种豆的覆盖,并且覆盖厚度也一致,如此,也进一步的提高了豆苗培育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正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浇灌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收集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培育盘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培育盘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底部破土板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箱板;3、底板;4、第一固定座;5、培育盘;501、底座;502、第二固定座;503、504、培育盘体;505、培育盘辅助盖;506、培育槽;507、保水塑料薄膜;508、多孔垫板;509、培养基质;510、下盖板;511、上盖板;512、底部破土板;513、支撑筒;514、固定套箍;515、弹性卡接边;516、卡接倒刺;517、连接凸边;6、积水腔;7、浇灌机构;701、喷嘴;702、出水管;703、连接管;704、水泵;705、固定块;706、进水管;707、水罩;8、储水箱;9、收集机构;901、收集管;902、过滤腔;903、过滤板;10、灭虫灯;11、紫光灯;12、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请参阅图1

图9,一种鹰嘴豆育苗系统,包括箱体1,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座4:两个第一固定座4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内侧壁,且第一固定座4之间安装有培育盘5;两个第一固定座4用于实现培育盘5的定位固定目的,而通过设置培育盘5能够实现培育鹰嘴豆苗的目的。
[0015]积水腔6:积水腔6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内部;通过设置积水腔6能够对培育盘5内部流出多余的水进行收集,有效地避免了烂根出现的现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鹰嘴豆育苗系统,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座(4):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座(4)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内侧壁,且所述第一固定座(4)之间安装有培育盘(5);积水腔(6):所述积水腔(6)固定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内部;浇灌机构(7):所述浇灌机构(7)包括多个均匀设置的喷嘴(701),多个所述喷嘴(701)设置在所述培育盘(5)的上方,多个所述喷嘴(701)的输入端均固定安装出水管(702),所述出水管(702)的输入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管(703),所述连接管(703)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水泵(704),所述水泵(704)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706),所述进水管(706)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水罩(707);收集机构(9):所述收集机构(9)包括收集管(901),所述收集管(901)的输入端伸入所述箱体(1)的内部,且与所述积水腔(6)相连接,所述收集管(901)的输出端连接有过滤腔(902);所述箱体(1)的正面和背面可拆卸安装有箱板(2),所述箱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凸块,所述箱板(2)的内侧壁开设有与凸块尺寸相适配的凹槽,凸块安装在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鹰嘴豆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底板(3),所述连接管(703)和所述进水管(706)以及所述水罩(707)皆均匀的设置有五个,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管(703)的输出端安装有九个出水管(7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鹰嘴豆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704)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705),且所述固定块(705)的右侧与所述箱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鹰嘴豆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左侧设置有储水箱(8),所述收集机构(9)将所述积水腔(6)与所述储水箱(8)相连接,且所述水罩(707)以及所述进水管(706)的下段设置在所述储水箱(8)的内部,所述过滤腔(902)的内部安装有两个过滤板(903)。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鹰嘴豆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盘包括底座(501),底座(501)的上端两侧连接有侧面第二固定座(502),且两侧侧面第二固定座(502)之间设置有多个培育盘体(504),培育盘体(504)内用于填充培养基质(509),且培育盘体(5)的顶部沿着培养基质(509)表面铺设有保水塑料薄膜(507),培育盘体(504)的上端设置有培育盘辅助盖(505),培育盘辅助盖(505)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培育槽(506),所述培育槽(506)用于放置豆种,所述培育盘辅助盖(505)的底面对应每个培育槽(506)的底部设置有多组底部破土板(512),每组所述底部破土板(512)为至少四个,并且,每组所述底部破土板(512)合围成上端较大而下端尖锐的圆柱状或者棱锥状,在所述底部破土板(512)的上方形成豆种的放置空间,多组所述底部破土板(512)均能够贯穿保水塑料薄膜(507)插入培养基质(509)内,每组的所述底部破土板(512)之间为可分离式配合,使所述每组的所述底部破土板(512)形成可开闭式结构,每组的所述底部破土板(512)的尺寸满足:该组底部破土板(512)开启至最大开度的1/4~1/3时,鹰嘴豆的种豆能够穿过该组底部破土板(512)所开启的缺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鹰嘴豆育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盘辅助盖(505)包括下盖板(510)和上盖板(511),所述下盖板(510)和上盖板(511)对应培育槽(506)开设有圆形通孔,且每组底部破土板(512)设置在各自对应的下盖板(510)的圆形通孔底部边
缘,所述上盖板(511)设置于下盖板(510)的上方,且上盖板(511)的下侧连接有内支撑筒(513),所述内支撑筒(513)向下对应插设于下盖板(510)上的圆形通孔内,且内支撑筒(513)的下端分别多个底部破土板(512)的内壁相抵。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伟闫虎斌蒋丹王茜张泽燕郝青婷朱慧珺赵雪英张耀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