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捕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9077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栓捕获器。一种血栓捕获器,包括血栓容纳结构,血栓容纳结构包括:一内管;一血栓容纳腔,一端开口,另一端为密封端;一中空支架,一端与血栓容纳腔的开口连接,另一端为开口端,开口端的开口方向朝向内管;至少一收拢部件,一端设置于中空支架的开口端,另一端穿过内管后与外部操作手柄连接;血栓捕获器还包括收束结构,收束结构包括:一外管,直径大于内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血栓取出过程不易脱落,且安全性较高,对血管的伤害性较小,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血栓流出的概率,提高清除效率,可以安全可靠的实现血栓的清除,有利于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推广及应用。械技术领域的推广及应用。械技术领域的推广及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栓捕获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血栓捕获器。

技术介绍

[0002]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好发于下肢,是血管外科领域的一种多发病,常继发于手术、分娩、肿瘤等危险因素,其发病率每年不断上升,美国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率每年(104~117)/10万例次,欧洲国家每年为(110~183)/10万例次,而亚洲地区为(13~57)/10万例次。欧盟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每年有症状的DVT发生总数为404664~538189例。
[0003]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的危险以及血栓复发的概率,是急性期DVT治疗的基础。但是,标准抗凝方法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肠外抗凝药物的给药途径可能给病人带来不便,VKA的治疗范围较窄,需要进行复杂的实验室检测INR以及潜在的巨大出血风险等。
[0004]DVT已成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生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治疗指南的不断更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DVT治疗方案。最近几年,腔内技术的发展为DVT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如经皮血栓切除术、静脉成形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等。然而,DVT的治疗水平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于较复杂的DVT,比如大面积中央型DVT的治疗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如血栓流出、定位位置不够精确,导致疗效并不能令人满意,同时抗凝溶栓药物的选择以及介入治疗的使用等仍然存在许多争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较复杂的DVT的治疗仍然面临许多困难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栓捕获器。
[0006]一种血栓捕获器,包括血栓容纳结构,所述血栓容纳结构包括:
[0007]一内管;
[0008]一血栓容纳腔,一端开口,另一端为密封端;
[0009]一中空支架,一端与所述血栓容纳腔的开口连接,另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内管;
[0010]至少一收拢部件,一端设置于所述中空支架的开口端,另一端从所述内管的远端穿过所述内管的近端后与外部操作手柄连接;
[0011]所述血栓捕获器还包括收束结构,所述收束结构包括:
[0012]一外管,直径大于所述内管,所述外管可将所述血栓容纳腔和所述中空支架收束在内。
[0013]本技术使用时,将内管穿过外管,收拢部件穿过外管的近端,此时血栓容纳腔和中空支架处于膨胀状态;通过外部操作手柄拉动收拢部件,血栓容纳腔和中空支架在拉力的作用下收拢于外管内,做好进入血管的准备;在体表预设位置设穿刺孔并扩孔后,将血
栓捕获器进入血管内,中空支架的开口端越过血栓后,向远端推送内管,血栓容纳腔撑开,向近端回拉内管,血栓进入血栓容纳腔内,将血栓捕获器拉出血管,带出血栓。
[0014]所述收拢部件为拉线;
[0015]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拉线数量相同的拉线通道;
[0016]所述拉线的一端与所述中空支架的开口端固定,所述拉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拉线通道与所述外部操作手柄连接。
[0017]所述血栓容纳腔的密封端向内凹陷并延伸至所述内管的远端,与所述内管固定连接。
[0018]所述外管的远端具有一外扩结构,所述外扩结构的横截面直径自近端向远端先变小后变大。
[0019]所述外扩结构的纵截面的外侧壁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第一曲面段、第二曲面段和第三曲面段,所述第一曲面段的斜率为负值,所述第二曲面段和所述第三曲面段的斜率均为正值,所述第二曲面段的斜率大于所述第三曲面段的斜率。
[0020]所述血栓捕获器还包括血栓防漏结构,所述血栓防漏结构包括:
[0021]一中管,直径大于所述内管且小于所述外管;
[0022]一防护罩,一端连接在所述中管外圆周面上,另一端为可开合的开口端并朝向所述中空支架的开口端,可被所述外管收束在内。
[0023]本技术使用时,将内管穿过中管,中管穿过外管,收拢部件穿过外管的近端,此时血栓容纳腔、中空支架和防护罩都处于膨胀状态;通过外部操作手柄拉动收拢部件,血栓容纳腔、中空支架和防护罩在拉力的作用下收拢于外管内,做好进入血管的准备;在体表预设位置设穿刺孔并扩孔后,将血栓捕获器进入血管内,中空支架的开口端越过血栓后,向远端推送中管和内管,血栓容纳腔和中空支架撑开,向近端回拉外管,使防护罩释放撑开,回拉中管和内管,血栓进入血栓容纳腔内,向近端回拉内管,致使中空支架和防护罩形成密封结构,防止血栓或血栓碎片散落在血管内,将血栓捕获器拉出血管,带出血栓。
[0024]所述防护罩的开口端最大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中空支架的开口端直径,所述中空支架和所述防护罩可围成一个密封的中空腔体。
[0025]所述血栓容纳腔、所述中空支架和所述防护罩中的至少一个为采用自膨胀材料制成。
[0026]所述中空支架和所述防护罩均采用多个中空菱形件围成,所述中空菱形件的边的宽度为0.05mm

0.5mm,优选为0.06mm

0.3mm,更优选为0.07mm

0.1mm;
[0027]所述中空支架和所述防护罩的壁厚均为0.05mm

0.5mm。
[0028]所述中空支架和所述防护罩的外表面均设有:
[0029]一防漏膜,通过粘合或缝合的方式与所述中空支架或所述防护罩连接。
[0030]所述防漏膜采用PET、聚氨酯、PTFE或e

PTFE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材料制成的防漏膜;
[0031]所述防漏膜的厚度为0.01mm

1mm。
[0032]所述血栓容纳腔的外表面或所述防漏膜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一处设有生物活性涂层。
[0033]所述内管、所述中管和所述外管均采用PTFE、HDPE或PEBAX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材
料制成的管体。
[0034]所述血栓捕获器还包括:
[0035]至少一显影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中空支架的近端或远端、或所述防护罩的近端或远端中的至少一处。
[0036]当血栓捕获器进入血管内,在外部影像设备的配合下,显影件显示血栓位于中空支架和防护罩之间时,继续向远端推送中管和内管,使血栓容纳腔释放撑开,向近端回拉外管,使防护罩释放撑开后,回拉中管和内管,血栓进入血栓容纳腔内。待全部血栓均进入血栓容纳腔后,向近端回拉内管,致使中空支架和防护罩形成密封结构,防止血栓或血栓碎片散落在血管内,将血栓捕获器拉出血管,带出血栓。
[0037]所述显影件为显影点或显影环,所述显影件通过缝合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所述中空支架的近端或远端、或所述防护罩的近端或远端中的至少一处。
[0038]所述显影件为合金材质,优选为铂、铱或钽的合金材质。
[0039]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血栓捕获器,对血栓的大小、占据血管横截面的大小无要求,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栓捕获器,包括血栓容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栓容纳结构包括:一内管;一血栓容纳腔,一端开口,另一端为密封端;一中空支架,一端与所述血栓容纳腔的开口连接,另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内管;至少一收拢部件,一端设置于所述中空支架的开口端,另一端从所述内管的远端穿过所述内管的近端后与外部操作手柄连接;所述血栓捕获器还包括收束结构,所述收束结构包括:一外管,直径大于所述内管,所述外管可将所述血栓容纳腔和所述中空支架收束在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栓捕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拢部件为拉线;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拉线数量相同的拉线通道;所述拉线的一端与所述中空支架的开口端固定,所述拉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拉线通道与所述外部操作手柄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栓捕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栓容纳腔的密封端向内凹陷并延伸至所述内管的远端,与所述内管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栓捕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远端具有一外扩结构,所述外扩结构的横截面直径自近端向远端先变小后变大;所述外扩结构的纵截面的外侧壁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第一曲面段、第二曲面段和第三曲面段,所述第一曲面段的斜率为负值,所述第二曲面段和所述第三曲面段的斜率均为正值,所述第二曲面段的斜率大于所述第三曲面段的斜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栓捕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栓捕获器还包括血栓防漏结构,所述血栓防漏结构包括:一中管,直径大于所述内管且小于所述外管;一防护罩,一端连接在所述中管外圆周面上,另一端为可开合的开口端并朝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梅慧姜程文梁玉晨
申请(专利权)人:启晨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