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9059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其包括转换输液器和传动切换机构,所述转换输液器包括外壳和内部转盘结构,所述外壳上呈间隔开地设有用于与注射器连通的出液孔和至少两个用于与输液瓶连通的入液孔,所述内部转盘结构转动地设于所述外壳,所述内部转盘结构设有三角腔体,借由所述内部转盘结构相对所述外壳的转动使得所述出液孔与任一所述入液孔连通,所述内部转盘上设有卡口,所述传动切换机构的输出端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口卡合,所述卡块在所述传动切换机构的驱动下转动并带动所述卡口所固定的内部转盘结构相对所述外壳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换瓶输液装置能够自动换瓶,具有护理质量高且卫生可靠的优点。具有护理质量高且卫生可靠的优点。具有护理质量高且卫生可靠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换瓶输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换瓶输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输液是一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它通过一次性输液器,输液袋等医疗容器建立的静脉药液入液孔。在输液过程中末及时拔针或换药,将会引起回血、造成重新排气、重新穿刺等不良后果。存在如下问题:
[0003]1.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液体过多需要经常更换液体,在换瓶过程中有时会因为反复穿刺瓶口、输液针在病房空气中暴露导致空气中微生物污染或消毒不严而导致液体污染,容易导致静脉炎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0004]2.因输液的需求量特别的大,根据病人疾病的要求,会输注大量不同的液体,换瓶需要护士巡视手动消毒更换,护理工作量大,治疗操作的效率低。
[0005]3.由于输液病人的数量多,护士不能时刻观察到每个患者的输液情况。而在病人睡着,或者没有家属看护的情况下,液体滴完没有及时更换。血液回流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更换输液瓶后又继续的将患者回流的血液及已形成的小血栓输入进血管内,对患者的身体将造成极大的危害。
[0006]4.因未及时更换液体使得患者满意度低,护患沟通效果差,医患矛盾增大。
[0007]目前,故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换瓶输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换瓶、护理质量高且卫生可靠的自动换瓶输液装置。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包括转换输液器和传动切换机构,所述转换输液器包括外壳和内部转盘结构,所述外壳上呈间隔开地设有用于与注射器连通的出液孔和至少两个用于与输液瓶连通的入液孔,所述内部转盘结构转动地设于所述外壳,所述内部转盘结构设有三角腔体,借由所述内部转盘结构相对所述外壳的转动使得所述出液孔与任一所述入液孔连通,所述内部转盘上设有卡口,所述传动切换机构的输出端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口卡合,所述卡块在所述传动切换机构的驱动下转动并带动所述卡口所固定的内部转盘结构相对所述外壳转动。
[0010]较佳地,所述传动切换机构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外壳向外延伸形成卡合凸起,所述卡合凸起与所述卡槽卡合,以锁定所述传动切换机构与所述外壳的连接。
[0011]具体地,所述的自动换瓶输液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夹子或挂绳。
[0012]较佳地,所述传动切换机构包括架体、电源、电机和控制芯片,所述电源内置于所述架体,所述电机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卡块安装于所
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卡块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转动,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切换机构均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性连接。
[0013]具体地,所述的自动换瓶输液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架体的灯光报警器,所述灯光报警器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性连接。
[0014]具体地,所述的自动换瓶输液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架体的声音报警器,所述声音报警器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性连接。
[0015]具体地,所述的自动换瓶输液装置还包括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设于所述架体。
[0016]具体地,所述的自动换瓶输液装置还包括手动按钮,所述手动按钮用于手动切换换瓶,所述手动按钮设于所述架体。
[0017]较佳地,所述的自动换瓶输液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液体余量的红外线检测器,所述红外线检测器设于所述三角腔体。
[0018]较佳地,所述的自动换瓶输液装置还包括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与所述入液孔可拆卸连接。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自动换瓶输液装置通过将转换输液器和传动切换机构等结合在一起,转换输液器包括外壳和内部转盘结构,外壳上呈间隔开地设有用于与注射器连通的出液孔和至少两个用于与输液瓶连通的入液孔,不同的入液孔分别用于连通不同的输液瓶,出液孔用于与连接人体的输液管连通,从而形成连通的流道,内部转盘结构转动地设于外壳,内部转盘结构设有三角腔体,借由内部转盘结构相对外壳的转动使得出液孔与任一入液孔连通,由于设置了三角腔体,三角腔体形成三通结构,利用三角腔体的转动实现出液孔每次只能与一入液孔连接,实现出液孔选择性地与任一入液孔路连通,形成对应的流道,内部转盘上设有卡口,传动切换机构的输出端设有卡块,卡块与卡口卡合,卡块在传动切换机构的驱动下转动并带动卡口所固定的内部转盘结构相对外壳转动,从而连动三角腔体转动,进而实现自动入液孔的切换以达到换瓶的目的,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高质量护理的效率,减少因输液换瓶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一系列输液安全隐患,让患者有更好的输液体验,无需时刻家属陪看关注着液体的输注情况。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自动换瓶输液装置的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自动换瓶输液装置中的转换输液器与传动切换机构的配合时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自动换瓶输液装置中的传动切换机构与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自动换瓶输液装置中的传动切换机构与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的自动换瓶输液装置中的传动切换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的自动换瓶输液装置中的传动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
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7]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换瓶输液装置10,其包括转换输液器1和传动切换机构2,转换输液器1包括外壳11和内部转盘结构12,外壳11为圆盘状结构,内部转盘结构12为圆盘状结构,内部转盘结构12内置于外壳11,内部转盘结构12可相对外壳11转动,外壳11上呈间隔开地设有用于与注射器20连通的出液孔111和至少两个用于与输液瓶30连通的入液孔112,入液孔112与出液孔111呈相对设置,入液孔112设置有三个,所有入液孔112呈等间隔设置,不同的入液孔112分别用于连通不同的输液瓶30,出液孔111用于与连接人体的输液管20连通,从而形成连通的流道,内部转盘结构12转动地设于外壳11,内部转盘结构12设有三角腔体121,三角腔体121的一角处与入液孔112连通,三角腔体121的底边处与出液孔111连通,借由内部转盘结构12相对外壳11的转动使得出液孔111与任一入液孔112连通,由于设置了三角腔体121,三角腔体121形成三通结构,利用三角腔体121的转动实现出液孔111每次只能与一入液孔112连接,实现出液孔111选择性地与任一入液孔112路连通,形成对应的流道,内部转盘上设有卡口122,传动切换机构2的输出端设有卡块21,卡块21与卡口122卡合,卡块21在传动切换机构2的驱动下转动并带动卡口122所固定的内部转盘结构12相对外壳11转动,从而连动三角腔体121转动,卡口122与卡块21不仅形成连接,而且形成传动,进而实现自动入液孔112的切换以达到换瓶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换输液器和传动切换机构,所述转换输液器包括外壳和内部转盘结构,所述外壳上呈间隔开地设有用于与注射器连通的出液孔和至少两个用于与输液瓶连通的入液孔,所述内部转盘结构转动地设于所述外壳,所述内部转盘结构设有三角腔体,借由所述内部转盘结构相对所述外壳的转动使得所述出液孔与任一所述入液孔连通,所述内部转盘上设有卡口,所述传动切换机构的输出端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口卡合,所述卡块在所述传动切换机构的驱动下转动并带动所述卡口所固定的内部转盘结构相对所述外壳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切换机构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外壳向外延伸形成卡合凸起,所述卡合凸起与所述卡槽卡合,以锁定所述传动切换机构与所述外壳的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夹子或挂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切换机构包括架体、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玟琪丁苇陈申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东华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