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过河的节能一体化污水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8605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过河的节能一体化污水泵站,进水井的底部倾斜布置有泵站底座过流通道,所述进水井的一侧与污水进水管道相连通;所述进水井的内部布置有水泵排水系统;所述泵站底座过流通道竖直连通有竖向出水管道;所述竖向出水管道上连通有用于形成倒虹过河的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所述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铺设在河床的底部;所述水泵排水系统与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相连通;所述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的另一端与出水井相连。通过将泵站与倒虹过河两种方式结合,进而优化污水泵站设计。进而优化污水泵站设计。进而优化污水泵站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过河的节能一体化污水泵站


[0001]本技术涉及排污管道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过河的节能一体化污水泵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乡镇、农村水环境整治的逐步开展,越来越多的项目遇到污水管道过河的难题。现有污水过河有泵站提升过河、倒虹过河、加大埋深从河底顺坡过河三种方式。
[0003]泵站提升过河:泵站设计按最不利条件考虑,造价高,且运行能耗高。
[0004]倒虹过河:目前主流分为2种方式,凹字形过河、一字形过河两种方式。凹字形倒虹,底部易淤积,不易清淤。一字形过河,虽然清淤方便,但加大了埋深,造价较高。也有项目考虑通过提升上游水位来进行清淤,但是对上游管道运维造成较高的压力。
[0005]加大埋深从河底顺坡过河:这种方式是较理想的过河方式,但是应用条件较窄。正常情况下,会加大管道下游的埋深,使整个污水管道系统的造价成倍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过河的节能一体化污水泵站,通过将泵站与倒虹过河两种方式结合,进而优化污水泵站设计,创造性的提出泵站底部防淤方式并结合一系列运行控制方法,成功实现污水节能过河,并能有效防止淤积,且造价较低。
[0007]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过河的节能一体化污水泵站,它包括进水井,所述进水井的底部倾斜布置有泵站底座过流通道,所述进水井的一侧与污水进水管道相连通;所述进水井的内部布置有水泵排水系统;所述泵站底座过流通道竖直连通有竖向出水管道;所述竖向出水管道上连通有用于形成倒虹过河的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所述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铺设在河床的底部;所述水泵排水系统与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相连通;所述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的另一端与出水井相连。
[0008]所述泵站底座过流通道采用暗管埋设布置;所述进水井和出水井分别布置在河岸的两侧;所述进水井的内上部设置有操作平台。
[0009]所述进水井的底端设置有敞口布置的泵站底座排泥通道,所述泵站底座排泥通道与泵站底座过流通道相连通;且进水井的底部采用斜坡结构,坡度全部斜向泵站底部中心部位。
[0010]所述进水井的内部并与污水进水管道相连通的部位设置有用于初步过滤的提篮格栅,所述提篮格栅通过三角格栅支架固定在进水井的内侧壁上;所述三角格栅支架上固定安装有格栅导轨;所述提篮格栅与格栅导轨构成滑动配合。
[0011]所述水泵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进水井底部的水泵基础,所述水泵基础上通过水泵自耦底座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压力出水口安装有竖直水泵压力出水管道,所述竖直水泵压力出水管道通过止回阀和闸阀与L型水泵压力出水管道相连,所述L型水泵压力出水管道的另一端与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的水平段相连通。
[0012]所述水泵采用自耦安装,所述水泵上连接有水泵吊链,且水泵与水泵导轨构成滑动配合。
[0013]所述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通过管道软连接接头与竖向出水管道相连,所述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的水平段安装有电动阀门;所述电动阀门位于水泵排水系统的L型水泵压力出水管道的连接头之前;所述电动阀门设置在电动阀门检修井内部。
[0014]所述竖向出水管道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口;所述出水井内部设置有消能装置,且在出水井上连通有下游污水管道。
[0015]根据污水设计规模,选取合适的直径大小的泵站底座过流通道、竖向出水管道和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再经水力计算,计算出总水头损失H,上游的污水进水管道管底标高至少高于下游污水管道管底H;
[0016]水泵的功率根据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的管道直径来选取,保证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管内污水流速达到2~2.5m/s;
[0017]进水井的容积按水泵5分钟流量大小确定。
[0018]本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通过泵站与倒虹过河两种方式结合,优化污水泵站设计,创造性的提出泵站底部防淤方式并结合一系列运行控制方法,成功实现污水节能过河,并能有效防止淤积,且造价较低。
[0020]2、常规泵站系统需要设置大小泵搭配及备用泵,本系统和倒虹系统互为备用,仅设置一台泵。大大减少泵站直径,减少相应配套附件设施,从而减少造价;且无需备用电源设置,仅需一路电源,减少外电接入费用。
[0021]3、相对于目前常见的一字形倒虹过河,本系统大大减少过河埋深。仅减少的土建造价就超过新建本系统泵站的费用,且本系统后期运维成本低于倒虹过河。
[0022]4、本技术中的泵站系统,设置三种运行模式,日常运行费用极低。
[0023]5、本技术污水系统过河时,造价低,施工方便,运行节能,后期运维简单,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过河平面布置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过河剖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的水泵排水系统俯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

A视图。
[0028]图5为本技术的图3中B

B视图。
[0029]图中:1泵站底座过流通道、2竖向出水管道、3溢流口、4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5管道软连接接头、6电动阀门、7泵站底座排泥通道、8水泵、9水泵基础、10水泵自耦底座、11L型水泵压力出水管道、12止回阀、13闸阀、14水泵导轨、15水泵吊链、16污水进水管道、17提篮格栅、18三角格栅支架、19格栅导轨、20操作平台、21电动阀门检修井、22进水井、23下游污水管道、24出水井、25河床、26河岸、27竖直水泵压力出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

5,一种用于过河的节能一体化污水泵站,它包括进水井22,所述进水井22的底部倾斜布置有泵站底座过流通道1,所述进水井22的一侧与污水进水管道16相连通;所述进水井22的内部布置有水泵排水系统;所述泵站底座过流通道1竖直连通有竖向出水管道2;所述竖向出水管道2上连通有用于形成倒虹过河的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4,所述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4铺设在河床25的底部;所述水泵排水系统与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4相连通;所述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4的另一端与出水井24相连。本技术通过将泵站与倒虹过河两种方式结合,进而优化污水泵站设计,创造性的提出泵站底部防淤方式并结合一系列运行控制方法,成功实现污水节能过河,并能有效防止淤积,且造价较低。
[0033]进一步的,所述泵站底座过流通道1采用暗管埋设布置;所述进水井22和出水井24分别布置在河岸26的两侧;所述进水井22的内上部设置有操作平台20。通过采用上述的布置方式,能够有效的实现污水泵站的过河。相对于目前常见的一字形倒虹过河,本系统大大减少过河埋深。仅减少的土建造价就超过新建本系统泵站的费用,且本系统后期运维成本低于倒虹过河。...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过河的节能一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水井(22),所述进水井(22)的底部倾斜布置有泵站底座过流通道(1),所述进水井(22)的一侧与污水进水管道(16)相连通;所述进水井(22)的内部布置有水泵排水系统;所述泵站底座过流通道(1)竖直连通有竖向出水管道(2);所述竖向出水管道(2)上连通有用于形成倒虹过河的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4),所述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4)铺设在河床(25)的底部;所述水泵排水系统与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4)相连通;所述凹字形倒虹出水管道(4)的另一端与出水井(24)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过河的节能一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站底座过流通道(1)采用暗管埋设布置;所述进水井(22)和出水井(24)分别布置在河岸(26)的两侧;所述进水井(22)的内上部设置有操作平台(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过河的节能一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井(22)的底端设置有敞口布置的泵站底座排泥通道(7),所述泵站底座排泥通道(7)与泵站底座过流通道(1)相连通;且进水井(22)的底部采用斜坡结构,坡度全部斜向泵站底部中心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过河的节能一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井(22)的内部并与污水进水管道(16)相连通的部位设置有用于初步过滤的提篮格栅(17),所述提篮格栅(17)通过三角格栅支架(18)固定在进水井(22)的内侧壁上;所述三角格栅支架(18)上固定安装有格栅导轨(19);所述提篮格栅(17)与格栅导轨(19)构成滑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过河的节能一体化污水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进水井(22)底部的水泵基础(9),所述水泵基础(9)上通过水泵自耦底座(10)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明黄荣敏张浩廖少波余太平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