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组件和换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微通道换热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组件和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多个平直换热管和集流管,平直换热管连通集流管,在一些应用场合,需要将换热器折弯形成折弯换热器,即将平直换热管进行弯折,折弯换热器包括弯折部,弯折部的换热管是由该段换热管相对于其他部分的换热管进行扭转折弯得到,而扭转后相邻换热管的弯折部的部分管段相互搭接。在换热器工作的过程中,搭接的部分容易积水和积灰,影响换热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换热组件,该换热组件减少了相邻换热管弯折部的搭接面积,有利于提高换热组件的可靠性。
[0004]本技术另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具有该换热组件的换热系统。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组件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包括第一子管段、第二子管段、第三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包括第一子管段、第二子管段、第三子管段和两个第一弯曲段,所述第一子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第一子管段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弯曲段连通,该第一弯曲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管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子管段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弯曲段连通,该另一个第一弯曲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子管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子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管段连通,所述第一子管段、所述第二子管段和所述第三子管段沿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三管段包括折弯管段,所述第三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段连通,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二管连通,所述第一子管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子管段与所述第三管段的长度之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段包括第四子管段、第五子管段、第六子管段和两个第二弯曲段,所述第四子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段连通,所述第四子管段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二弯曲段连通,该第二弯曲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子管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五子管段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二弯曲段连通,该另一个第二弯曲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子管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六子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连通,所述第四子管段、所述第五子管段和所述第六子管段沿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四子管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六子管段与所述第三管段的长度之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第一子管段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1,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所述第一子管段和所述第二子管段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2,L1小于等于L2,和/或,该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所述第六子管段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3,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所述第六子管段与所述第五子管段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4,L3小于等于L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第一子管段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1,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所述第一子管段和所述第二子管段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2,L1小于等于3L2,和/或,该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第六子管段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3,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所述第六子管段与所述第五子管段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4,L3小于等于3L4。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所述第二换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广飞,高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