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802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38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内部设有间隔分布的驱动电极;限定层,设于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表面,所述限定层对应所述驱动电极处设有开孔;第一电极,设于所述开孔内,且部分贯穿所述驱动背板并连接至对应的驱动电极;LED芯片,设于所述开孔内,所述LED芯片包括相背离的P极和N极,所述P极或所述N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设于所述LED芯片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N极或所述P极连接。极或所述P极连接。极或所述P极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2]MLED显示技术,因其高亮度、低功耗、快响应、宽色域的特点,被视为OLED之后的下一代显示技术。大间距MINI

LED的转移通常采用固晶机(pick&place)工艺,工艺成熟度较高已在LED背光和大间距直显中应用。但100微米间距以下的小间距LED的转移还存在众多的问题。制约小间距LED平板显示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LED的巨量转移、LED与驱动背板的邦定工艺均未成熟。
[0003]小间距microled巨量转移中,通常采用倒装LED结构。N极、P极和驱动背板的阴极、阳极分别键合,键合的方式有多种如:金属共晶、导电胶压合、锡膏回流焊、激光焊接等。以上方案都需要转移过程中LED的N极、P极和阴极及阳极的电极板进行精准的对位。转移之后LED进行封装。主要技术问题如下:
[0004]①
对位精度要求高,两个电极都要精准的对位。
[0005]②
小尺寸LED的N、P极间距较近,在压合、焊接的过程中随着金属的形变铺展,N、P极的键合金属存在短路的风险,且LED尺寸越小,短路风险越高、对位精度要求也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LED芯片转移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内部设有间隔分布的驱动电极;限定层,设于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表面,所述限定层对应所述驱动电极处设有开孔;第一电极,设于所述开孔内,且部分贯穿所述驱动背板并连接至对应的驱动电极;LED芯片,设于所述开孔内,所述LED芯片包括相背离的P极和N极,所述P极或所述N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设于所述LED芯片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N极或所述P极连接。
[0008]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开孔内设有至少两个LED芯片,同一开孔内相邻的两个LED芯片之间具有一间隙。
[0009]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层,填充于所述开孔内,所述绝缘层隔绝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绝缘层隔绝相邻的两个LED芯片。
[0010]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为透明材料,所述LED芯片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表面裸露于所述绝缘层外。
[0011]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挡墙,设于所述限定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表面,所述绝缘层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挡墙的一侧表面平齐。
[0012]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LED芯片、所述挡墙和所述绝缘层上。
[0013]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定层裸露于所述驱动背板的外表面为
高反射金属材料。
[0014]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为透明材料,包括若干行列交错的条状结构,所述条状结构包括若干交叉点,所述交叉点对应于所述LED芯片。
[0015]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LED芯片的所述P极或所述N极上设有一金属凸起,所述金属凸起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
[0016]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为纳米银或氧化铟锡材料。
[0017]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采用垂直结构的LED芯片,N、P极分别位于两侧,在转移和焊接LED芯片时不会出现NP电极短路问题,降低了转移和焊接难度,在限定层的开孔内焊接LED芯片,同一开孔内设有多个LED芯片,降低了显示面板出现“暗点”的概率,采用透明绝缘层填充开孔,避免LED芯片倾斜或短路,保证显示面板的出光稳定性。限定层采用高反射率材料,能够避免相邻开孔内的光线出现串扰,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显示面板的亮度。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孔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LED芯片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极与LED芯片的平面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驱动背板10;限定层20;
[0025]第一电极30;LED芯片40;
[0026]挡墙50;第二电极60;
[0027]驱动电极11;开孔21;
[0028]N极41;多量子阱层42;
[0029]P极43;金属凸起44;
[0030]绝缘层22;条状结构61;
[0031]交叉点62。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
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0033]实施例
[00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10、限定层20、第一电极30、LED芯片40、挡墙50以及第二电极60。
[0035]驱动背板10的内部设有驱动电路,包括若干独立输送电信号的驱动电极11,驱动电极11与LED芯片40连接后能够通过电信号控制LED芯片40的明暗与开关。
[0036]如图2所示,限定层20设于驱动背板10靠近驱动电极11的一侧表面,限定层20设有若干开孔21,每一开孔21对应于一驱动电极11,限定层20用以隔绝相邻两个开孔21的光线串扰,故本实施例中的限定层20采用非透光材料,同时在限定层20裸露于驱动背板10的外表面涂布有一层反射涂层,用以反射照射至限定层20方向的光线,从而增强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限定层20采用反射率高的金属材料,既减少了相邻两个开孔21内的光线串扰问题,同时也能提升开孔21内的光线强度,减少光损失,本实施例中,开孔21为倒置梯形,有利于光线的散发,其中,开孔21侧壁与底面的夹角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调节,以便呈现最优化的显示画面。
[0037]第一电极30覆盖在开孔21的内侧壁以及底部,同时第一电极30还通过开孔21底部的通孔与驱动电极11连接,从而将驱动电极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背板,内部设有间隔分布的驱动电极;限定层,设于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表面,所述限定层对应所述驱动电极处设有开孔;第一电极,设于所述开孔内,且部分贯穿所述驱动背板并连接至对应的驱动电极;LED芯片,设于所述开孔内,所述LED芯片包括相背离的P极和N极,所述P极或所述N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设于所述LED芯片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N极或所述P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开孔内设有至少两个LED芯片,同一开孔内相邻的两个LED芯片之间具有一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层,填充于所述开孔内,所述绝缘层隔绝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绝缘层隔绝相邻的两个LED芯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透明材料,所述LED芯片远离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昊夏宇飞饶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