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797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包括第一烘干区域、第二烘干区域、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组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第一风道内流通有第一气体,第一风机用于使第一气体从第一烘干区域出发,沿着第一风道,依次流经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换热表面、第一换热器,再流入第一烘干区域;第二风道内流通有第二气体,第二风机用于使第二气体从第二烘干区域出发,沿着第二风道,依次流经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二换热表面,再流入第二烘干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提升热泵烘干的能效。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提升热泵烘干的能效。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提升热泵烘干的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泵烘干
,特别涉及一种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不断提高热泵烘干的能效,常规技术往往是在单台热泵烘干机组上进行优化改进,通过调整系统设计、换热器设计、控制、风路设计等方式提高热泵烘干的能效;但是,该技术对热泵烘干能效的提升的幅度有限。
[0003]现有技术中CN202010969665.9公开一种高效多级烘干系统,其不够节能,存在改进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能够提升热泵烘干的能效,且能更好地降低能耗。
[000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包括:第一烘干区域、第二烘干区域、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组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
[0006]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加热流经其表面的空气,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于冷却流经其表面的空气;
[0007]所述第一烘干区域和所述第二烘干区域均用于对待烘干物进行烘干;
[0008]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具有第一换热表面和第二换热表面,所述第一换热表面和所述第二换热表面能够对流经各自的气体进行换热,且流经所述第一换热表面的气体与流经所述第二换热表面的气体不接触;
[0009]所述第一风道的进出口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烘干区域,所述第一风道内流通有第一气体,所述第一风机用于使所述第一气体从所述第一烘干区域出发,沿着所述第一风道,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所述第一换热表面、所述第一换热器,再流入所述第一烘干区域,并以此循环;
[0010]所述第二风道的进出口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烘干区域,所述第二风道内流通有第二气体,所述的第二风机用于使所述第二气体从所述第二烘干区域出发,沿着所述第二风道,依次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二换热表面,再流入所述第二烘干区域,并以此循环。
[0011]有益效果:此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通过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一换热组件相配合,提供了更高效、更节能的热泵烘干系统。
[0012]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所述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一压缩机和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一端连接,所
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001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所述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一接水盘和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接水盘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下方,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一接水盘连接,用于引流所述第一接水盘内的水至所述第一烘干区域、所述第二烘干区域、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以外的区域;
[0014]和/或,所述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用于引流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产生的冷凝水至所述第一烘干区域、所述第二烘干区域、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以外的区域。
[001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所述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第二压缩机和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三换热器用于冷却流经其表面的空气,所述第四换热器用于加热流经其表面的空气;
[0016]所述第二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第四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四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0017]所述第一风道的进出口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烘干区域,所述第一风道内流通有第一气体,所述第一风机用于使所述第一气体从所述第一烘干区域出发,沿着所述第一风道,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所述第一换热表面、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再流入所述第一烘干区域,并以此循环;
[0018]所述第二风道的进出口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烘干区域,所述第二风道内流通有第二气体,所述的第二风机用于使所述第二气体从所述第二烘干区域出发,沿着所述第二风道,依次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二换热表面、所述第四换热器,再流入所述第二烘干区域,并以此循环。
[0019]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所述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三接水盘和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接水盘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器下方,所述第三水管与所述第三接水盘连接,用于引流所述第三接水盘内的水至所述第一烘干区域、所述第二烘干区域、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以外的区域。
[0020]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所述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五换热器和额外冷源,所述第五换热器用于加热流经其表面的空气,所述额外冷源用于预冷流经其表面的空气;
[0021]所述第一风道的进出口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烘干区域,所述第一风道内流通有第一气体,所述第一风机用于使所述第一气体从所述第一烘干区域出发,沿着所述第一风道,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所述第一换热表面、所述额外冷源、所述第一换热器,再流入所述第一烘干区域,并以此循环;
[0022]所述第二风道的进出口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烘干区域,所述第二风道内流通有第二气体,所述的第二风机用于使所述第二气体从所述第二烘干区域出发,沿着所述第二风道,依次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二换热表面、所述第五换热器,再流入所述第二烘干区域,并以此循环。
[002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所述能源
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一压缩机和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压缩机的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0024]所述第一压缩机的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五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五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002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所述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一压缩机和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五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五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002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烘干区域、第二烘干区域、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组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还包括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加热流经其表面的空气,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于冷却流经其表面的空气,所述第三换热器用于冷却流经其表面的空气,所述第四换热器用于加热流经其表面的空气;所述第一烘干区域和所述第二烘干区域均用于对待烘干物进行烘干;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具有第一换热表面和第二换热表面,所述第一换热表面和所述第二换热表面能够对流经各自的气体进行换热,且流经所述第一换热表面的气体与流经所述第二换热表面的气体不接触;所述第一风道的进出口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烘干区域,所述第一风道内流通有第一气体,所述第一风机用于使所述第一气体从所述第一烘干区域出发,沿着所述第一风道,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所述第一换热表面、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再流入所述第一烘干区域,并以此循环;所述第二风道的进出口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烘干区域,所述第二风道内流通有第二气体,所述的第二风机用于使所述第二气体从所述第二烘干区域出发,沿着所述第二风道,依次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二换热表面、所述第四换热器,再流入所述第二烘干区域,并以此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一压缩机和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一接水盘和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接水盘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下方,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一接水盘连接,用于引流所述第一接水盘内的水至所述第一烘干区域、所述第二烘干区域、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以外的区域;和/或,所述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用于引流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产生的冷凝水至所述第一烘干区域、所述第二烘干区域、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以外的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二压缩机和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第四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四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三接水盘和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接水盘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器下方,所述第三水管与所述第三接水盘连接,用于引流所述第三接水盘内的水至所述第一烘干区域、所述第二烘干区域、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以外的区域。
6.一种能源多次利用的热泵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烘干区域、第二烘干区域、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组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还包括第五换热器和额外冷源,所述第五换热器用于加热流经其表面的空气,所述额外冷源用于预冷流经其表面的空气;所述第一烘干区域和所述第二烘干区域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埃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