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盛伟伟专利>正文

腹腔穿刺活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794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腹腔穿刺活检针,腹腔穿刺活检针与吸液泵相连接,腹腔穿刺活检针包括:穿刺针、第一手持部、保护套、接触部、第二手持部、取样针、取样槽、拿持部、取样管、吸液孔和连接管;使用时,使保护套垂直与带穿刺部位,使接触部与皮肤紧密贴合,将活检针的位置固定,提高穿刺时的稳定性,避免穿刺针倾斜,导致取样位置改变,确保穿刺位置准确。拇指下压第一手持部,保护套对穿刺针进行导向,使穿刺针刺准确入人体;按压拿持部,使取样针伸入组织,组织进入取样槽内,抽出取样针组织被切断,留在取样槽,达到对固体样品取样的功能。取样前,可通过吸液孔将多余的组织液和血液抽出,避免取样槽内样品被液体冲刷滑落,保证取样效率。保证取样效率。保证取样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腹腔穿刺活检针


[0001]本技术涉及活检针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腹腔穿刺活检针。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穿刺活检针用于提取活体组织样品,较为普及了。但是当取样位置较深时,普通穿刺针较不稳定,易产生风险,同时会导致额外的器官损伤。因此,设计一种腹腔穿刺活检针,提高穿刺时的稳定性,保证穿刺精度,使穿刺工作顺利、安全进行,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腹腔穿刺活检针。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腹腔穿刺活检针,腹腔穿刺活检针与吸液泵相连接,腹腔穿刺活检针包括:穿刺针、第一手持部、保护套、接触部、第二手持部、取样针、取样槽、拿持部、取样管、吸液孔和连接管;穿刺针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且穿刺针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尖头;两个第一手持部对称设置在穿刺针的两侧,且两个第一手持部同时与穿刺针另一端的外壁相连接;保护套套装在穿刺针的外侧,且保护套与穿刺针之间存在间隙;接触部呈环形,接触部套装在保护套一端的外侧,且接触部与保护套的外壁相连接;第二手持部平行于第一手持部,两个第二手持部对称设置在保护套的两侧,且两个第二手持部同时与保护套另一端的外壁相连接;取样针穿过穿刺针,且取样针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尖头;取样槽设置在取样针一端的侧壁上;拿持部与取样针的另一端相连接;取样管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取样管穿过穿刺针,且取样管的另一端呈圆弧形;吸液孔贯穿取样管另一端的侧壁;连接管的一端与取样管的另一端相连接,且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吸液泵相连接。
[0006]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使穿刺针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且穿刺针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尖头,以使穿刺针可刺穿人体,并使穿刺针具有容纳空间;其次,通过将两个第一手持部对称设置在穿刺针的两侧,且两个第一手持部同时与穿刺针另一端的外壁相连接,以便于拿持、操作穿刺针,增大穿刺针与医护人员手部的接触面积,减小穿刺针对手部的压强,便于施力;再次,通过将保护套套装在穿刺针的外侧,且保护套与穿刺针之间存在间隙,以减少穿刺针运动时,与保护套内壁产生的摩擦,避免干涉穿刺针运动,以使穿刺针顺利刺破人体;再次,通过使接触部呈环形,接触部套装在保护套一端的外侧,且接触部与保护套的外壁相连接,通过使接触部与患者皮肤接触,对保护套进行支撑,按压第一手持部,便于将穿刺针刺入人体,保证穿刺针的稳定性;再次,通过使第二手持部平行于第一手持部,两个第二手持部对称设置在保护套的两侧,且两个第二手持部同时与保护套另一端的外壁相连接,以对第一手持部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对穿刺针限位的技术效果,避免穿刺位置过深,损伤患者器官;再次,通过使取样针穿过穿刺针,且取样针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尖头,以便于取样针深入待取样位置;再次,通过取样槽设置在取样针一端的侧壁上,以使部分人
体组织进入取样槽内,对取样组织进行容纳;再次,通过使拿持部与取样针的另一端相连接,以便于将取样针刺入或抽出,便于操作;再次,通过在取样管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取样管穿过穿刺针,且取样管的另一端呈圆弧形,以避免取样管再次对人体造成损伤;再次,通过使吸液孔贯穿取样管另一端的侧壁;连接管的一端与取样管的另一端相连接,且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吸液泵相连接,以将人体内的组织液或血液抽出,达到固液同时取样的目的。采用此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使用时,使保护套垂直与带穿刺部位,使接触部与皮肤紧密贴合,将活检针的位置固定,提高穿刺时的稳定性,避免穿刺针倾斜,导致取样位置改变,从而确保穿刺位置准确。食指和中指抵住第二手持部,拇指下压第一手持部,保护套对穿刺针进行导向,使穿刺针刺准确入人体;按压拿持部,使取样针伸入组织,组织进入取样槽内,抽出取样针组织被切断,留在取样槽,达到对固体样品取样的功能。取样前,可通过吸液孔将多余的组织液和血液抽出,避免取样槽内样品被液体冲刷滑落,导致取样失败的问题产生,从而保证取样效率;同时,吸液管也可抽取液体样品,避免二次穿刺对器官造成额外损伤,从而确保取样的安全性,减少安全隐患。
[0007]具体的,该腹腔穿刺活检针可与超声探头同步使用,先通过超声探头对取样位置进行检测,以便于活检针准确刺入待取样部位,提升取样的准确性,减少取样时对人体的损伤,从而避免对人体的二次伤害,保证取样的安全性。
[0008]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腹腔穿刺活检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取样槽还包括:容纳槽和切割槽;容纳槽的截面呈矩形,且容纳槽设置在取样针的侧壁上;切割槽的截面呈三角形,切割槽设置在取样针的侧壁上,切割槽与容纳槽相连通;其中,切割槽与取样针形成切割刃。
[0010]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容纳槽的截面呈矩形,且容纳槽设置在取样针的侧壁上,以对切割下来的组织进行容纳;通过使切割槽的截面呈三角形,切割槽设置在取样针的侧壁上,切割槽与容纳槽相连通,且切割槽与取样针形成切割刃,以使取样针抽出时,确保切刃将组织切下,进入取样槽内,随取样针一同被取出。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容纳槽的长度为1.2至1.7mm;切割槽的长度为0.3至0.8mm。
[0012]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容纳槽的长度为1.2至1.7mm,以容纳足够体积的样品组织;通过使切割槽的长度为0.3至0.8mm,以使形成的尖锐切刃部位足够锋利,确保将组织切下,避免重复取样,提高取样效率,避免增加创口数量,从而减少患者承受的风险。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腹腔穿刺活检针还包括:手槽;手槽呈弧形,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手持部的底面上。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手槽呈弧形,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手持部的底面上,以便于对医护人员食指和中指进行限位,避免手部与保护套产生相对位移,从而确保操作的精准度。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腹腔穿刺活检针还包括:防滑垫;防滑垫呈环形,防滑垫位于接触部的下方,且防滑垫与接触部相连接。
[0016]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防滑垫呈环形,防滑垫位于接触部的下方,且防滑垫与接触部相连接,以增大接触部与患者皮肤的摩擦力,确保活检针的稳定性,从而避免穿刺位置
偏离取样位置,确保取样的准确性,避免器官受到额外损伤。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防滑垫为医用硅胶垫。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防滑垫为医用硅胶垫,无毒无害,避免创口感染、病变,确保取样的安全性。
[001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腹腔穿刺活检针的结构示意图;
[00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腔穿刺活检针,所述腹腔穿刺活检针与吸液泵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腹腔穿刺活检针包括:穿刺针,所述穿刺针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且所述穿刺针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尖头;第一手持部,两个所述第一手持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穿刺针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手持部同时与所述穿刺针另一端的外壁相连接;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套装在所述穿刺针的外侧,且所述保护套与所述穿刺针之间存在间隙;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呈环形,所述接触部套装在所述保护套一端的外侧,且所述接触部与所述保护套的外壁相连接;第二手持部,所述第二手持部平行于所述第一手持部,两个所述第二手持部对称设置在所述保护套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二手持部同时与所述保护套另一端的外壁相连接;取样针,所述取样针穿过所述穿刺针,且所述取样针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尖头;取样槽,所述取样槽设置在所述取样针一端的侧壁上;拿持部,所述拿持部与所述取样针的另一端相连接;取样管,所述取样管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所述取样管穿过所述穿刺针,且所述取样管的另一端呈圆弧形;吸液孔,所述吸液孔贯穿所述取样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盛伟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