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反插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791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正反插连接器,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包括:接触区,探针区,针脚区;接触区包括片状导电材料阵列,片状导电材料阵列包括平行、等间距排布的片状导电材料;探针区包括探针阵列,探针阵列至少包括一组沿插入方向平行且等间距分布的柱状探针;针脚区包括针脚阵列,针脚阵列至少包括一组位置与所述柱状探针位置相对应的柱状针脚;柱状针脚的长度各不相同;柱状针脚的数量与柱状探针的数量相等;柱状针脚的数量与片状导电材料的层数相等;柱状阵脚的位置与柱状探针的位置一一对应。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方法,能够实现连接器的正反插,减少连接器体积,插拔过程中防止信号短路。插拔过程中防止信号短路。插拔过程中防止信号短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反插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正反插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是一种常用的信号传输装置,例如:VGA,HDMI,USB等。工作时,由公头和母头两部分对接落位后,可实现信号或数据通过对应的信道在硬件之间传输。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与信道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连接器的连接方式有正反之分。传统的连接器设计时需加入防呆设计,以提示连接器的对接方向,通常的做法包括:(1)将连接器的结构件设计成相互咬合的互补性状;(2)将公头的针脚和对应母头的接口设计成非对称的排列方式;(3)公头和母头分别加入磁性材料,用于提示正确的对接方向。
[0003]为了操作的便利性,连接器逐渐发展出同时支持正插和反插的装置,例如USB

C,Lightning等,其实现方式是在反向增加一排相同的引脚。在为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却给设计者带来更大的设计难度。随着引脚数量不断增加,依靠反向增加一排相同引脚的方式,会增加了布线设计的难度;同时,额外增加的引脚也增加了连接器的体积,不利于设备的轻巧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正反插的连接器,以克服现有连接器设计中,采用反向增加一排相同引脚的方式,实现同时支持正反插所带来的布线设计难度增大,连接器体积增加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提供一种可正反插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
[0007]该第一连接部件包括:接触区,探针区;
[0008]该第二连接部件包括:针脚区;
[0009]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通过接插方式连接;
[0010]接触区包括片状导电材料阵列,片状导电材料阵列包括平行、等间距排布的片状导电材料;
[0011]探针区包括探针阵列,探针阵列至少包括一组沿插入方向平行且等间距分布的柱状探针;
[0012]针脚区包括针脚阵列,针脚阵列至少包括一组位置与柱状探针位置相对应的柱状针脚;
[0013]柱状针脚的长度各不相同;
[0014]柱状针脚的数量与柱状探针的数量相等;
[0015]柱状针脚的数量与片状导电材料的层数相等;
[0016]柱状阵脚的位置与柱状探针的位置一一对应。
[0017]进一步地,每层片状导电材料上至少包括一组位置与所述柱状探针位置一一对应
的通孔;
[0018]每层片状导电材料上,位置相对应的通孔中心位于同一通孔中心轴线上;通孔中心轴线与对应的柱状探针的中心轴线重合;
[0019]柱状探针的中心轴线与对应的柱状针脚的中心轴线重合。
[0020]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连接时,每一根柱状针脚分别推动对应的一根柱状探针,唯一地与对应的一层片状导电材料接触;
[0021]当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连接落位时,每一根柱状针脚通过对应的一根柱状探针与对应的一层片状导电材料形成良好的电性接触,用于传递对应的电信号。
[0022]进一步地,片状导电材料阵列至少包括:接地层,信号层阵列;
[0023]接地层与探针区毗邻;
[0024]信号层阵列位于接地层另一侧。
[0025]进一步地,任意两根柱状针脚的长度之差与柱状针脚对应的片状导电材料的间距相等。
[0026]进一步地,片状导电材料阵列还包括信号激活层,信号激活层位于片状导电材料阵列与接地层相对的另一端;
[0027]探针阵列还包括信号激活探针;
[0028]针脚阵列还包括信号激活针脚;
[0029]信号激活针脚与信号激活探针和信号激活层一一对应;
[0030]当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连接落位时,信号激活针脚推动信号激活探针与信号激活层形成良好的电性接触,信号激活阵脚与信号激活探针和信号激活层之间形成信道,用于传输激活信号。
[0031]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件还包括激活区;
[0032]激活区用于当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连接落位时,接收激活信号,使接触区的片状导电材料阵列与柱状探针和柱状针脚之间建立良好的电性连接,用于传输对应的信号。
[0033]进一步地,任意一根柱状探针的材质、组成、形状、尺寸相同;
[0034]柱状探针包括:探针基座,探针体,绝缘层,弹性复位部件,导体突出物,导电接触点;
[0035]探针基座和探针体由导体材料制成;
[0036]探针基座的外径大于探针体的外径;
[0037]探针基座的一侧与探针体的一侧连接;
[0038]探针基座的另一侧连接有导电接触点;
[0039]柱状探针表面覆盖有绝缘层;
[0040]探针体另一侧的顶部露出导体材料,探针体通过顶部露出的导体材料与其他导体接触时,发生良好的电性连接;
[0041]探针体另一侧顶部的绝缘层外设置有导体突出物,导体突出物与探针体电性连接;
[0042]探针体外设置有弹性复位部件;
[0043]探针基座通过弹性复位部件与接地层弹性连接;
[0044]柱状探针在受到弹性复位部件因形变产生的回弹力作用下,导体突出物最终与接地层电性接触,并且柱状探针不与其他任意信号层接触。
[0045]进一步地,接地层的通孔内径相等,接地层通孔的内径与柱状探针的探针体外径吻合;
[0046]信号层阵列各层的通孔内径相等,信号层阵列各层的通孔内径大于探针体外径且小于柱状探针的探针基座外径,以供探针体在各层通孔间,沿探针体中心轴方向自由移动,并且探针基座不会进入接触区。
[0047]进一步地,柱状针脚为导电材料;
[0048]柱状针脚的外径与探针基座的外径吻合。
[004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50]1.连接器的公头针脚长度与母头片状导电材料的位置一一对应,并与唯一的信号相对应。当连接器公头与母头连接落位时,公头的针脚推动母头中的探针,与对应片状导电材料形成良好的电性连接,传递唯一的信号。这一针脚长度与片状导电材料位置和信号相对应的机制与公头与母头的正反向连接方式无关,实现了连接器的正反插功能;
[0051]2.无需增加反向引脚,节约连接器体积;
[0052]3.无需针对反向引脚,节约连接器的体积,有利于设备轻巧化;
[0053]4.防信号短接结构,确保公头与母头连接落位后,对应的信号传输线路导通,并且各信号传输线路只传递唯一的信号;
[0054]5.防信号短接结构,确保公头与母头连接落位前,不传输信号。
附图说明
[005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正反插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接触区,探针区;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针脚区;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通过接插方式连接;所述接触区包括片状导电材料阵列,所述片状导电材料阵列包括垂直于插入方向、平行、等间距排布的片状导电材料;所述探针区包括探针阵列,所述探针阵列至少包括一组沿插入方向平行且等间距分布的柱状探针;所述针脚区包括针脚阵列,所述针脚阵列至少包括一组位置与所述柱状探针位置相对应的柱状针脚;所述柱状针脚的长度各不相同;所述柱状针脚的数量与所述柱状探针的数量相等;所述柱状针脚的数量与所述片状导电材料的层数相等;所述柱状阵脚的位置与所述柱状探针的位置一一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正反插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片状导电材料上至少包括一组位置与所述柱状探针位置一一对应的通孔;每层片状导电材料上,位置相对应的通孔中心位于同一通孔中心轴线上;所述通孔中心轴线与对应的柱状探针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柱状探针的中心轴线与对应的柱状针脚的中心轴线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正反插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连接时,每一根柱状针脚分别推动对应的一根柱状探针,唯一地与对应的一层片状导电材料接触;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连接落位时,每一根柱状针脚通过对应的一根柱状探针与对应的一层片状导电材料形成良好的电性接触,用于传递对应的电信号。4.根绝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正反插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导电材料阵列至少包括:接地层,信号层阵列;所述接地层与所述探针区毗邻;所述信号层阵列位于所述接地层另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正反插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任意两根柱状针脚的长度之差与所述柱状针脚对应的所述片状导电材料的间距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正反插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导电材料阵列还包括信号激活层,所述信号激活层位于所述片状导电材料阵列与所述接地层相对的另一端;所述探针阵列还包括信号激活探针;所述针脚阵列还包括信号激活针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宗霖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