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薄板坯轧制Rm≥1500MPa高韧性热冲压钢及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7723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34
用薄板坯轧制Rm≥1500MPa高韧性热冲压钢,其组分及wt%为:C:0.23~0.27%,Si:0.11~0.30%,Mn:4.4~5.3%,P≤0.005%,S≤0.005%,Als:2.4~3.2%,N:0.002~0.008%,V:0.10~0.25%,Ti:0.018~0.030%或Nb:0.015~0.030%或两种以任意比例的混合;生产方法:常规冶炼并精炼;连铸成坯;入均热炉前的除鳞处理;加热并均热;轧制之前的高压水除鳞;轧制;冷却;卷取;热冲压加热处理;冲压成形。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保证抗拉强度不低于1500MPa,屈服强度不低于930MPa,热冲压成形后无回弹,零件尺寸精度高的前提下,还使其延伸率达到10%以上,满足了汽车轻量化对超高强度下对延伸率的要求。车轻量化对超高强度下对延伸率的要求。车轻量化对超高强度下对延伸率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薄板坯轧制Rm

1500MPa高韧性热冲压钢及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用钢及其生产方法,具体地属于用薄板坯轧制Rm≥1500MPa高韧性热冲压钢及生产方法,且适用于生产的产品厚度0.5至2mm。

技术介绍

[0002]车身轻量化是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作为车身制造的主要原料,汽车用钢的强度与塑性提升,对于汽车轻量化水平和被动安全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已开发的第三代超高强钢同时具有超高材料强度和高韧性,但其零部件在冲压加工成形却面临成形压力大、成型工艺复杂、模具磨损严重、部件回弹等难题。
[0003]热冲压成形技术利用金属材料高温状态良好成形性,有效降低加工变形抗力,提升零件尺寸精度及模具寿命,受到国内外车企的高度青睐。然而,传统热成形钢的设计主要从钢的淬透性出发,以保证零件在模内成形冷却过程中淬火形成全马氏体组织,达到1500MPa以上的零件强度。全马氏体组织的热成形零件虽然可以获得很高的强度,但其塑性较差。目前,国内外现有抗拉强度1500MPa级热成形钢的断后延伸率低于10%,无法有效吸收汽车碰撞能量,逐渐成为了制约传统热成形钢在车身应用比例的瓶颈。提高热成形钢及其制件的韧性及强塑积,同步实现超高强度高韧性,是当今汽车用热成形钢研究的重要方向。
[0004]除此之外,原料成本是热成形钢可否批量应用的关键问题。传统热成形钢的生产工艺流程为:脱硫铁水

转炉冶炼

炉外精炼

连铸
>→
板坯加热

热连轧

酸洗+冷连轧

连续退火

(预涂层)

精整包装

落料

加热

模具冲压淬火;其存在生产工艺流程较长,成本较高的不足。近年来,中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逐步发展成熟,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传统冷轧热成形钢可采用短流程的连铸连轧工艺替代,直接轧制超高强度钢板,从而大幅降低了原料钢板的生产成本。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05441786A的文献,率先采用连铸连轧短流程开发了一种抗拉强度1500MPa级热冲压成形用薄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组分百分含量为:C:0.20~0.25%,Si:0.25~0.40%,Mn:1.00~1.30%,P:≤0.025%,S:≤0.01%,Als:0.015~0.035%,N:≤0.005%,B:≤0.005%,Nb:0.020~0.060%,Ti:0.01~0.04%,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其冶炼后浇铸成薄板坯后,进行除鳞、加热、热轧制,控制开轧温度不低于1200℃,终轧温度在870~920℃,并控制卷取温度在680~730℃。其热成形后的抗拉强度≥1500MPa,延伸率7.2~7.8%;全马氏体组织形态限制了其延伸性的进一步提升。
[0005]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06086685A的专利专利技术了一种用薄板坯直接轧制的抗拉强度≥1500MPa热成形钢,其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C: 0.21~0.25%,Si:0.26~0.30%,Mn:1.0~1.3%,P≤0.01%,S≤0.005%,Als:0.015~0.060%,Cr:0.25~0.30%,Ti:0.026~0.030%或Nb:0.026~0.030%或V:0.026~0.030%或其中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的混合,B:0.003~0.004%,N≤0.005%,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冶炼后浇铸铸坯厚度在52~55mm,进行除鳞、加热、轧制,控制终轧温度850~890℃;冷却后进行卷取,控制卷取温度为655~675℃。其热成形后所得零件同样是全马氏体组织,抗拉强度≥1500MPa,延伸率仅有6.4~7.5%,韧性较差。
[0006]上述两文献的材料抗拉强度可达1500MPa及以上,但其延伸率不超过8%,均远低于10%,因而不能满足汽车轻量化对1500MPa级高韧性超高强度用材的需求。这是因为传统热成形钢主要从提高钢的淬透性的设计,经热冲压转变成全马氏体组织的零部件,韧性较低;其在碰撞过程中吸能效果较差,且容易开裂失效,一般通过增加材料厚度、局部回火或激光拼焊高韧性材料的方式补偿提升其碰撞安全性。高韧性超高强度钢同时兼具超高强度、高塑性,直接在传统热成形零件基础上进一步减薄零件厚度,降低生产成本、减轻车身重量,可车身保险杠、纵梁、A/B柱等安全部件的加工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保证抗拉强度不低于1510MPa,屈服强度不低于910MPa,热冲压成形后无回弹,零件尺寸精度高的前提下,还能使其延伸率达到10.5%以上的抗拉强度1500MPa级高韧性热冲压钢及生产方法。
[0008]实现上述目的的措施:用薄板坯轧制Rm≥1500MPa高韧性热冲压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 C: 0.23~0.27%,Si:0.11~0.30%,Mn:4.4~5.3%,P≤0.005%,S≤0.005%,Als:2.4~3.2%,N:0.002~0.008%,V:0.10~0.25%,Ti:0.018~0.030%或Nb:0.015~0.030%或两种以任意比例的混合,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淬火后的金相组织为马氏体、铁素体及体积比不低于3%的奥氏体;抗拉强度≥1500MPa,屈服强度≥930MPa,断后延伸率A
50mm
≥10%优选地:所述Mn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在4.6~5.1%。
[0009]优选地:所述Als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在2.6~3.0%。
[0010]生产用薄板坯轧制Rm≥1500MPa高韧性热冲压钢的方法,其步骤:1)常规冶炼并精炼;2)连铸成坯,在浇注中控制中包钢水过热度在15~30℃;控制铸坯厚度在45~60mm,拉坯速度在4.2~8.0m/min;3)进行铸坯入均热炉前的除鳞处理,并控制除鳞水的压力在300~400 bar;4)对铸坯进行加热并均热:控制铸坯入炉温度在871~1000℃,铸坯出炉温度在1196~1254℃;5)进行轧制之前的高压水除鳞,并控制除鳞水压力在280~420bar;6)进行轧制,并控制第一道次压下率在50~68%,第二道次压下率在48~60%,末道次压下率在8~15%;控制轧制速度在8~15 m/s;并在第一道次及第二道次之间进行中压水除鳞,除鳞水压力为200~280bar;控制终轧温度在856~892℃;7)进行冷却,冷却方式为层流冷却、或水幕冷却、或加密冷却的方式冷却到卷取温度;8)进行卷取,并控制卷取温度在549~602℃;9)在开卷落料后进行热冲压加热处理,并控制加热温度在930~960℃,在此温度下保温3~8min;10)进行冲压成形:在模具内保压10~25 s后进行淬火,在淬火速度为30~75℃/s下冷却至200℃以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0011]优选地:所述铸坯出炉温度在1201~1249℃。...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薄板坯轧制Rm≥1500MPa高韧性热冲压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 C: 0.23~0.27%,Si:0.11~0.30%,Mn:4.4~5.3%,P≤0.005%,S≤0.005%,Als:2.4~3.2%,N:0.002~0.008%,V:0.10~0.25%,Ti:0.018~0.030%或Nb:0.015~0.030%或两种以任意比例的混合,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淬火后的金相组织为马氏体、铁素体及体积比不低于3%的奥氏体;抗拉强度≥1500MPa,屈服强度≥930MPa,断后延伸率A
50mm
≥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薄板坯轧制Rm≥1500MPa高韧性热冲压钢,其特征在于:所述Mn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在4.6~5.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薄板坯轧制Rm≥1500MPa高韧性热冲压钢,其特征在于:所述Als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在2.6~3.0%。4.生产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薄板坯轧制Rm≥1500MPa高韧性热冲压钢的方法,其步骤:1)常规冶炼并精炼;2)连铸成坯,在浇注中控制中包钢水过热度在15~30℃;控制铸坯厚度在45~60mm,拉坯速度在4.2~8.0m/min;3)进行铸坯入均热炉前的除鳞处理,并控制除鳞水的压力在300~400 bar;4)对铸坯进行加热并均热:控制铸坯入炉温度在871~1000℃,铸坯出炉温度在1196~1254℃;5)进行轧制之前的高压水除鳞,并控制除鳞水压力在280~420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锐杨睿刘静张施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