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器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7525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吸湿器及其控制方法,在吸湿器内形成腔室,在所述腔室内分隔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第一吸湿主体,在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二吸湿主体,在所述第一腔体上设有第一吸湿口及第一排湿口,在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第二吸湿口及第二排湿口,在所述第一吸湿主体处设有第一发热结构,在所述第二吸湿主体处设有第二发热结构。在吸湿器中设置第一吸湿主体和第二吸湿主体,当第一吸湿主体进行吸湿时、第二吸湿主体可进行排湿工作;当第一吸湿主体进行排湿时、第二吸湿主体可进行吸湿工作。通过第一吸湿主体和第二吸湿主体交替进行吸湿、排湿的工作,保证除湿效果,达到连续快速除湿的目的。达到连续快速除湿的目的。达到连续快速除湿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湿器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湿器
,具体涉及一种吸湿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吸湿器中,其中的分子筛干燥剂在吸湿后需要排湿,当分子筛干燥剂在排湿过程中无法继续进行吸湿工作,需等待分子筛干燥剂排湿后才可继续进行吸湿,导致吸湿速度慢、吸湿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吸湿器,吸湿速度快、吸湿效果好。
[0004]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吸湿器,在吸湿器内形成腔室,在所述腔室内分隔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第一吸湿主体,在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二吸湿主体,在所述第一腔体上设有第一吸湿口及第一排湿口,在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第二吸湿口及第二排湿口,在所述第一吸湿主体处设有第一发热结构,在所述第二吸湿主体处设有第二发热结构。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吸湿主体处还设有第一空气循环结构;在所述第二吸湿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湿器,其特征在于,在吸湿器内形成腔室(10),在所述腔室(10)内分隔形成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在所述第一腔体(11)内设有第一吸湿主体(2),在所述第二腔体(12)内设有第二吸湿主体(3),在所述第一腔体(11)上设有第一吸湿口(41)及第一排湿口(42),在所述第二腔体(12)上设有第二吸湿口(51)及第二排湿口(52),在所述第一吸湿主体(2)处设有第一发热结构,在所述第二吸湿主体(3)处设有第二发热结构(3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吸湿主体(2)处还设有第一空气循环结构(61);在所述第二吸湿主体(3)处设有第二空气循环结构(6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湿口(41)包括第一进风口(411)及第一出风口(412),所述第一吸湿主体(2)在所述第一进风口(411)和第一出风口(412)之间,且所述第一空气循环结构(61)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411)的一端;所述第二吸湿口(51)包括第二进风口(511)及第二出风口(512),所述第二吸湿主体(3)在所述第二进风口(511)和第二出风口(512)之间,所述第二空气循环结构(62)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511)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湿口(42)包括一号排湿口(421)及二号排湿口(422),所述第一吸湿主体(2)在所述一号排湿口(421)和所述二号排湿口(422)之间;所述第二排湿口(52)包括三号排湿口(521)及四号排湿口(522),所述第二吸湿主体(3)在所述三号排湿口(521)和所述四号排湿口(522)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411)和所述一号排湿口(421)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腔体(11)的下端部处;所述第一出风口(412)和所述二号排湿口(422)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腔体(11)的上端部处;所述第二进风口(511)和所述三号排湿口(521)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腔体(12)的下端部处;所述第二出风口(512)和所述四号排湿口(522)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腔体(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安德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