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接线端位置保证装置的连接器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7251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连接器组件(10),包括壳体(14),所述壳体被构造为用于在第一方向接收第一接线端(222),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槽(68)、第二槽(70)和第一闭锁器(86),所述第一闭锁器可在弯曲位置与非弯曲位置间移动,其中在所述弯曲位置,所述第一闭锁器从所述第一接线端分离,在所述非弯曲位置,所述第一闭锁器与所述第一接线端接合以抑制所述第一接线端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移动;和    被构造用于与所述壳体(14)相连接的TPA装置(16),其可在配合位置与预闭锁位置间移动,所述TPA装置包括:可被所述第一槽所接收的第一保持块(158),当所述TPA装置处于所述配合位置时,所述第一保持块抑制所述第一闭锁器从所述非弯曲位置到所述弯曲位置的移动;和可被所述第二槽所接收的第二保持块(162),所述第二保持块抑制所述第一接线端在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有接线端位置保证装置的连接器组件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连接器组件,更加特别的是涉及带有多种接线端保持特 性的连接器组件。各种类型的连接器组件必须设计成能够阻止电信号的断开,这些信号是 由装于连接器组件内的接线端来发送的。在某些汽车应用中,例如,其中电信号被发送到操作或安全设备,如安全气嚢展开系统,ABS系统,胎压监测 系统等,电信号的断开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在这类应用中,除其它要求 外,制造商规定了连接器组件中传递信号给设备或从设备中得到信号的接线 端所必须能够经得住的拔出力。此外,确保在连接器组件中所使用的接线端 适当地对齐并且完全装在在想要的位置上也是想要得到的。在目前的应用中所使用的是长矛状的接线端,其满足拔出力的要求。问 题是当使用规则的实体状接线端来替代长矛状接线端时,规则的实体接线端 不能满足拔出保持力的要求,并且没有提供任何空腔闭锁器过载保护。本专利技术公布的连接器组件提供了解决这一 问题的方法。该连接器组件包 括壳体和接线端位置保证("TPA")装置。该壳体被设定用于在第一方向接 收第一接线端,并包括第一槽,第二槽,和第一闭锁器,该闭锁器可在弯曲 位置与非弯曲位置间移动,其中弯曲位置是指第 一闭锁器从第 一接线端分 离,非弯曲位置是指第一闭锁器与第一接线端接合,以抑制第一接线端在与 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出其安装的位置。该TPA装置被设定成与壳体 相连接,以在配合位置与预闭锁的位置间运动,其包括可被第一槽所接收的 第一保持块和可被第二槽所接收的第二保持块。当TPA装置处于配合位置 时,第一保持块抑制第一闭锁器从非弯曲位置到弯曲位置的移动,因此能保 持第一接线端处于其安装位置。当第一接线端被移出其安装位置时,第二保 持块通过接合第一接线端的后壁也抑制第一接线端在第二方向的移动。本专利技术将借助于参考附图的实例进行描述,其中附图说明图1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其描绘了 TPA装置处于预闭锁的位置;图1B是图1中连接器组件的透视图,其描绘了处于配合位置的TPA装置;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组件的外壳透视图;图3A和3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壳透视图;图4A和4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TPA装置的透视图;图5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组件中所使用的接线端的透视图;图5B是图5A中接线端的俯视图;图5C是沿图5B中II-II线得到的剖视图;图6是图3A和3B所示内壳与图4A和4B所示TPA装置的局部断裂透 视图;图7A是图4A和4B所示TPA装置接合到图3A和3B所示内壳,并处 于预闭锁位置的透视图;图7B是与图7A相似的透视图,描绘TPA装置处于配合位置;图8是沿图1B中I-I线得到的局部断裂剖视图;图9A是图1B所示连接器组件的局部断裂俯视图;图9B是沿图9A中Ill-Ill线得到的剖视图,描绘处于预闭锁位置的TPA图IOA是图1B所示连接器组件的另一个局部断裂俯视图; 图10B是沿图10A中IV-IV线得到的剖视图,描绘处于预闭锁位置的 TPA装置;图IIA是图1A所示连接器组件的局部断裂俯视图; 图IIB是沿图11A中V-V线得到的剖视图,描绘处于配合位置的TPA 装置。在所有这些视图中,相应的参考标号指示相应的零件。虽然这些图代表 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但是为了更好的阐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这些图不是按比例 画的并且某些特征部位可能被夸大了 。下面所公开的实施例不是穷举或者限制本专利技术到随后详细描述所公开 的精确形式。相反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它们 的启示。参考图1A,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0—般包括外壳12, 内壳14,和接线端位置保证("TPA")装置16。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TPA装置16接合到内壳14上以便在预闭锁位置(如图1A所示)与配合位置(如图1B所示)之间进行移动。随着TPA装置16的连接,内壳14被外 壳12所接收。在连接器组件10装配完成后,配合组件(未显示)被连接到 连接器组件10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电信号的连接,该连接在装配件10的接线 端和与配合组件的接线端之间形成。如图中所示,可供选择的连接器位置保证("CPA")装置17可以连接到外壳12上以锁住相互接合的相配的装配件。 图2中显示了外壳12。 一般地,外壳12包括上壁18, —对侧壁20、 22, 后壁24和下壁26,这些共同地基本上定义了内部空间28。配合组件(未显 示)的结构件和CPA装置17被上壁18的多个孔和结构件所接收,这些此 处将不作详细描述。侧壁20包括外表面(未显示)和内表面32。类似地, 侧壁22包括外表面34和内表面(未显示)。后壁24形成孔38,当连接器组 件IO装配时,该孔被设定用于接收内壳14的一部分。下壁26包括外表面 (未显示)和内表面42,并且整体地连接到侧壁20、 22。上壁18,侧壁20、 22和下壁26共同形成外壳12的前边界44。如图所示,侧壁20、 22和下壁 26共同形成大致"C"形横截面。参考图3A和3B,内壳14一般包括后壳体46,前壳体48,两者在导向 壁50处连接在一起。后壳体46—般定义了内部空间(未显示),通过该空 间连接到安装于内壳14的接线端的导线延伸连接到应用连接器组件IO的电 子设备中。前壳体48包括上壁52,下壁54,侧壁56、 58,前壁60。上壁 52包括凸起62,其有凸轮面64和保持面66,该保持面被设定用于保持TPA 装置16处于预闭锁位置和配合位置,这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图3B中清楚 的显示了,下壁54基本上定义了第一槽68和第二槽70,还包括侧向延伸的 过载保护横梁71,该过载保护横梁限制包含在内壳14中的闭锁器的移动, 这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第一槽68基本上侧向延伸穿过下壁54,延伸方向 基本上垂直于位于内壳14中的接线端的纵轴方向,这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 第一槽68包括第一端72,第二端74,和一对基本上平行的侧边76、 78,该 侧边在第一端72和第二端74之间延伸。支撑块80在侧边76和78间延伸 并与前壁60形成整体。支撑块80,上壁52,侧壁56、 58基本上定义了一 对闭锁器凹坑82、 84,每个闭锁器凹坑都可通过第一槽68达到。这将在下 面进一步描述,闭锁器86由上壁52延伸通过闭锁器凹坑82,闭锁器88由 上壁52延伸通过闭锁器凹坑84。第二槽70包括第一端90,第二端92,前 壁94(图8),和后壁96,该后壁与导向壁50形成一个整体。如图8所示,第二槽70的前壁94包括导向背脊98,该导向背脊被设定 用于引导TPA装置16进入内壳14中,这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在侧壁56 和导向壁50之间延伸的是第一筋板100,其有部分延伸进第二槽70的上表 面102,下表面104,和边106。如图所示,筋板100基本上垂直于侧壁56 和导向壁50。图3A中清晰的显示了,第二筋板108在侧壁58和导向壁50 之间延伸。筋板108也包括上表面110,下表面112和边114。如图所示, 筋板108基本上垂直于侧壁58和导向壁50,并且在导向壁50与前壁60之 间基本上延伸侧壁58的全部长度。前壁60包括凸出部分116和凹进部分118。 凸出部分116包括第一孔120和第二孔122,这两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基斯·R·福尔茨布拉德利·S·布克特
申请(专利权)人:蒂科电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