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构件抛丸机用环保型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723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构件抛丸机用环保型除尘装置,涉及钢构件除尘环保技术领域。所述除尘装置的壳体呈U型且与抛丸机出口连通,壳体两侧设置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上设置有吸尘管道,吸尘管道一端朝向壳体内,吸尘管道另一端与负压箱进料口连通,负压箱顶部设置有负压泵,负压箱出料口与砂斗连通,负压箱内设置有丸灰分离装置;所述吹灰装置包括导风管和吹风口,导风管一端与风机连接,导风管另一端与吹风口连接,导风管设置于壳体出料端,吹风口位于壳体出料端中部。通过吹灰装置将钢构件上残余积尘吹起,通过吸尘管道将粉尘吸收,再经丸灰分离装置将粉尘和钢砂分离后,钢砂进入砂斗内用于抛丸机,实现积尘清理和钢砂的回收再利用。收再利用。收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构件抛丸机用环保型除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构件除尘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钢构件抛丸机用环保型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抛丸机是利用喷丸装置喷出不同粒径的钢砂、钢球等抛丸介质,通过抛丸介质对金属表面进行打击,来消除金属表面的附着物,如表面氧化层、铁锈、焊渣等。目前的钢构件从抛丸机一端进入机器内,经过抛丸处理后,会先后经过滚刷、吹灰机构,将其表面粉尘和残留丸粒进行清除后,随传送机构从从机器另一端出来,得到处理后的产品。抛丸机两端设置有密封条,避免粉尘外逸。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T型、H型钢构件来说,由于其底板与垂直板之间存在直角,直角位置易积存粉尘和小颗粒的丸粒,在抛丸机内部难以清除,这就易导致粉尘和丸粒流向下一工位,为避免上述情况,通常是工作人员手持扫帚将积存物扫除,这种处理方式往往带来二次污染,费时费力,且导致现场粉尘大,威胁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同时部分钢砂丸粒无法回收再利用,导致需向抛丸机内补充大量丸粒,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构件抛丸机用环保型除尘装置,解决现有钢构件经抛丸后残存积尘清除难度大、易带来二次污染、部分钢砂丸粒无法回收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构件喷丸机用环保型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吸尘管道、负压箱、吹灰装置、风机、砂斗,所述壳体呈U型且与抛丸机出口连通,壳体两侧设置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上设置有吸尘管道,吸尘管道一端朝向壳体内,吸尘管道另一端与负压箱进料口连通,负压箱顶部设置有负压泵,负压箱出料口与砂斗连通,负压箱内设置有丸灰分离装置;所述吹灰装置包括导风管和吹风口,导风管一端与风机连接,导风管另一端与吹风口连接,导风管设置于壳体出料端,吹风口位于壳体出料端中部。
[0005]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导风管外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凹环,定位凹环内卡接有固定夹,固定夹固定在壳体顶部,定位凹环沿导风管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0006]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固定夹包括定位部、导向部、固定部,定位部为开口的圆弧状,导向部相对设置在圆弧的开口两端且夹角为60~90
°
,导向部底部向外折弯形成固定部,固定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壳体顶部。
[0007]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吹风口开口沿出风方向逐渐变大。
[0008]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立柱和固定装置,立柱设置在壳体出料端端部侧壁上,固定装置套接在立柱上。
[0009]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管箍、固定管和角度调节装置,固定管固定在立柱上,管箍上固定有吸尘管道,管箍侧壁与固定管通过角度调节装置连接。
[0010]工作原理:当经抛丸处理的H型钢构件从抛丸机出料端出来时,随即进入除尘装置
的壳体内,壳体与抛丸机外壳一样大小,呈U型设置在传送装置上。吹灰装置将风机提供的正压风吹向钢构件上,将积尘吹起,同时吸尘管道将角落和空气中的粉尘吸收。在负压泵作用下,负压箱内一直处于负压,在负压作用下吸尘管道内的粉尘进入负压箱,在负压箱内通过丸灰分离装置(抽风机),灰尘被抽风机抽走,剩下的钢砂沿输送管道进入砂斗内,与砂斗内的丸粒一起进入抛丸机中继续作业。
[0011]为适应不同尺寸钢构件的需求,导风管通过软管与风机相连,通过固定夹与不同位置定位凹环的配合,可以调整吹风口的高度位置,使其达到更好的吹风效果。为了使吸尘效果更好,吸尘管道相对设置,且将吸尘管道固定在立柱上,通过角度调节装置可以对吸尘管道与钢构件的相对角度进行调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钢构件抛丸机用环保型除尘装置,通过吹灰装置将钢构件上残余积尘吹起,通过吸尘管道将粉尘吸收,再经丸灰分离装置将粉尘和钢砂分离后,钢砂进入砂斗内用于抛丸机,实现积尘清理和钢砂的回收再利用。通过定位凹环与固定夹的设置,调节导风管的位置,使吹风口位置与钢构件尺寸相适应。通过设置开口圆弧状的固定夹,便于其与定位凹环拆装。通过立柱和套接的固定装置来固定吸尘管道,使固定更为牢靠,通过设置角度调节装置,来调节吸尘管道管口与钢构件的相对位置,便于积尘的吸收。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吹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壳体,101

支撑装置,102

立柱,103

固定装置,104

管箍,105

固定管,2

吸尘管道,3

负压箱,4

吹灰装置,401

导风管,402

吹风口,403

定位凹环,404

固定夹,405

定位部,406

导向部,407

固定部,5

风机,6

砂斗,7

负压泵,8

抛丸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图1、2示出了一种钢构件抛丸机用环保型除尘装置,包括壳体1、吸尘管道2、负压箱3、吹灰装置4、风机5、砂斗6,所述壳体1呈U型且与抛丸机8出口连通,壳体1倒扣在传送装置上。壳体1两侧设置有支撑装置101,支撑装置101上设置有吸尘管道2,吸尘管道2一端朝向壳体1内,吸尘管道2另一端与负压箱3进料口连通,负压箱3顶部设置有负压泵7,负压箱3出料口与砂斗6连通,负压箱3内设置有丸灰分离装置,丸灰分离装置可以是抽风机,负压泵7出气口也设置在负压箱3侧壁,将积尘中的粉尘吹起,再通过间歇性开启抽风机,将粉尘抽出,余下可用的钢砂丸粒,钢砂丸粒从负压箱3出料口进入砂斗6内,供抛丸机8重复利用。
[0021]如图3所示,所述吹灰装置4包括导风管401和吹风口402,导风管401一端通过软管
与风机5连接,导风管401另一端与吹风口402连接。导风管401固定在壳体1的出料端的顶部,吹风口402位于壳体1出料端中部且对准钢构件。
[0022]为方便调节吹风口402的位置,在导风管401外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凹环403,定位凹环403设置多个且沿导风管40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安装时,在定位凹环403内卡接有固定夹404,再将固定夹4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构件抛丸机用环保型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吸尘管道(2)、负压箱(3)、吹灰装置(4)、风机(5)、砂斗(6),所述壳体(1)呈U型且与抛丸机出口连通,壳体(1)两侧设置有支撑装置(101),支撑装置(101)上设置有吸尘管道(2),吸尘管道(2)一端朝向壳体(1)内,吸尘管道(2)另一端与负压箱(3)进料口连通,负压箱(3)顶部设置有负压泵(7),负压箱(3)出料口与砂斗(6)连通,负压箱(3)内设置有丸灰分离装置;所述吹灰装置(4)包括导风管(401)和吹风口(402),导风管(401)一端与风机(5)连接,导风管(401)另一端与吹风口(402)连接,导风管(401)设置于壳体(1)出料端,吹风口(402)位于壳体(1)出料端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构件抛丸机用环保型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401)外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凹环(403),定位凹环(403)内卡接有固定夹(404),固定夹(404)固定在壳体(1)顶部,定位凹环(403)沿导风管(40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德祥蒋德虎孙运曙蒋昕昱张延杰王康波李金花刘江朱洪强马文凯施光艳刘福荣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嘉绩钢结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