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湖底泥的脱水发酵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7170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湖底泥的脱水发酵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底泥脱水,与复合絮凝剂混合预处理后,脱水固结;(2)破碎混料,固结后的底泥与复合辅料破碎混合;(3)好氧发酵,将混合的发酵原料放入发酵仓内,配合好氧复合菌剂进行好氧发酵;(4)二次发酵及筛分出仓,得到发酵完成的绿化种植土。通过泵吸或绞吸的方式挖河湖底泥,合理进行疏浚施工,通过复合絮凝剂对河湖底泥进行预处理生成低含水率底泥,与复合辅料掺混同时喷洒复合菌剂,提高混合的均匀度,通过对底泥的二次好氧发酵处理后,得到高质量的绿化种植土,实现大规模处理底泥,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河湖底泥的资源化和可持续利用。了河湖底泥的资源化和可持续利用。了河湖底泥的资源化和可持续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湖底泥的脱水发酵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河湖水生态治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湖底泥的脱水发酵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全球目前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态系统、修复土壤、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农牧业的根本措施是增大生物有机肥料。通过生物有机肥料的推广使用,建立良性农牧生态循环体系,即“肥多

草多

粪多

农牧产品多”的局面,充分开发农田和草场的综合生产潜力,达到增产增收最佳效果。
[0003]另一方面,水体底部淤泥大量堆积导致水体迅速萎缩,形成内源性污染源。随着我国沿海、沿江各部分地区涉水经济的迅速开发建设,产生了大量的疏浚土。能够合理、高效、无二次污染的处理疏浚土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疏浚土脱水发酵处理,可应用于园林绿化、市政工程的绿化种植土,利用疏浚土生产生物有机肥,是国家一直提倡节能减排、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既能创造效益,又能最大限度的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0004]现有技术中,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湖底泥的脱水发酵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底泥脱水:将河湖底泥进行脱水固结处理,得到脱水后的底泥,其中脱水后的底泥的含水率为45%

70%,其具体步骤如下:S1

1.底泥的预处理:将多孔生物聚合剂和助滤底泥调理剂与清水混合形成复合絮凝剂,向疏浚底泥中投入所述复合絮凝剂进行反应,得到高浓度泥浆和上清液,其中:所述多孔生物聚合剂的浓度为1wt
‰‑
3wt

,投加比例为疏浚底泥质量的0.3%

0.8%,所述助滤底泥调理剂的浓度为0.1wt%

0.5wt%,投加比例为疏浚底泥质量的1%

5%;S1

2.脱水固结:对所述高浓度泥浆经进行脱水和固结处理,得到含水率为45%

70%的固结底泥;S2.破碎混料:将所述固结底泥破碎成颗粒后,与复合辅料按体积比混合,得到混合物料,具体步骤如下;S2

1.破碎:将所述固结底泥通过翻堆机进行破碎,直至固结底泥破碎成粒度为2

3cm的颗粒;S2

2.制备辅料A:所述辅料A由50

70wt%的楸树木屑、10

30wt%的花生壳、10

30wt%的玉米芯和5

10wt%的柳枝均匀混合而成,辅料A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之和为100wt%;S2

3.制备辅料B:所述辅料B由15

20wt%的木质素纤维、5

15wt%的棉籽壳、40

60wt%的香菇菌棒、7

13wt%的木糖醇、3

5wt%的磷脂、2

4wt%的酶制剂和5

10wt%的酒糟均匀混合而成,辅料B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之和为100wt%,得到的辅料B单独堆存,发酵6

12h,发酵温度≥20℃;S2

4.制备复合辅料:将质量份数为35

65份的辅料A和15

65份发酵后的辅料B混合,得到复合辅料;S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佳音侯明昱谭相君胡保安肖博史浩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天津生态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