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影像速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703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田间影像速采装置,属于影像采集技术领域。一种田间影像速采装置,包括框架,框架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立体矩形结构,也可以有一个方框和连接在方框底部设有用于支撑方框与地面之间的支撑结构组成,围绕在该框架外侧用于阻隔外部光源进入框架内的遮光层,遮光层靠近地面的一侧与地面接触并形成影像采集区,框架上设置照明组件,照明组件可设置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框架上,保持影像采集区的充分光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在所需采集的区域增设一个由框架和遮光层组成的小型摄影棚,使用便捷仅需将该装置放置在田间,罩住需要拍摄的地块或地膜,就可以拍摄光线一致、没有阴影的照片。有阴影的照片。有阴影的照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田间影像速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影像采集
,尤其涉及一种田间影像速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解决农用地膜覆盖产生的白色污染问题,项目筛选研发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一般通过田间拍照取样,再通过专业软件扫描分析地膜降解的面积,然后计算确定地膜的降解程度。
[0003]田间拍照的质量直接影响软件扫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而目前田间拍照的问题一是光线不匀,二是遮挡产生阴影,例如人的影子、相机的影子和周边作物的影子等,以及天气忽明忽暗的影响,使图片质量不高,从而导致软件对采集图片的分析准确率低、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如何提高田间拍照的质量,避免遮挡物产生光影而导致图片识别率差、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田间影像速采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田间影像速采装置,包括框架及围绕在所述框架外侧设有用于阻隔外部光源进入框架内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靠近地面的一侧与地面接触并形成影像采集区,所述框架上设有对影像采集区进行无影照明照明组件。
[0007]优选地,所述框架包括方框以及连接在方框底部设有用于支撑在方框与地面之间的支撑结构。
[0008]优选地,所述框架包括至少三个第一连接单元以及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单元之间的第二连接单元,多个第一连接单元和多个第二连接单元相互串联封闭,形成一个外表面对称或者外表面不对称的立体形状。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四个盒体,所述盒体内设有放置照明组件中线路的配电腔,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为中空的管体,中空的所述管体与盒体两端固定并与配电腔内部连通以供照明组件的内部走线。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四个盒体,所述盒体内设有放置照明组件中线路的配电腔,所述盒体两端设有开口,管体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相邻盒体的开口内并与配电腔内部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盒体靠近时,套接在所述框架外部的遮光层挤压竖向形成折叠区。
[0011]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固定设置在框架底部的支撑杆,并在支撑杆的下端设置与地面接触支脚。
[0012]优选地,支撑杆包括相互转动设置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且第一支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框架和支脚转动设置,当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相互折叠致支脚和所述框架相互靠近时,所述框架外部的遮光层横向形成折叠区。
[0013]优选地,所述照明组件包括安装在盒体内的电路板,以及安装在盒体外部的四组第一万向杆,第一万向杆为中空的且与盒体内部配电腔连通,在第一万向杆的末端安装有照明灯,多个电路板之间电性连接,且电路板与照明灯电性相连,在所述盒体内部线路上连接有与外部能源装置电连接的外部能源线。
[0014]优选地,所述框架上安装第二万向杆,在第二万向杆的末端设有终端固定部。
[0015]优选地,所述遮光层采用遮光涂层植绒布、涂银遮光布、纯织造遮光布或底布加PVC复合布。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田间影像速采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由于在所需采集的区域增设一个由框架和遮光层组成的小型摄影棚,使用便捷仅需将该装置防止在地膜,罩住需要拍摄的地块或地膜,就可以拍摄光线一致、没有阴影的照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田间影像速采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田间影像速采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田间影像速采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田间影像速采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田间影像速采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3]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田间影像速采装置图5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田间影像速采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5]图8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田间影像速采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6]图中:1、框架;101、第一连接单元;102、配电腔;1022、电路板;103、第二连接单元;2、第一万向杆;201、照明灯;3、第二万向杆;301、终端固定部;4、遮光层;401、折叠区;5、支撑杆;501、支脚;6、外部能源线;7、影像采集区;801、第一支杆;802、第二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参照图1

8,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田间影像速采装置,包括框架1及围绕在该框架1外侧用于阻隔外部光源进入框架1内的遮光层4,遮光层4在靠近地面的一侧形成影像采集区7,框架1上设置照明组件,照明组件可设置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框架1上,保持影像采集区7的充分光照。
[0030]使用时,将框架1移动至所需采集的区域,开启照明组件给影像采集区7提供光源,此时影像采集区7拍摄光线一致,然后采集影像。
[0031]参照图1、2、3、6,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框架1包括至少三个第一连接单元101以及固设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单元101之间的第二连接单元103,多个第一连接单元101和多个第二连接单元103前后依次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外表面对称或者外表面不对称的立体形状,如当多个第一连接单元101和多个第二连接单元103的形状尺寸相同时,则组合起来的结构形成外表面为对称的立体形状,当多个第一连接单元101和多个第二连接单元103的尺寸或形状不同时,则组合起来的结构形成外表面为不对称的立体形状。如图1

3所示,以第一连接单元101的数量为四个且形状尺寸相同进行举例说明,第一连接单元101和第二连接单元103连接后形成截面为矩形外框,遮光层4连接在该外框的外部,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的尺寸不可调节,可以将该框架1的边长设置为标准尺寸,优选为50CM,因此能够满足一般田间地块或地膜的数据采集需求,而便于后期计算降解面积。
[0032]具体的第一连接单元101可以为截面为三角形的盒体,当然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盒体的作用主要是安装照明组件以及内部配件,如截面为圆形或矩形的盒体均可应用在本方案中,盒体内设有配电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田间影像速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及围绕在所述框架外侧设有用于阻隔外部光源进入框架内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靠近地面的一侧与地面接触并形成影像采集区,所述框架上设有对影像采集区进行无影照明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田间影像速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方框以及连接在方框底部设有用于支撑在方框与地面之间的支撑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田间影像速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至少三个第一连接单元以及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单元之间的第二连接单元,多个第一连接单元和多个第二连接单元相互串联封闭,形成一个外表面对称或者外表面不对称的立体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田间影像速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四个盒体,所述盒体内设有放置照明组件中线路的配电腔,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为中空的管体,中空的所述管体与盒体两端固定并与配电腔内部连通以供照明组件的内部走线。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田间影像速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四个盒体,所述盒体内设有放置照明组件中线路的配电腔,所述盒体两端设有开口,管体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焕春杜二小景宇鹏任永峰高宇王博温蕊张永虎赵娜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