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腔吸式真空过渡罐底阀密封性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693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真空排污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保证腔吸式真空过渡罐底阀密封性能的方法,上述真空过渡罐为腔吸式结构,将真空过渡罐的下部设置成缩径式结构,在缩径式结构的下端设置排污口和与排污口面积相匹配的底阀,通过缩径式结构缩小排污口的面积,进而减小底阀的重量,使得真空发生装置的抽真空吸附力能使底阀将排污口盖紧以保证真空过渡罐底阀的密封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证腔吸式真空过渡罐底阀密封性能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真空排污系统
,尤其涉及保证腔吸式真空过渡罐底阀密封性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真空排污系统是通过冲厕系统产生气压差,并以气吸的形式把便器内的污物吸至污箱内,以达到减少使用冲厕水的目的,真空过渡罐作为真空排污系统的一部分,用于连通便器进污管、真空吸气装置和污箱,并通过真空吸气装置产生负压将污物从便器进污管内吸入并排至污箱内。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为“202011395303.X”,专利名称为“一种在线拔风

就地重力卸污的抽吸排污方法和装置”,如图1所示,包含一个连接便器进污管4的容器1,在容器1底部设置常闭的能够通过一次排便所产生废水的重力开启的排污口5,排污口5的下端设有常闭的底阀6,该排污口5连接就地设置的废水储槽2,在容器1的顶部设置拔风组合3,通过短时开启拔风组合3可以在容器1内形成负压,从而可驱动便器内的废水经容器1排放至废水储槽2。该专利设置了连通拔风组合的容器,容器与便器排污口连接,排污口5的下端设有底阀,污物可通过容器流入废水储槽内。但是该专利存在如下问题:1、该专利中的容器为上下内径相等的柱形容器,其底阀的直径只有在不小于容器内径的情况下,才能将容器盖合,导致底阀的重量大而使得底阀由于自重过大,无法将容器下端盖紧。
[0003]2、当污物从进污管中进入容器内后,污物将直接撞击到容器的内壁上时,污物容易残留在容器内壁上,不便于污物排出,影响排污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保证腔吸式真空过渡罐底阀密封性能的方法,通过将真空过渡罐的下部设置成缩径式结构,通过缩径式结构缩小真空过渡罐下端排污口的面积,进而减小排污口上底阀的重量,使得真空发生装置的抽真空吸附力能使底阀将排污口盖紧以保证真空过渡罐底阀的密封性能。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真空过渡罐为腔吸式结构,将真空过渡罐的下部设置成缩径式结构,在缩径式结构的下端设置排污口和与排污口面积相匹配的底阀,通过缩径式结构缩小排污口的面积,进而减小底阀的重量,使得真空发生装置的抽真空吸附力能使底阀将排污口盖紧以保证真空过渡罐底阀的密封性能。
[0006]技术效果:本方案中,当真空发生装置工作时,其真空吸附力可将底阀向上吸附使底阀将排污口盖紧;若底阀的重量很大,真空吸附力无法将底阀向上吸附,使得底阀不能盖紧;或当底阀盖紧后,真空发生装置的吸附力无法使底阀紧闭在排污口上,而使得底阀与排污口之间产生间隙;从而影响真空过渡罐的密封性能,使得真空过渡罐内不能形成真空负压。
[0007]优选的,将真空过渡罐设置成包括上腔和下腔的组合式结构,缩径式结构设置在
下腔的下部。组合式结构的真空过渡罐降低了工艺加工难度,上腔和下腔较整体式结构而言更便于出模,同时组合式结构还便于部件的检修和零件的更换,较一体式的真空过渡罐而言通用性更强。
[0008]优选的,将缩径式结构设为缩径式的锥形桶,锥形桶的内径从上至下逐渐缩小,在锥形桶的下端形成排污口,底阀活动设置在排污口上,底阀的重量和角度与真空发生装置的真空吸力相匹配。锥形桶的内径从上至下逐渐缩小,故锥形桶的下端的内径较小,使得锥形桶下端的排污口的内径较小,从而与之相匹配的底阀的重量较小,可以被吸附盖紧在排污口上,保证真空过渡罐的密封性。
[0009]优选的,将锥形桶的斜壁的延长线与真空过渡罐轴向中心线L之间的夹角β设置成:30
°
≤β≤60
°
。当夹角β太大,如大于60
°
时,污物将无法顺利向下流动而造成污物挂壁并堵塞在斜壁17上,当夹角β太小,如小于30
°
时,会使得锥形桶的长度太长而在污箱内占据太大的空间,进而减小污箱的容污能力。
[0010]优选的,将排污口设置成倾斜式的排污口,将排污口与底阀之间的夹角α在真空发生装置不工作时设置为α≤45
°
,以保证真空发生装置在开始工作时,可以将底阀向上吸附并将排污口盖上。即在真空发生装置不工作时,底阀常开的情况下,夹角α≤45
°
,以保证真空发生装置在开始工作时,可以将底阀向上吸附并将排污口盖上。如果夹角过大,如大于45
°
,则真空发生装置的吸附力将无法将底阀向上吸附,使得底阀无法将排污口关紧,真空过渡罐内无法形成密闭空间,进而不能形成负压。
[0011]优选的,将排污口的内径设置成大于真空过渡罐上部连通的进污口的内径,避免污物将排污口堵塞。
[0012]优选的,将真空过渡罐的容积设置成便器满水量容积的1.5

3倍。保证真空过渡罐能容纳下便器内吸入的污物,防止真空过渡罐堵塞。
[0013]优选的,在真空过渡罐外侧设置与真空发生装置相连通的回气装置,将回气装置中回气管的出气口对准底阀的外端面;当真空发生装置工作时,真空过渡罐中的臭气回流并通过回气管的出气口吹向底阀,进而辅助底阀紧闭在排污口上,使得真空过渡罐保持密闭状态。
[0014]优选的,在真空过渡罐的上端面上设置包括检修门的检修台,在检修门的内壁上设置密封件一。检修口用于工作人员对真空过渡罐内部进行查看和检修,检修门的内壁上还设有密封件一,可以进一步加强真空过渡罐的密封性。
[0015]优选的,将上腔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凸边一,下腔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凸边二,上腔和下腔通过设于凸边一和凸边二上的若干紧固件而连接。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
技术介绍
中抽吸排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真空过渡罐的整体工作原理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真空过渡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真空过渡罐的正视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在A

A方向的剖视图。
[0021]图6为图4在B

B方向的剖视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上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上腔倒置放置)。
[0023]附图标记包括:容器1、废水储槽2、拔风组合3、进污管4、排污口5、底阀6、进污口7、上腔8、进污区8a、抽真空区8b、排气管9、提手10、阻隔板11、侧面二12、侧面一13、配重螺栓14、下腔15、锥形桶16、斜壁16a、紧固螺栓一17、卸污管18、真空吸气管19、安装座20、真空发生装置21、污箱22、污箱的上端面23、回气管24、加强棱25、凸边一26、凸边二27、连接柱28、便器29、检修台30、检修门31、检修口32、加强网33、卡扣34、卡槽35、弹簧36、密封件一37。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2

7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5]保证腔吸式真空过渡罐底阀密封性能的方法,如图2所示,将真空过渡罐设为包括上腔8和下腔15的组合式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真空过渡罐设为一体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保证腔吸式真空过渡罐底阀密封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过渡罐为腔吸式结构,将真空过渡罐的下部设置成缩径式结构,在缩径式结构的下端设置排污口(5)和与排污口(5)面积相匹配的底阀(6),通过缩径式结构缩小排污口(5)的面积,进而减小底阀(6)的重量,使得真空发生装置(21)的抽真空吸附力能使底阀(6)将排污口(5)盖紧以保证真空过渡罐底阀(6)的密封性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证腔吸式真空过渡罐底阀密封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真空过渡罐设置成包括上腔(8)和下腔(15)的组合式结构,所述缩径式结构设于下腔(15)的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证腔吸式真空过渡罐底阀密封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缩径式结构设为缩径式的锥形桶(16),锥形桶(16)的内径从上至下逐渐缩小,在锥形桶(16)的下端形成排污口(5),底阀(6)活动设置在排污口(5)上,底阀(6)的重量和角度与真空发生装置(21)的真空吸力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证腔吸式真空过渡罐底阀密封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锥形桶(16)的斜壁(16a)的延长线与真空过渡罐轴向中心线L之间的夹角β设置成:30
°
≤β≤60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证腔吸式真空过渡罐底阀密封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排污口(5)设置成倾斜式的排污口(5),将排污口(5)与底阀(6)之间的夹角α在真空发生装置(21)不工作时设置为α≤4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桂华李金龙余林燕李志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真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