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潇宇专利>正文

教学用平面多连杆机构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6673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教学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教学用平面多连杆机构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杆机构教具匮乏、无法灵活调整连杆长短、安装操作困难,难以满足教学需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教学用平面多连杆机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两个第一结构件相对设置构成框型架构,框型架构的两相对侧分别形成装配孔,两个第二结构件相对设置并与装配孔匹配,第二结构件和第一结构件通过可拆卸连接件固定,第二结构部还设置有用于活动连接件贯穿并固定第二结构件和连杆的预制孔。本申请教学用平面多连杆机构连接组件结构简单,易加工获取,组装操作方便,可灵活调整连杆固定位置,实现动态调整多连杆机构中连杆使用长度。机构中连杆使用长度。机构中连杆使用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教学用平面多连杆机构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教学仪器
,具体涉及一种教学用平面多连杆机构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以及机器人领域许多重要功能是通过平面多连杆机构实现的,因此平面多连杆机构,尤其是平面四连杆机构是机械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由于每一根连杆长度的变化都会对运动状态产生影响,因此教具中的连杆需要能够灵活调整长短;同时连杆与连杆之间,连杆与支架或者平台之间还需要能够形成三种运动状态:相对转动、相对滑动和相对固定,从而构建出平面多连杆机构验证所设计的运动状态。目前平面多连杆机构的教具比较匮乏,而且已有教具存在明显缺点,因此高校在进行平面多连杆机构教学时,多采用机械设计专业软件进行仿真,不会使用机械设计仿真软件的同学则只能通过绘制静态图纸进行推演。中小学生在进行机器人学习时也会涉及平面多连杆机构,因不会使用机械设计专业软件,也不会绘制图纸,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因此需要一套适合的多连杆机构教学用具。
[0003]现有技术中的多连杆教具,连杆两端设计有圆形孔,将需要连接的两根或多根连杆的端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用平面多连杆机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为U型板状结构,所述U型板状结构的两相对侧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预制孔和第二预制孔,所述第一预制孔为半圆形且上端开口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二预制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制孔周向;所述第二结构件为回转体,所述第二结构件中心设置有与连杆外缘匹配的通孔,所述第二结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结构部和第二结构部,所述第一结构部外缘大于所述第二结构部外缘,所述第二结构部外缘用于与所述第一预制孔匹配,所述第一结构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预制孔匹配的第三预制孔,所述第二结构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结构件的厚度;在装配状态下,两个所述第一结构件相对设置构成框型架构,所述框型架构的两相对侧分别形成由两个所述第一预制孔构成的装配孔,两个所述第二结构件相对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二结构部与所述装配孔匹配,所述第一结构部与所述框型架构紧密配合,可拆卸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三预制孔和所述第二预制孔以固定所述第二结构件和所述第一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部还设置有第四预制孔,所述第四预制孔用于活动连接件贯穿并固定所述第二结构件和连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用平面多连杆机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部为圆盘结构,所述第二结构部为管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教学用平面多连杆机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部与所述第二结构部的外缘比为5: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用平面多连杆机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件包括第一板状结构、第二板状结构和第三板状结构,所述第二板状结构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板状结构和所述第三板状结构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板状结构和所述第三板状结构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板状结构两侧,所述第一板状结构、所述第二板状结构和所述第三板状结构的宽度比为1:2: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用平面多连杆机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件的底板设置有第五预制孔,所述第五预制孔用于可拆卸连接件贯穿并固定第一结构件和外接结构。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潇宇
申请(专利权)人:黄潇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