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摄像智能监测预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647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昆虫摄像智能监测预警装置,包括可以扣合的主外壳与副外壳,所述主外壳与副外壳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有可临时拆卸的顶盖与底盖,所述主外壳与副外壳内壁的中部卡接有用于收集昆虫的集虫筒,所述集虫筒内壁的底端设置有可上下翻转的挡板,所述集虫筒的上表面设置有摄像计数装置,所述顶盖的下表面设置有可拆卸的诱剂放置篮,所述主外壳与副外壳外周面的上部均匀开设有多个进虫孔,所述顶盖螺纹连接在主外壳与副外壳的顶端,该摄像昆虫摄像智能监测预警装置通过可拆卸的顶盖与底盖的设置,人员可以方便的更换诱剂,同时能够方便人员清理出被捕捉的昆虫。时能够方便人员清理出被捕捉的昆虫。时能够方便人员清理出被捕捉的昆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昆虫摄像智能监测预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昆虫诱捕装置
,具体为昆虫摄像智能监测预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农业中,农作物的害虫监测预警是一项关键工作,但是由于田间测报工作费时费力费工,很容易碰到恶劣天气问题和植保部门的技术人员人力短缺问题,因此,植保系统和一些植保科技企业开始探索视频远程实时监控技术在农作物虫害监测预警上的应用研究,研发了一些可用于病虫害实时监控的设备和应用系统。然而,目前开发的产品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监测技术成熟度与推广应用预期还存在差距。如害虫的诱集效果,准确自动计数等,还未实现关键性技术突破。目前存在的问题具体的说,监测预警设备无法实时测报和预测害虫的种群发生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昆虫摄像智能监测预警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昆虫摄像智能监测预警装置,包括可以扣合的主外壳、副外壳与设置在主外壳与副外壳内的支撑板,所述主外壳与副外壳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有可临时拆卸的顶盖与底盖,所述主外壳与副外壳内壁的中部卡接有用于收集昆虫的集虫筒,所述集虫筒内壁的底端设置有可上下翻转的挡板,所述集虫筒的上表面通过支撑板设置有摄像计数装置,所述顶盖的下表面设置有可拆卸的诱剂放置篮,所述主外壳与副外壳外周面的上部均匀开设有多个进虫孔,所述主外壳与副外壳内壁的顶部设置有中心向下凹陷的双层电网。
[0006]可选的,所述顶盖螺纹连接在主外壳与副外壳的顶端,所述主外壳与副外壳的底端通过底盖卡接有外壳集虫器,所述底盖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圆柱,所述主外壳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镂空固定板,所述连接圆柱的顶端设置有一端螺纹连接在镂空固定板上的连接螺纹柱。
[0007]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在集虫筒的上表面且另一端延伸至集虫筒上开口中心位置,所述摄像计数装置固定在支撑板的另外一端。
[0008]可选的,所述集虫筒的底端相对设置在其内壁有两个可防止挡板转动的挡块,所述挡板的中部设置有两端转动连接在集虫筒上的转轴,两个所述挡块分别贴合在挡板远离转轴的两端上,所述主外壳的内壁设置有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马达。
[0009]可选的,所述诱剂放置篮螺纹连接在顶盖上,所述诱剂放置篮的外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散味孔。
[0010]可选的,所述主外壳外周面的上部与下部均开设有固定架安装槽。
[0011]可选的,所述主外壳与副外壳外表面的顶部均设置有一对透光凸板,所述主外壳
与副外壳外表面靠近透光凸板的下方均开设有卡槽。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昆虫摄像智能监测预警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昆虫摄像智能监测预警装置,通过可拆卸的顶盖与底盖的设置,人员可以方便的更换诱捕剂,同时能够方便人员清理出被捕捉的昆虫。
[0015]2、该昆虫摄像智能监测预警装置,通过摄像计数装置的设置,能够方便人员了解捕捉昆虫的数量,从而方便人员对集虫器内的昆虫定期进行清理,并且在一定时间段内昆虫进入的数量直线上升的情况下,也会对人员起到预警作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集虫筒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集虫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技术双层电网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主外壳;2、副外壳;3、透光凸板;4、顶盖;5、固定孔;6、固定架安装槽;7、集虫器;8、底盖;9、进虫孔;10、连接圆柱;11、固定栓;12、诱剂放置篮;13、挡板;14、转轴;15、转轴稳定扣合部件;16、集虫筒;17、支撑板;18、摄像计数装置;19、卡接固定槽;20、双层电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至图8,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昆虫摄像智能监测预警装置,包括可以扣合的主外壳1、副外壳2与设置在主外壳与副外壳内的支撑板17,所述主外壳1与副外壳2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有可临时拆卸的顶盖4与底盖8,通过可拆卸的顶盖4与底盖8的设置,人员可以方便的更换诱捕剂,同时能够方便人员清理出被捕捉的昆虫,所述主外壳1与副外壳2内壁的中部卡接有用于收集昆虫的集虫筒16,在主外壳1与副外壳2扣合时,可以把集虫筒16卡在中间,同时在主外壳1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固定孔5,在固定孔5内螺纹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副外壳2内的固定栓11,所述集虫筒16内壁的底端设置有可上下翻转的挡板13,所述集虫筒16的上表面通过支撑板17设置有摄像计数装置18,通过摄像计数装置18的设置,能够方便人员了解捕捉昆虫的数量,从而方便人员对集虫筒16内的昆虫定期进行清理,并且在一定时间段内昆虫进入的数量直线上升的情况下,该安装地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人员可以去安装地考察一下,从而该装置可以起到预警突发状况的事情产生,其中摄像计数装置18为现有装置,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4381231R的一种基于图像的野外虫情监测
装置,中涉及的摄像计数系统,因此在此不做详细叙述,所述顶盖4的下表面设置有可拆卸的诱剂放置篮12,所述主外壳1与副外壳2外周面的上部均匀开设有多个进虫孔9,诱剂放置篮12内可防止引诱昆虫的药剂,从而昆虫可从进虫孔9内进入该摄像昆虫摄像智能监测预警装置内,所述主外壳1与副外壳2内壁的顶部设置有中心向下凹陷的双层电网20,其中在主外壳1与副外壳2内壁的顶部开设有卡接固定槽19,从而双层电网20的顶端卡接在卡接固定槽19内。
[0027]所述顶盖4螺纹连接在主外壳1与副外壳2的顶端,所述主外壳1与副外壳2的底端通过底盖8卡接有外壳集虫器7,其中在清理昆虫时,人员需要先转动底盖8使之可以拆卸下来,然后再拆卸下来外壳集虫器7,之后只需拨动挡板13就可以把收集的昆虫掉出来了,所述底盖8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连接圆柱10,所述主外壳1内壁的底端黏结有镂空固定板,所述连接圆柱10的顶端黏结有一端螺纹连接在镂空固定板上的连接螺纹柱,所述支撑板17的一端固定在集虫筒16的上表面且另一端延伸至集虫筒16上开口中心位置,所述摄像计数装置18固定在支撑板17的另外一端,从而可以对掉落在集虫筒16内的昆虫进行计数,所述集虫筒16的底端相对黏结在其内壁有两个可防止挡板13转动的挡块,其中两个挡块一个紧贴在挡板13的上表面,一个紧贴在挡板13下表面,所述挡板19的中部设置有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昆虫摄像智能监测预警装置,包括可以扣合的主外壳、副外壳与设置在主外壳与副外壳内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外壳与副外壳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有可临时拆卸的顶盖与底盖,所述主外壳与副外壳内壁的中部卡接有用于收集昆虫的集虫筒,所述集虫筒内壁的底端设置有可上下翻转的挡板,所述集虫筒的上表面通过支撑板设置有摄像计数装置,所述顶盖的下表面设置有可拆卸的诱剂放置篮,所述主外壳与副外壳外周面的上部均匀开设有多个进虫孔,所述主外壳与副外壳内壁的顶部设置有中心向下凹陷的双层电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摄像智能监测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螺纹连接在主外壳与副外壳的顶端,所述主外壳与副外壳的底端通过底盖卡接有外壳集虫器,所述底盖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圆柱,所述主外壳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镂空固定板,所述连接圆柱的顶端设置有一端螺纹连接在镂空固定板上的连接螺纹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摄像智能监测预警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想平王振霖蔡惠君韩鹏
申请(专利权)人:阿果诺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