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口咽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352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口咽镜,包括外操作端部、带有中心孔的弯曲状本体和贯穿于本体内部的吸痰管路,所述外操作端部置于本体的顶端,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吸痰管路入口,所述外操作端部对应于本体的端口处设有密封透明观察镜,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反光镜和照明光源,所述本体的底端部为内吸痰工作端部,所述内吸痰工作端部上设有吸痰管路出口和密封透明镜片。该新型口咽镜能使吸痰管路顺利的进入气道,能方便且准确的进行深部吸痰工作,避免盲目反复插管所带来的气管粘膜损伤或出血等现象的发生,吸痰过程简单快速,吸痰效果好。吸痰效果好。吸痰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口咽镜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口咽镜。

技术介绍

[0002]痰液阻塞是导致心脏骤停的重要及常见因素,吸痰是维持气道通畅的临床常规护理技术,更是抢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必备操作技能,有效的吸痰甚至能避免抢救及气管插管的发生。
[0003]目前,常规的吸痰方法主要凭借护士的主观感觉和经验,盲目插管进行吸痰,这可能会导致气管粘膜损伤、出血或吸痰不彻底及吸痰时间延长,而且,常规吸痰进入气道的难度较高,不能有效清除痰液,经常需要反复操作,操作极为不便。
[0004]此外,对于部分张口不方便的患者或者无创呼吸机患者口腔清洁难度高,口腔的清洁度也很难做出判断。
[0005]因此,研发一种能协助吸痰管路顺利进入气道,进行有效的深部吸痰并能清晰的观察患者口腔黏膜状况的新型口咽镜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一种新型口咽镜,该新型口咽镜能吸痰管路顺利的进入气道,能方便且准确的进行深部吸痰工作,避免盲目反复插管所带来的气管粘膜损伤或出血等现象的发生,吸痰过程简单快速,吸痰效果好。
[0007]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口咽镜,包括外操作端部、带有中心孔的弯曲状本体和贯穿于本体内部的吸痰管路,所述外操作端部置于本体的顶端,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吸痰管路入口,所述外操作端部对应于本体的端口处设有密封透明观察镜,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反光镜和照明光源,所述本体的底端部为内吸痰工作端部,所述内吸痰工作端部上设有吸痰管路出口和密封透明镜片。
[0009]作为上述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照明光源设置在本体的内吸痰工作端部上,所述照明光源连接有贯穿在本体内部的光源电线,所述外操作端部设有控制用光源开关。
[0010]作为上述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光镜粘附在本体的内腔的弯曲部。
[0011]作为上述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上邻近外操作端部设有牙垫部。
[0012]作为上述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牙垫部内嵌有电池。
[0013]作为上述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操作端部为带有椭圆形孔的椭圆形端部,所述椭圆形孔内嵌设本体的顶端部,所述本体的顶端部为椭圆形,其长轴L1尺寸范围是4.8

6.8cm,短轴D1尺寸范围是3.8

4.8cm;所述本体的中心孔的入口也为椭圆形,其长轴L2尺寸范围是4.0

6.0cm,短轴D2尺寸范围是3.0

4.0cm,所述本体的壁厚范围值是0.5

0.7cm,所述本体的弧形总长度14

16cm。
[0014]作为上述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的内吸痰工作端部端口为扁圆状。
[0015]作为上述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痰管路入口直径为0.35cm,所述吸痰管路出口直径也为0.35cm。
[0016]在本技术中,所述外操作端部与本体一体化成型。
[0017]在本技术中,所述牙垫部由硅胶材质制成。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所述的口咽镜,能有效的开放气道,准确的判断声门的位置,协助吸痰管能顺利的进入气道,进行有效深部吸痰,利于肺部炎症的有效和及时的清除;
[0020](2)本技术所述的口咽镜,可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反复抽吸造成的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减少吸痰对患者的刺激,缩短吸痰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0021](3)本技术所述的口咽镜,可作牙垫、照明等作用,为口腔护理提供支撑和照明观察的作用,清晰的观察患者口腔黏膜状况,进行更有效的操作和评估。
[0022](4)本技术所述的口咽镜,简单易操作,不需要复杂操作培训及医生配合操作,临床护士即可轻松掌握。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口咽镜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5]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口咽镜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6]图3是本技术中外操作端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口咽镜,包括外操作端部10、带有中心孔的本体1和贯穿于本体1内的吸痰管路2,所述外操作端部10置于本体的顶端,所述本体 1的顶部设有吸痰管路2的入口21,所述外操作端部10对应于本体1的端口处设有密封透明观察镜3,所述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反光镜4和照明光源5,所述本体1的底端部为内吸痰工作端部11,所述内吸痰工作端部11上设有吸痰管路出口22和密封透明镜片6。
[0028]如图1所说,所述照明光源5设置在本体1的内吸痰工作端部11,所述照明光源5连接有贯穿在本体1内部的光源电线7,所述外操作端部10设有控制用光源开关8,所述反光镜 4粘附在本体1的内腔的弯曲部。
[0029]如图2所示,所述本体1上邻近外操作端部10设有牙垫部12,所述牙垫部12由硅胶材质制成,所述牙垫部12内嵌有电池9。
[0030]如图3所示,所述外操作端部10为带有椭圆形孔的椭圆形端部,所述椭圆形孔内嵌设本体1的顶端部,所述本体1的顶端部为椭圆形,其长轴L1尺寸范围是4.8

6.8cm,短轴D1 尺寸范围是3.8

4.8cm;所述本体1的中心孔的入口也为椭圆形,其长轴L2尺寸范围是 4.0

6.0cm,短轴D2尺寸范围是3.0

4.0cm,所述本体1的壁厚范围值是0.5

0.7cm,所述本体1的长度14

16cm。
[0031]如图1、图2所示,所述本体1的内吸痰工作端部11端口为扁圆状,所述吸痰管路入口 21直径为0.35cm,所述吸痰管路出口22直径也为0.35cm。
[0032]在本技术中,所述外操作端部10与本体1是一体化成型,操作方便。
[0033]以下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新型口咽镜的工作过程:
[0034]将弯曲状的本体1进入口咽部,再通过吸痰管进入吸痰管路2后,到达口咽部进行吸痰,由于设置有密封透明观察镜3、密封透明镜片6,反光镜4及照明光源5,使得口咽镜的吸痰能准确清晰的进行工作,吸痰方便,吸痰效果好,简单易操作,不需要复杂操作培训及医生配合操作,临床护士即可轻松掌握。
[0035]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对本技术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味着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口咽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操作端部、带有中心孔的弯曲状本体和贯穿于本体内部的吸痰管路,所述外操作端部置于本体的顶端,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吸痰管路入口,所述外操作端部对应于本体的端口处设有密封透明观察镜,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反光镜和照明光源,所述本体的底端部为内吸痰工作端部,所述内吸痰工作端部上设有吸痰管路出口和密封透明镜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口咽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光源设置在本体的内吸痰工作端部上,所述照明光源连接有贯穿在本体内部的光源电线,所述外操作端部设有控制用光源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口咽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镜粘附在本体的内腔的弯曲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口咽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邻近外操作端部设有牙垫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口咽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垫部内嵌有电池。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口咽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操作端部为带有椭圆形孔的椭圆形端部,所述椭圆形孔内嵌设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佑沛马世红卓雪慧萧晓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