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淑红专利>正文

一种除螨虫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223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除螨虫垫,包括片状环体、EVA泡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和引诱层,引诱层为两层,且两层引诱层之间固定夹持有片状环体,片状环体的内侧设有EVA泡棉,EVA泡棉的上下表面分别贴设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引诱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均具有与EVA泡棉连通的诱虫通孔。该除螨虫垫利用引诱层将螨虫引诱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内,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弹性伸缩的诱虫通孔使螨虫落入EVA泡棉内,最终利用EVA泡棉弹性收紧的特性将螨虫圈在EVA泡棉内,使螨虫窒息、饥饿死亡,该除螨虫垫无需人工实时清理,除螨虫功效长久有效,具有良好的除螨效果,而且无任何副作用。且无任何副作用。且无任何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螨虫垫


[0001]本技术涉及居家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除螨虫垫。

技术介绍

[0002]螨虫,属于蛛形纲广腹亚纲动物,身体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米,大多数种类小于1毫米。螨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环境,其食性多样,常出现在人畜体,含淀粉、纤维、糖类等的农产品以及衣被等家用纺织品上,所其生存的条件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长期以来,人们在防治螨虫方面,一直采用杀虫剂喷洒、药物烟雾薰蒸以及在柜箱中放置樟脑丸等,其中喷洒药液毒杀,不仅有效期短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烟雾薰蒸和樟脑丸除螨虫后还需要人工二次清理,而且除螨虫时效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除螨虫垫,其除螨时效长,使用安全、卫生、便利。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除螨虫垫,包括片状环体、EVA泡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和引诱层,所述引诱层为两层,且两层引诱层之间固定夹持有片状环体,所述片状环体的内侧设有EVA泡棉,所述EVA泡棉的上下表面分别贴设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所述引诱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均具有与EVA泡棉连通的诱虫通孔。
[0005]该除螨虫垫利用引诱层将螨虫引诱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内,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弹性伸缩的诱虫通孔使螨虫落入EVA泡棉内,最终利用EVA泡棉弹性收紧的特性将螨虫圈在EVA泡棉内,使螨虫窒息、饥饿死亡,该除螨虫垫无需人工实时清理,除螨虫功效长久有效,具有良好的除螨效果,而且无任何副作用。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优选地,所述引诱层包括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贴面的熔喷布层和设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外表面的网眼布层。
[0008]优选地,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的边缘与熔喷布层的边缘压合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网眼布层的材质为3D立体经编网眼布。
[0010]优选地,所述网眼布层的厚度介于0.5mm

1.5mm之间。
[0011]优选地,所述网眼布层的诱虫通孔的孔径介于0.1mm

1mm之间。
[0012]优选地,所述熔喷布层的材质为聚丙烯超细纤维。
[0013]优选地,所述熔喷布层的厚度介于0.05mm

0.1mm之间。
[0014]优选地,所述熔喷布层的诱虫通孔的孔径介于0.1mm

1mm之间。
[0015]优选地,所述EVA泡棉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通过非连续性胶粘连接。
[0016]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除螨虫垫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除螨虫垫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
[0021]网眼布层10、熔喷布层11、片状环体12、EVA泡棉1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黄膜胶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除螨虫垫,包括片状环体12、EVA泡棉1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和引诱层。
[0024]如图2所示,引诱层为上下两层,片状环体12固定夹持于两层引诱层之间的中部,片状环体12的内侧设有EVA泡棉13,EVA泡棉13的上下表面分别贴设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引诱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均具有与EVA泡棉13连通的诱虫通孔。
[0025]该除螨虫垫使用时,螨虫通过引诱层的诱虫通孔进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之后通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的诱虫通孔落入EVA泡棉13内,由于EVA泡棉13具有受力快速弹性收缩、张开、密度小的特征,螨虫进入EVA泡棉13时,EVA泡棉13快速回弹将螨虫圈住,使螨虫窒息、饥饿死亡。
[0026]在本实施例中,引诱层包括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贴面的熔喷布层11和设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外表面的网眼布层1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的边缘与熔喷布层11的边缘压合连接,两层引诱层的边缘同样通过压合连接,以将片状环体12固定在两层引诱层之间,网眼布层10的材质为3D立体经编网眼布,网眼布层10的厚度介于0.5mm

1.5mm之间,网眼布层10的诱虫通孔的孔径介于0.1mm

1mm之间,3D立体经编网眼布具有较佳的弹性性能,对除螨虫垫有较好的缓冲保护作用。
[0027]在本实施例中,熔喷布层11的材质为聚丙烯超细纤维,熔喷布层11的厚度介于0.05mm

0.1mm之间,熔喷布层11的诱虫通孔的孔径介于0.1mm

1mm之间,熔喷布层11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可使除螨虫垫保持较佳的温度,同时熔喷布层11具有的平整面可进一步引诱进入螨虫进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内。
[0028]在本实施例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弹性以及耐高温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通过特有的诱虫通孔结构引诱螨虫进入EVA泡棉13,并将其圈住,可降低螨虫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爬出的概率。
[0029]在本实施例中,EVA泡棉13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通过非连续性胶粘连接,EVA泡棉13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在片状环体12的内侧,EVA泡棉13、片状环体12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连接所用的胶水为黄膜胶15,黄膜胶15不仅可以固定EVA泡棉13和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还可以粘住部分螨虫,进而提高除螨虫效果。
[0030]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螨虫垫,利用网眼布层10和熔喷布层11将螨虫引诱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内,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弹性伸缩的诱虫通孔使螨虫落入EVA泡棉13内,最终利用EVA泡棉13弹性收紧的特性将螨虫圈于在EVA泡棉13内,使螨虫窒息、饥饿死亡,该除螨虫垫无需人工实时清理,除螨虫功效长久有效,具有良好的除螨效果,而且无任何副作用。
[003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螨虫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片状环体(12)、EVA泡棉(13)、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和引诱层,所述引诱层为两层,且两层引诱层之间固定夹持有片状环体(12),所述片状环体(12)的内侧设有EVA泡棉(13),所述EVA泡棉(13)的上下表面分别贴设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所述引诱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均具有与EVA泡棉(13)连通的诱虫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螨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层包括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贴面的熔喷布层(11)和设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外表面的网眼布层(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螨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4)的边缘与熔喷布层(11)的边缘压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螨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眼布层(10)的材质为3D立体经编网眼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淑红
申请(专利权)人:徐淑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