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579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装置,包括储能箱,所述储能箱的两侧贯穿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贯穿有散热槽,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置有冷风槽,所述冷风槽的外端一侧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外端设置有冷风机,所述开口槽的上下端两侧设置有分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装置,通过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板与散热槽,便于储能箱内部蓄电池盒、电能转换器等器件安装的同时,也能够调节器件相互间的间距,避免了相互间的热传递,通过设置有冷风槽、开口槽、冷风机与分流板,便于对储能箱内部器件进行散热,且能够实现上下端的均匀同步散热,提高了储能箱的散热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微电网储能
,特别涉及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电网也译为微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微电网的提出旨在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灵活、高效应用,解决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现有的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装置,不便于内部器件实现分隔安装的同时,也不便于对内部器件实现上下端的均匀同步散热,不便于储能装置的使用;如现有技术CN213661223U的一种应用于微电网的储能装置,虽然解决了由于发电柱体内壁弧形而导致该装置安装较为繁琐且效果差的问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不便于储能箱内部蓄电池盒、电能转换器等器件安装的同时,也不能够调节器件相互间的间距,容易造成相互间的热传递,其次,不便于对储能箱内部器件进行散热,且不能够实现上下端的均匀同步散热,降低了储能箱的散热效果,不便于使用,为此,我们提出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装置,包括储能箱,所述储能箱的两侧贯穿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贯穿有散热槽,所述安装板的上端设置有蓄电池盒,所述安装板的上端设置有电能转换器,所述安装板的上端设置有超级电容器,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外端设置有防尘滤网,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置有冷风槽。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储能箱的使用。
[0007]优选的,所述储能箱的前端设置有箱门,且箱门与储能箱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储能箱的底端靠近拐角处设置有防滑脚垫,且防滑脚垫与储能箱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防滑脚垫的数量为四组,且防滑脚垫呈对称排布。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防滑脚垫的使用。
[0009]优选的,所述安装槽为矩形结构,所述安装槽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安装槽呈对称排布,所述安装板与安装槽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安装板为矩形板结构,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散热槽为直槽形结构,所述散热槽的数量为若干组,且散热槽呈对称排布。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安装板的安装使用。
[0011]优选的,所述蓄电池盒与安装板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电能转换器与安装板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超级电容器与安装板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防尘滤网与安装槽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防尘滤网为网状镂空结构,所述防尘滤网的数量为若干组,且防尘滤网呈线性排
布。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防尘滤网的防尘使用。
[0013]优选的,所述冷风槽为矩形结构,所述冷风槽的外端一侧设置有开口槽,且开口槽为圆形结构,所述开口槽的外端设置有冷风机,所述冷风机与储能箱之间为固定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冷风机与冷风槽的配合使用。
[0015]优选的,所述开口槽的上下端两侧设置有分流板,且分流板与开口槽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分流板为板形结构,且分流板为倾斜放置,所述分流板的数量为两组,且分流板呈对称排布。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上下端分流板的使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装置,通过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板与散热槽,便于储能箱内部蓄电池盒、电能转换器等器件安装的同时,也能够调节器件相互间的间距,避免了相互间的热传递;
[0019]2、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装置,通过设置有冷风槽、开口槽、冷风机与分流板,便于对储能箱内部器件进行散热,且能够实现上下端的均匀同步散热,提高了储能箱的散热效果,便于了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装置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装置的另一视角图;
[0022]图3为本技术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装置储能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装置的剖面图。
[0024]图中:1、储能箱;2、箱门;3、防滑脚垫;4、安装槽;5、安装板;6、散热槽;7、蓄电池盒;8、电能转换器;9、超级电容器;10、防尘滤网;11、冷风槽;12、开口槽;13、冷风机;14、分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6]实施例一:
[0027]如图1所示,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装置,包括储能箱1,储能箱1的两侧贯穿有安装槽4,安装槽4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板5,安装板5的上端贯穿有散热槽6,安装板5的上端设置有蓄电池盒7,安装板5的上端设置有电能转换器8,安装板5的上端设置有超级电容器9,安装槽4的一侧外端设置有防尘滤网10,安装槽4的一侧设置有冷风槽11。
[0028]储能箱1的前端设置有箱门2,且箱门2与储能箱1之间为活动连接,储能箱1的底端靠近拐角处设置有防滑脚垫3,且防滑脚垫3与储能箱1之间为固定连接,防滑脚垫3的数量为四组,且防滑脚垫3呈对称排布。
[0029]实施例二:
[0030]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2

3所示,安装槽4为矩形结构,安装槽4的数量为若干
组,且安装槽4呈对称排布,安装板5与安装槽4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安装板5为矩形板结构,安装板5的数量为若干组,散热槽6为直槽形结构,散热槽6的数量为若干组,且散热槽6呈对称排布,蓄电池盒7与安装板5之间为活动连接,电能转换器8与安装板5之间为活动连接,超级电容器9与安装板5之间为活动连接,防尘滤网10与安装槽4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防尘滤网10为网状镂空结构,防尘滤网10的数量为若干组,且防尘滤网10呈线性排布。
[0031]使用者在对储能箱1内部的器件进行安装时,先在两侧安装槽4内部安装底部的安装板5,再将超级电容器9放置在安装板5的上端,依次安装其上端的电能转换器8与蓄电池盒7等器件,储能箱1两侧均匀排布的安装槽4便于调节安装板5的安装高度,且便于针对不同尺寸与厚度的器件进行安装与调节器件相互间的间距,避免了器件相互间的热传递,安装板5底端的散热槽6便于其上端安装器件工作时的散热,一侧安装槽4内部的防尘滤网10,可防止外界灰尘的进入,便于储能箱1内部蓄电池盒7、电能转换器8等器件安装的同时,也能够调节器件相互间的间距,避免了器件相互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装置,包括储能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箱(1)的两侧贯穿有安装槽(4),所述安装槽(4)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的上端贯穿有散热槽(6),所述安装板(5)的上端设置有蓄电池盒(7),所述安装板(5)的上端设置有电能转换器(8),所述安装板(5)的上端设置有超级电容器(9),所述安装槽(4)的一侧外端设置有防尘滤网(10),所述安装槽(4)的一侧设置有冷风槽(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箱(1)的前端设置有箱门(2),且箱门(2)与储能箱(1)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储能箱(1)的底端靠近拐角处设置有防滑脚垫(3),且防滑脚垫(3)与储能箱(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防滑脚垫(3)的数量为四组,且防滑脚垫(3)呈对称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4)为矩形结构,所述安装槽(4)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安装槽(4)呈对称排布,所述安装板(5)与安装槽(4)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安装板(5)为矩形板结构,所述安装板(5)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散热槽(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夏晖李志良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宸晟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