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含冰专利>正文

一种采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5567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血器,包括:主体、集成更换单元以及输出单元;所述本体设置有第一中空腔体,所述集成更换单元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第一中空腔体中,所述集成更换单元设置有卡固部与集成部,所述卡固部设置有壳壁,所述壳壁环绕形成有喇叭口,所述壳壁上凸出设置有卡固凸起,所述集成部设置有第二中空腔体,所述第二中空腔体中设置有多个采血针,所述采血针包括座体与针尖,所述座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卡固凸起配合的卡槽;所述输出单元设置为安装至所述本体,所述输出单元包括推动所述采血针移动的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采血器在拿取、使用、丢弃采血针环节均降低了被扎伤的概率,有效的保护了使用者,极大的减少了感染的风险。风险。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血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采血器

技术介绍

[0002]采血是指因检验或相关需要,采取血液标本的过程。根据采取血液的不同位置又分为静脉采血和指尖采血,静脉采血是针刺入静脉,让静脉血直接流入采血管,采的是血管内静脉血;指尖采血是刺破指尖的毛细血管,然后挤出来的是血液和皮肤组织液的混合物,两者各有优缺点,静脉采血的检测结果更为准确,大部分检测项目采用该采血方式例如肝功能、肾功能、乙肝三对等;指尖采血操作简单高效,血常规、血糖监测等项目采用该种方式。
[0003]指尖采血通常需要用到采血针,现有技术中采血针的结构多种多样,功能也各不相同,从最简单的单一穿刺皮肤功能到复杂的穿刺加采血一体功能均有,然而不管功能简单或复杂,此类采血针通常为一盒多个包装形式,单个均为一次性用品,在一个采血针使用后需丢弃,然后在盒中更换一个新的,在采集作业量大或者采集次数多的情况下,拿取、使用、丢弃采血针次数频繁难免有扎伤使用者的可能性,其即造成了伤害疼痛出血甚至可能造成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采血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采集作业量大或者采集次数多的情况下,拿取、使用、丢弃采血针次数频繁难免有扎伤使用者的可能性,其即造成了伤害疼痛出血甚至可能造成感染的技术问题。
[0005]一种采血器,包括:主体、集成更换单元以及输出单元;
[0006]所述主体设置有第一中空腔体,所述集成更换单元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第一中空腔体中,所述集成更换单元设置有卡固部与集成部,所述卡固部设置有壳壁,所述壳壁环绕形成有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的直径设置为沿从卡固部至集成部的方向由小变大,所述壳壁上凸出设置有卡固凸起,所述集成部设置有第二中空腔体,所述第二中空腔体中设置有多个采血针,所述采血针包括座体与针尖,所述针尖连接至座体上,所述座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卡固凸起配合的卡槽;所述输出单元设置为安装至所述主体,所述输出单元包括推动所述采血针移动的推杆。
[0007]优选为,所述座体设置为圆柱状,其外径大于喇叭口最小处的直径。
[0008]优选为,所述卡槽设置为环绕座体外表面的环槽。
[0009]优选为,主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卡固部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的第二连接部。
[0010]优选为,多个所述采血针设置为首尾相连的存储在所述第二中空腔体中。
[0011]优选为,所述推杆设置有按压部,推动部以及连接按压部、推动部的连杆部,所述连杆部外绕设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一端抵接集成部,另一端抵接按压部。
[0012]本技术一种采血器在拿取、使用、丢弃采血针环节均降低了被扎伤的概率,有效的保护了使用者,极大的减少了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采血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一种采血器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如图1

2所示,本技术一种采血器包括:主体11、集成更换单元以及输出单元14。
[0019]其中,主体11设置为圆筒状,其内部设置有第一中空腔体111。
[0020]集成更换单元设置为可拆卸地连接至第一中空腔体111中,其上设置有卡固部12与集成部13,其中卡固部12设置于集成更换单元的一端,其设置有壳壁121,壳壁121环绕形成有喇叭口,喇叭口的口径(直径)设置为沿从卡固部12至集成部13的方向由小变大,壳壁121靠近喇叭口最小口径处的内表面凸出设置有卡固凸起1211,集成部13相对于卡固部12 设置于集成更换单元的另一端,集成部13设置为圆筒状,其内部设置有第二中空腔体131,第二中空腔体131中设置为存储有多个采血针15,采血针15包括座体152与针尖153,针尖153连接至座体152上,座体152 设置为圆柱状其外径大于喇叭口最小处的直径以便于在喇叭口处撑开壳壁121而被壳壁121夹住实现采血针15与壳壁121在上下方向的固定定位,另外座体152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卡固凸起1211配合的卡槽151从而实现采血针15与壳壁121在前后方向的固定定位,两者实现了精准固定,因此可以手握主体11带动采血针15进行刺破皮肤操作,本实施例中卡槽151环绕座体152表面设置,其设置为环槽以使得可以更好的与卡固凸起 1211配合实现定位。
[0021]输出单元14设置为安装至主体11,输出单元14包括推动采血针15移动的推杆,推杆设置为可相对第二中空腔体131移动以推动存储在第二中空腔体131中的采血针15,采血针15受到推杆的推力移动至喇叭口的配合位进行定位配合从而可以进行刺破皮肤采血操作。
[0022]本实施例中,集成更换单元与主体11的连接方式为:主体11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2,卡固部12的外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112配合的第二连接部122,两者互相配
合实现连接,其中配合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
[0023]本实施例中,多个采血针15设置为首尾相连的存储在第二中空腔体131 中,因此当前一个采血针15使用后,推杆推动最后一个采血针15将前一个采血针15挤出丢弃,以接着推动推杆使用下一个新的采血针15,直至单个集成更换单元中的全部采血针15使用完毕后,可以整体取出集成更换单元更换新的装满采血针15的新集成更换单元,此种结构使得单个集成更换单元可以采血多次,减少了单个拿取采血针的频次,且此种设计只需要拿取集成更换单元,降低了采血针误伤的概率。
[0024]本实施例中,推杆设置有按压部141,推动部143以及连接两者的连杆部142,连杆部外绕设有弹性元件144,弹性元件144一端抵接集成部13 的壳壁,另一端抵接按压部141的端面1411,此种设置方式使得推杆推动单个采血针15后可以在弹性元件144的弹力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回到初始位置可以避免手持主体11进行刺破皮肤操作时,误碰到推杆移动,推杆也不会马上推动采血针15将被固定定位的采血针15挤出,给误碰增加了缓冲量,进一步确保了操作稳定。
[0025]本实施例中,主体11上还设置有防止按压部141从主体11脱落的限位部113,具体的限位方式可以为按压部141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集成更换单元以及输出单元;所述主体设置有第一中空腔体,所述集成更换单元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第一中空腔体中,所述集成更换单元设置有卡固部与集成部,所述卡固部设置有壳壁,所述壳壁环绕形成有喇叭口,所述喇叭口的直径设置为沿从卡固部至集成部的方向由小变大,所述壳壁上凸出设置有卡固凸起,所述集成部设置有第二中空腔体,所述第二中空腔体中设置有多个采血针,所述采血针包括座体与针尖,所述针尖连接至座体上,所述座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卡固凸起配合的卡槽;所述输出单元设置为安装至所述主体,所述输出单元包括推动所述采血针移动的推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含冰王颖俏王晓旭
申请(专利权)人:吴含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