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压缩机并联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551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压缩机并联供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其具有冷凝通道和水流通道,排气总管与冷凝通道连接;蒸发器,其具有蒸发通道和防冻液通道,蒸发通道的一端与冷凝通道连接,且所述蒸发通道与冷凝通道之间的管路中设置有节流阀,蒸发通道的另外一端与吸气总管连接;气液交换器,其两端分别与防冻液通道连接;第一循环泵,其设置在气液交换器与防冻液通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压缩机并联供热系统,切实可行的提高系统供热效率。另外使用油位控制器系统、在排气管增加单向阀的方式延长压缩机寿命从而增强系统稳定性。式延长压缩机寿命从而增强系统稳定性。式延长压缩机寿命从而增强系统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压缩机并联供热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压缩机并联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区域供暖大多采用燃油、燃煤锅炉为主的化石能源供暖以及其他各类利用低品位能源的热泵供暖系统,如空气源热泵系统。化石能源供暖存在高品位能源消耗大,能源一次利用率低,并且伴生空气污染、雾霾等问题的存在。而采用空气源热泵供暖,虽然能够利用空气中低品位热能进行供暖,避免了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但是空气源热泵设备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因为室外环境的恶劣引起的设备效率降低的问题,即当空气源热泵在室外环境温度低于零度运行时,室外换热器表面温度低于空气中水蒸气露点温度,当水汽凝结在换热器表面时,因换热器温度低于零度,凝结水会迅速在换热器表面形成霜层,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霜层的厚度也逐渐增加,降低了室外源侧换热器的进风量,导致源侧换热器内部冷媒蒸发温度降低,系统压比升高,排温温度不断升高,制热量降低,系统各项性能参数大大降低,使得运行效果急剧恶化,系统不得不每隔固定时间进行对机组进行化霜控制。因此,化霜引起的制热量降低的问题一直是空气源热泵在北方严寒地区以及南方低温高湿地区推广发展的一个制约性问题。
[0003]根据以上各种原因,如何能够充分利用空气中的低品位热能,同时又避免如空气源热泵系统低温适应性差的问题,成为了近年来空调供热行业研究的热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空气中热能在低温环境中换热效率低、容易结霜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压缩机并联供热系统,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多压缩机并联供热系统,包括:
[0007]压缩机,其具有多台,且各压缩机的冷媒进口分别与吸气总管连接,各压缩机的冷媒出口分别与排气总管连接;
[0008]冷凝器,其具有冷凝通道和水流通道,所述排气总管与所述冷凝通道连接,所述水流通道用于连接用户端;
[0009]蒸发器,其具有蒸发通道和防冻液通道,所述蒸发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冷凝通道连接,且所述蒸发通道与所述冷凝通道之间的管路中设置有节流阀,所述蒸发通道的另外一端与所述吸气总管连接;
[0010]气液交换器,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防冻液通道连接;
[0011]第一循环泵,其设置在所述气液交换器与所述防冻液通道之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气液交换器具有两个或以上,各气液交换器的两端分别通过进液支管连接进液总管,以及通过出液支管连接出液总管。
[0013]进一步的,所述出液总管上还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进口和其中一出口分
别与所述出液总管连接;
[0014]所述多压缩机并联供热系统还包括:
[0015]化霜罐,其具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以及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分别与所述三通阀的两个出口连接;
[0016]第一换热器,其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蒸发通道和所述冷凝通道连接;
[0017]第二循环泵,其连接在所述蒸发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0019]进一步的,所述节流阀连接在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蒸发通道之间。
[0020]进一步的,所述多压缩机并联供热系统还包括:
[0021]第二换热器,其具有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分别与所述蒸发通道与所述冷凝通道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还具有一路通过补气管与所述第四通道连接,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压缩机的喷气口连接。
[0022]进一步的,所述补气管中设置有电子阀门。
[00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冷凝通道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连接。
[0024]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机为涡旋压缩机。
[0025]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机中设置有油位检测模块,其用于检测压缩机中的油位;
[0026]所述排气总管中设置有气液分离器;
[0027]所述压缩机还设置有补液口,其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补液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设置有补液阀。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技术的多压缩机并联供热系统,从冷凝器出来的气体在蒸发器内与防冻液进行换热,由于气液换热器内防冻液在热量交换时不会发生相态变化,换热管内的防冻液能够充分的利用管内部的换热面积,实现满液式等量循环,能够使整个气液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得到100%的充分利用。塔内吸收后的热量以低温防冻油位热量载体,通过溶液循环泵施加动力源,进入蒸发板换内,同蒸发板换内的冷媒进行换热,热量交换至冷媒中,实现热量的梯级转移。通过多压缩机的并联、防冻液化霜系统方式,从供热系统的角度出发,切实可行的提高系统供热效率。另外使用油位控制器系统、在排气管增加单向阀的方式延长压缩机寿命从而增强系统稳定性。
[0029]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 是本技术的多压缩机并联供热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实施例一
[0034]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压缩机并联供热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压缩机11、冷凝器12、蒸发器13、气液交换器14以及第一循环泵18,其中,压缩机11具有多台,且各压缩机11的冷媒进口111分别与吸气总管15连接,各压缩机11的冷媒出口112分别与排气总管16连接。
[0035]冷凝器12具有冷凝通道和水流通道,排气总管16与冷凝器12的冷凝通道连接,水流通道通过水管19连接用户端。
[0036]蒸发器13具有蒸发通道和防冻液通道,蒸发通道的一端与冷凝器12的冷凝通道连接,且蒸发通道与冷凝通道之间的管路中设置有节流阀17,蒸发通道的另外一端与吸气总管15连接;
[0037]气液交换器14的两端分别与蒸发器13的防冻液通道连接。第一循环泵18设置在气液交换器14与防冻液通道之间。
[0038]本实施例的多压缩机并联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压缩机11压缩排出气态冷媒,经排气总管16进入冷凝器12的冷凝通道,在冷凝器12中与水流通道中的水流进行换热,水流吸收冷媒中的热量,经水管19被循环至用户端,用于为用户端供热。换热后的冷媒经节流阀17节流后进入蒸发器13的蒸发通道,蒸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压缩机并联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其具有多台,且各压缩机的冷媒进口分别与吸气总管连接,各压缩机的冷媒出口分别与排气总管连接;冷凝器,其具有冷凝通道和水流通道,所述排气总管与所述冷凝通道连接,所述水流通道用于连接用户端;蒸发器,其具有蒸发通道和防冻液通道,所述蒸发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冷凝通道连接,且所述蒸发通道与所述冷凝通道之间的管路中设置有节流阀,所述蒸发通道的另外一端与所述吸气总管连接;气液交换器,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防冻液通道连接;第一循环泵,其设置在所述气液交换器与所述防冻液通道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压缩机并联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交换器具有两个或以上,各气液交换器的两端分别通过进液支管连接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压缩机并联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总管上还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进口和其中一出口分别与所述出液总管连接;所述多压缩机并联供热系统还包括:化霜罐,其具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二进口以及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分别与所述三通阀的两个出口连接;第一换热器,其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蒸发通道和所述冷凝通道连接;第二循环泵,其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王凤韩军修方辉李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众链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