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再利用清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543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再利用清理设备,包括回收车厢,所述回收车厢的左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外侧设置有电机支架,所述支撑板的右侧水平设置有丝杆,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支撑板并与所述丝杆的左端对接,所述丝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稳定装置;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下侧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右侧设置有刮块,所述刮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毛刷,所述刮板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第一毛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通过自动清理石墨烯残渣,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避免了石墨烯的浪费。墨烯的浪费。墨烯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再利用清理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石墨烯清理
,具体是一种石墨烯再利用清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
·
盖姆和康斯坦丁
·
诺沃肖洛夫用微机械剥离法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石墨烯常见的粉体生产的方法为机械剥离法、氧化还原法,薄膜生产方法为化学气相沉积法;
[0003]为了避免石墨烯的浪费,石墨烯需要回收再利用,一般用推车运到回收点,然而推车通常很难卸净回收的石墨烯,因此需要进行清理推车上的石墨烯残渣,而现有清理方式只是工作人员手动的将回收车厢(1)内的石墨烯扫出,长时间手动的扫除工作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无法达到很好的清理效果,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清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缺陷,提供一种石墨烯再利用清理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石墨烯再利用清理设备,包括回收车厢,所述回收车厢的左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外侧设置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左侧,所述支撑板的右侧水平设置有丝杆,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支撑板并与所述丝杆的左端对接,所述丝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的左侧与所述回收车厢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下侧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右侧设置有刮块,所述刮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毛刷,所述刮板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第一毛刷。
[0006]优选的,所述回收车厢的右侧设置有卸料板,所述卸料板与所述回收车厢的右侧活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回收车厢的左侧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的左侧设置有开关。
[0008]优选的,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开关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的输出端与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稳定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左端与所述丝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右端活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右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左侧与回收车的右侧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回收车厢的内壁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毛刷的下侧与所述回收车厢的底壁搭接,两组所述第一毛刷分别与所述回收车厢内壁的前侧和后侧搭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设置驱动电机、丝杆、刮板、第一毛刷和第二毛刷,使刮板移动带动第一毛刷和第二毛刷对回收车厢内壁的下侧、前侧和后侧清理,从而使得工作人员不用手动的对回收车厢内残留的石墨烯废渣进行清理,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避免了石墨烯的浪费。
[0014]2、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当刮板带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从而使得刮板的移动更加稳定,而且避免了丝杆转动时带动螺纹块自身的转动,保证了螺纹块的正常移动。
[0015]3、通过设置固定板,使得电机的固定更加稳定,避免了电机工作时自身机身的转动,从而使得电机的工作状态更加稳定,且本技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种石墨烯再利用清理设备的附有车厢的剖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一种石墨烯再利用清理设备的附有车厢的俯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一种石墨烯再利用清理设备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回收车厢;2、电源;3、开关;4、卸料板;5、挡板;6、支撑板;7、转轴;8、轴承;9、丝杆;10、螺纹块;11、驱动电机;12、滑槽;13、刮块;14、刮板;15、第一毛刷;16、第二毛刷;17、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21]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说明如下:
[0022]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石墨烯再利用清理设备,如图1

3所示,包括回收车厢1,回收车厢1的左侧设置有支撑板6,支撑板6的左侧设置有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的外侧设置有电机支架,电机支架固定在支撑板6的左侧,支撑板6的右侧水平设置有丝杆9,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贯穿支撑板6并与丝杆9的左端对接,丝杆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稳定装置,稳定装置的左侧与回收车厢1的右侧固定连接;丝杆9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0,螺纹块10的下侧连接有刮板14,刮板14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滑块17,滑块17的右侧设置有刮块13,刮板1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毛刷16,刮板14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第一毛刷15。
[0023]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回收车厢1的右侧设置有卸料板4,卸料板4与回收车厢1的右侧活动连接。
[0024]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回收车厢1的左侧设置有电源2,电源2的左侧设置有开关3。
[0025]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电源2的输出端与开关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开关3的输出端与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26]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稳定装置包括转轴7,转轴7的左端与丝杆9的右端固定连接,转轴7的右端活动连接有轴承8,轴承8的右侧设置有挡板5,挡板5的下端左侧与回收车的右侧固定连接。
[0027]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回收车厢1的内壁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滑槽12,滑块17与滑槽12滑动连接。
[0028]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毛刷16的下侧与回收车厢1的底壁搭接,两组第一毛刷15分别与回收车厢1内壁的前侧和后侧搭接。
[0029]本技术的原理:通过设置滑块17和滑槽12,当刮板14带动滑块17在滑槽12内滑动时,从而使得刮板14的移动更加稳定,避免了丝杆9转动时带动螺纹块10自身的转动,保证了螺纹块10的正常移动,再通过设置刮块13,从而使得滑块17能够带动刮块13在滑槽12内移动,从而能够将滑槽12内残留的石墨烯残渣清除,再通过设置第一毛刷15和第二毛刷16,从而使得第一毛刷15和第二毛刷16能够对回收车厢1内壁进行清理,提高了清理的效率和效果,再通过设置的卸料板4,从而使得回收车厢1内清理的残渣能够通过卸料板4轻松排出。...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再利用清理设备,包括回收车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车厢(1)的左侧设置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左侧设置有驱动电机(11),所述驱动电机(11)的外侧设置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撑板(6)的左侧,所述支撑板(6)的右侧水平设置有丝杆(9),所述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贯穿所述支撑板(6)并与所述丝杆(9)的左端对接,所述丝杆(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的左侧与所述回收车厢(1)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丝杆(9)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块(10),所述螺纹块(10)的下侧连接有刮板(14),所述刮板(14)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滑块(17),所述滑块(17)的右侧设置有刮块(13),所述刮板(14)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毛刷(16),所述刮板(14)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第一毛刷(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再利用清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车厢(1)的右侧设置有卸料板(4),所述卸料板(4)与所述回收车厢(1)的右侧活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振伟赵仁璞杨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八零一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