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固态胺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75423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介孔固态胺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介孔固态胺吸附剂由多孔载体和氨基活性组分构成,所述多孔载体为扩孔分子筛(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孔固态胺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领域,涉及一种介孔固态胺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扩孔分子筛(PE

MCM

41)的固态胺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二氧化碳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对人体产生危害,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时,会使人神志不清、呼吸逐渐停止甚至死亡。第二是对环境产生危害,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会使地球表面温度逐渐升高,加剧全球温室效应,导致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出现。
[0003]近年来,针对密闭空间(潜艇和航天器)和烟道气的二氧化碳的清除技术,引起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常用的二氧化碳清除方法主要包括金属化合物吸收法、醇胺溶液吸收法、分子筛吸收法以及固态胺吸收法。其中,金属化合物吸收法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被应用到短期载人航天器中,是最早用于密闭空间的二氧化碳脱除技术,比较成熟的技术主要包括氢氧化锂吸收法和超氧化物吸收法,但是该方法材料无法再生,仅适用于短期密闭空间的二氧化碳去除。醇胺溶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孔固态胺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固态胺吸附剂由多孔载体和氨基活性组分构成,所述多孔载体为扩孔分子筛(PE

MCM

41),所述氨基活性组分为聚乙烯亚胺(PEI);所述多孔载体表面及介孔孔道内通过超声浸渍法与聚乙烯亚胺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孔固态胺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固态胺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为83.9mg/g~96.3mg/g;和/或,所述扩孔分子筛(PE

MCM

41)的粒径为95nm~106nm,比表面积为718.73m2/g~760.28m2/g,孔容为1.1cm3/g~1.2cm3/g,平均孔径为1.899nm~3.844nm;所述氨基活性组分为聚乙烯亚胺,其质量分数为600g/mol,聚乙烯亚胺(PEI)在制备得到的固态胺吸附剂中的质量分数为30%~50%。3.一种介孔固态胺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扩孔分子筛(PE

MCM

41)加入到一定量的溶剂中,经超声处理后,得到在溶剂中均匀分散的扩孔分子筛;(2)将聚乙烯亚胺(PEI)加入到一定量的溶剂中,经超声处理后,得到在溶剂中均匀分散的PEI溶液;(3)将步骤(1)所得扩孔分子筛与步骤(2)所得的PEI溶液进行混合,经超声处理后,通过蒸发去除溶剂,得到介孔固态胺吸附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孔固态胺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无水乙醇;和/或,所述扩孔分子筛(PE

MCM

41)与所述溶剂的比值为40mg~100mg∶4mL~10mL;和/或,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5min~10min。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孔固态胺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扩孔分子筛(PE

MCM

41)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1)将模板剂加入到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盐酸(Tris

HCl)缓冲溶液中,使其完全溶解;在磁力搅拌条件下,再加入扩孔剂,使其均匀分散;(1.2)将上述溶液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峰胡清华王传增魏巍魏民牟玉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九一九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