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排土场结构及其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514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9:00
本申请公开一种内排土场结构及其治理方法,属于露天矿区环境治理技术领域。该内排土场结构包括地层,所述地层设有承重面;回填层,所述回填层覆盖所述地层,所述回填层具有滑移面,所述滑移面与所述承重面接触,所述回填层含有水分,所述回填层包括第一回填部和第二回填部,所述第一回填部与所述第二回填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回填部与所述第二回填部之间具有泄压沟,所述泄压沟用于汇集所述水分,以使所述回填层泄压。该方案能够解决目前内排土场结构的内部排水能力较差的问题。构的内部排水能力较差的问题。构的内部排水能力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排土场结构及其治理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露天矿区环境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内排土场结构及其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露天矿内排土场是指排弃露天采场内剥离物的场地,包括剥离物本身及其基底两部分,剥离物分为土、岩石或土和岩石的混合物料,基底可为土层或岩层。因此,内排土场是一种巨型人工松散堆垫体,其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
[0003]实际应用中,对泥砂互层、地层渗透系数小等地质条件复杂,剥离物料松、散、软、粘以及遇水极易软化的露天矿,在其内排土场回填的过程中,在自身重力、地下水及地表水等多重因素下极易发生位移沉降,将导致其内部排水能力大大降低,甚至无法进行内部排水。然而,一旦内排土场的内部排水能力丧失将导致其边坡失稳,这将使露天矿内排土场发生灾害,不仅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也将使矿山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排土场结构及其治理方法,能够解决目前内排土场结构的内部排水能力较差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排土场结构,包括:
[0007]地层,所述地层设有承重面;
[0008]回填层,所述回填层覆盖所述地层,所述回填层具有滑移面,所述滑移面与所述承重面接触,所述回填层含有水分,所述回填层包括第一回填部和第二回填部,所述第一回填部与所述第二回填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回填部与所述第二回填部之间具有泄压沟,所述泄压沟用于汇集所述水分,以使所述回填层泄压。
[0009]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内排土场边坡的治理方法,用于形成上述的内排土场结构,包括:
[0010]在地层开挖承重面;
[0011]在所述承重面上覆盖第一回填部;
[0012]在所述承重面上覆盖第二回填部,所述第二回填部与所述第一回填部之间具有第一泄压沟;
[0013]在所述承重面上覆盖第三回填部,所述第三回填部与所述第二回填部之间具有第二泄压沟;
[0014]在所述承重面上覆盖第四回填部,所述第四回填部与所述第三回填部之间具有第三泄压沟。
[0015]本申请实施例中,回填层中的水分向下渗透到承重面与滑移面之间,沿滑移面流至泄压沟内,从而对回填层进行泄压,使回填层自身的重力下降,相应地,回填层自身沿滑
移面的下滑分力也就减小了;并且,下渗到地层内的水分也将渗到泄压沟内,从而避免地层发生沉降;另外,在降雨等情况下,该泄压沟可以汇集地表水,然后将泄压沟内汇集到的积水排出,从而避免回填层下滑及地层发生沉降,进而防止内排土场边坡失稳。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解决目前内排土场结构的内部排水能力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内排土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00

地层、110

承重面、120

倾斜面、130

覆盖层、140

岩层、141

第一含水层、142

第二含水层、143

采煤层;
[0019]200

回填层、210

第一回填部、220

第二回填部、230

第三回填部、240

第四回填部;
[0020]310

第一泄压沟、320

第二泄压沟、330

第三泄压沟;
[0021]400

防渗膜;
[0022]500

覆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4]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25]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排土场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0026]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排土场结构,其包括地层100和回填层200。可选地,内排土场结构可以为露天矿开采后的凹陷区,这里不作具体限制。
[0027]地层100为地表及以下的部分,地层100设有承重面110。
[0028]回填层200为矿区排弃的剥离物,如土、岩石或土和岩石的混合物料等,其具有松、散、软、粘以及遇水极易软化的特点。回填层200覆盖地层100,回填层200具有滑移面,滑移面与承重面110接触,即回填层200的底面与地层100的表面接触,回填层200含有水分,即存在于回填层200中的水分为承压水,此时回填层200对地层100的压力较大。回填层200包括第一回填部210和第二回填部220,可选地,第一回填部210的高度和第二回填部220的高度可以为3至5米,这里不作具体限制,进一步地,还可以对第一回填部210和第二回填部220进行分层碾压,从而提高第一回填部210和第二回填部220的边坡密实度和稳定性。第一回填
部210与第二回填部220间隔设置,第一回填部210与第二回填部220之间具有泄压沟,泄压沟用于汇集水分,以使回填层200泄压。
[0029]具体地,回填层200中的水分向下渗透到承重面110与滑移面之间,沿滑移面流至泄压沟内,从而对回填层200进行泄压,使回填层200自身的重力下降,相应地,回填层200自身沿滑移面的下滑分力也就减小了;并且,下渗到地层100内的水分也将渗到泄压沟内,从而避免地层100发生沉降;另外,在降雨等情况下,该泄压沟可以汇集地表水,然后将泄压沟内汇集到的积水排出,从而避免回填层200下滑及地层100发生沉降,进而防止内排土场边坡失稳。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解决目前内排土场结构的内部排水能力较差的问题。
[0030]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承重面110包括第一承重面和第二承重面,第一回填部210覆盖第一承重面,第二回填部220覆盖第二承重面113的至少部分,当第一承重面所处的高度等于第二承重面所处的高度时,第一回填部210所含的水分和第二回填部220所含的水分可以尽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排土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层(100),所述地层(100)设有承重面(110);回填层(200),所述回填层(200)覆盖所述地层(100),所述回填层(200)具有滑移面,所述滑移面与所述承重面(110)接触,所述回填层(200)含有水分,所述回填层(200)包括第一回填部(210)和第二回填部(220),所述第一回填部(210)与所述第二回填部(22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回填部(210)与所述第二回填部(220)之间具有泄压沟,所述泄压沟用于汇集所述水分,以使所述回填层(200)泄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排土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面(110)包括第一承重面和第二承重面,所述第一承重面所处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承重面所处的位置,所述地层(100)还设有倾斜面(120),所述第一承重面、所述倾斜面(120)与所述第二承重面依次相连,所述第一回填部(210)覆盖所述第一承重面,所述第二回填部(220)覆盖所述第二承重面(113)的至少一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排土场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承重面(113)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回填部(220)覆盖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为所述泄压沟的沟底。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排土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排土场结构还包括防渗膜(400),所述第二回填部(220)朝向所述第一回填部(210)的侧面为第一面(221),所述防渗膜(400)覆盖所述第一面(221)和所述第二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排土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排土场结构还包括覆石层(500),所述覆石层(500)覆盖所述泄压沟的沟底。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排土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沟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泄压沟包括第一泄压沟(310)和第二泄压沟(320),所述回填层(200)还包括第三回填部(230),所述第三回填部(230)与所述第二回填部(220)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回填部(230)设置于所述第二回填部(220)背离所述第一回填部(210)的一侧,所述第一回填部(210)与所述第二回填部(220)之间具有所述第一泄压沟(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先彪徐延兵高金明吕明刚洪金龙张鸿鹏胡孟山刘振球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宝清煤电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