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513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聚丙烯塑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期克服现有植物纤维与聚丙烯复合材料相容性不好、力学性能不均衡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丙烯材料包括:聚丙烯树脂,改性植物纤维;所述改性植物纤维包括:植物纤维,POE弹性体,硅氧烷偶联剂,有机过氧化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另提供了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将该聚丙烯材料应用于土木建筑、家用电器和车用聚丙烯改性材料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丙烯材料中植物纤维与聚丙烯复合材料相容性好,聚丙烯材料的刚性和韧性好,力学性能均衡;且外观优良。优良。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天然植物纤维复合材料是以天然植物纤维作增强材料,以树脂作基体的一种复合材料。天然植物纤维具有价廉、可回收、可降解、可再生等优点,并具有一般纤维的强度和刚度,且比重较小,比强度、比刚度均较高。以天然植物纤维为增强基的复合材料同样具有优良的性能,如价格较低,密度小、强度良好、热性能优良等。
[0003]然而,由于植物纤维具有较强的亲水性,所以,植物纤维与疏水性的聚丙烯树脂之间的相容性很差。使得在将植物纤维用于增强聚丙烯树脂制备复合材料时,很容易在复合界面上形成空隙和缺陷,导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很差。特别是,当植物纤维含量较高时,复合材料表现出明显的脆性,且难以获得刚性优异的复合材料。现有技术中,对天然纤维进行处理获得表面粗糙的天然纤维,再用极性单体接枝聚合物作为相容剂来提高天然纤维和聚丙烯之间的界面结合力,该技术虽然能够提高天然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刚性,但是极性单体的接枝聚合物与天然纤维及聚丙烯之间仅靠范德华力进行作用,材料的韧性无法保证。
[0004]因此,亟待开发一种植物纤维与聚丙烯的界面相容性好且力学性能佳的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期克服现有植物纤维与聚丙烯复合材料相容性不好、力学性能不均衡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丙烯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树脂50~90份,改性植物纤维10~50份;
[0008]其中,所述改性植物纤维按重量份计,包由以下原料制成:植物纤维50~80份,POE弹性体20~50份,硅氧烷偶联剂0.5~2份,有机过氧化物0.1~1份;
[0009]所述聚丙烯树脂的熔融指数为5~60g/10min,测试条件:230℃、2.16kg;
[0010]所述植物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30mm;
[0011]所述硅氧烷偶联剂为氨基类硅氧烷偶联剂或环氧基类硅氧烷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所述有机过氧化物为烷基过氧化物类或酰基过氧化物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该聚丙烯材料中,通过有机过氧化物的过氧化反应在植物纤维表面上接枝有机过氧化物的部分基团,同时POE弹性体被氧化形成自由基,植物纤维与POE弹性体形成交联。硅氧烷偶联剂一端带有硅烷基团,该硅烷基团经水解形成硅烷醇,硅烷醇进一步与植物纤维中的羟基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减少植物纤维表面的羟基数量;硅氧烷偶
联剂另一端为碳官能团,能够和聚丙烯树脂发生反应或生成氢键,使植物纤维和聚丙烯树脂之间构成交联网络,从而使植物纤维的溶胀被减少,进而改善植物纤维和聚丙烯树脂之间的键合稳定性,使得改性后的植物纤维与聚丙烯树脂具有更好的相容性,在与聚丙烯树脂共混后更易分散相容,进而具有更好更均衡的力学性能和表面外观。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聚丙烯材料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聚丙烯树脂的熔融指数为16~50g/10min,测试条件:230℃、2.16kg。优选的聚丙烯树脂更有利于植物纤维在树脂中的均匀分散。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聚丙烯材料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植物纤维为亚麻纤维、剑麻纤维、大麻纤维、黄麻纤维、洋麻纤维、苎麻纤维、竹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聚丙烯材料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植物纤维的平均长度为2~10mm。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聚丙烯材料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POE弹性体为乙烯

辛烯共聚物、乙烯

丁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聚丙烯材料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有机过氧化物为过氧化苯甲酰、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二异丙苯中的至少一种。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聚丙烯材料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硅氧烷偶联剂为γ

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

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

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β

(3,4环氧环己基)

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002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按所述重量份称取聚丙烯、改性植物纤维混合,熔融挤出造粒,干燥,即得。
[0022]其中,所述改性植物纤维的制备方法为:按所述重量份称取植物纤维、弹性体、硅氧烷偶联剂、有机过氧化物混合,得预混料;将所得预混料造粒,分级,冷却,挤出造粒,即成。
[0023]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将上述的聚丙烯材料应用于土木建筑、家用电器和车用聚丙烯改性材料中。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5]本专利技术的聚丙烯材料中植物纤维与聚丙烯复合材料相容性好,聚丙烯材料的刚性和韧性好,力学性能均衡;且外观优良。适用于土木建筑、家用电器和车用聚丙烯改性材料。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1级外观浮纤的参照图;
[0027]图2为2级外观浮纤的参照图;
[0028]图3为3级外观浮纤的参照图;
[0029]图4为4级外观浮纤的参照图;
[0030]图5为5级外观浮纤的参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
作进一步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2]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33]下述实施例中,弯曲模量按《ISO 178:2001塑料弯曲性能测定》标准检测;缺口冲击强度参照《ISO 180:2000塑料伊兆特(Izod)冲击强度的测定》标准检测;外观等级依据材料表面的浮纤测评,表面浮纤情况目视观察,根据表面玻纤发白情况评定等级,共5级,*越多代表外观浮纤越差,*(1级)参照图1,**(2级)参照图2,***(3级)参照图3,****(4级)参照图4,*****(5级)参照图5。
[0034]下述实施例及对比例所用的原材料说明如下,但不限于这些材料:
[0035]聚丙烯树脂1:PP,EP548R,嵌段共聚聚丙烯,熔融指数为30g/10min,购自壳牌;
[0036]聚丙烯树脂2:PP,T30S,均聚聚丙烯,熔融指数为3g/10min,购自中石化;
[0037]聚丙烯树脂3:PP,K9017,嵌段共聚聚丙烯,熔融指数为16g/10min,购自台化;
[0038]聚丙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树脂50~90份,改性植物纤维10~50份;其中,所述改性植物纤维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制成:植物纤维50~80份,POE弹性体20~50份,硅氧烷偶联剂0.5~2份,有机过氧化物0.1~1份;所述聚丙烯树脂的熔融指数为5~60g/10min,测试条件:230℃、2.16kg;所述植物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30mm;所述硅氧烷偶联剂为氨基类硅氧烷偶联剂或环氧基类硅氧烷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过氧化物为烷基过氧化物类或酰基过氧化物类中的一种或几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树脂的熔融指数为16~50g/10min,测试条件:230℃、2.16k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纤维为亚麻纤维、剑麻纤维、大麻纤维、黄麻纤维、洋麻纤维、苎麻纤维、竹纤维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的平均长度为2~1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OE弹性体为乙烯

辛烯共聚物、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栋玮陈平绪叶南飚李晟陶四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