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土壤肥力的微藻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75055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土壤肥力的微藻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能够提高土壤肥力的微藻肥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蓝藻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土壤肥力的微藻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改良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土壤肥力的微藻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土壤肥力的高低是农作物产量和施肥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之一。为了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在过去几十年的农业生产中,我国单一大量的使用化学肥料以促进农产品的增产增收,同时也造成了土壤肥力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产优质农产品和营养保健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所以寻求一种对环境无危害、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问题的新的肥料种类,是本领域大势所趋。
[0003]生物肥料是一类含有有益微生物的制品,能够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促进土壤中的物质转化,促进作物对环境中营养的吸收,刺激和调控作物生长,同时可以防治病虫害,从而达到作物增产的目的,在为作物提供养分、调节有机质动态、增强土壤生物活性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肥料有着微量高效、对环境无危害的特点,所用的微生物都是环境友好型的,不会出现化学肥料污染水源、破坏土壤质量等各种环境问题,因此,生物肥料是一种化学肥料的最佳替代品。
[0004]但是目前尚未有将微藻作为生物肥料核心成分用于提高土壤肥力的有关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微藻作为生物肥料核心组分的具有提高土壤肥力功效的微藻肥料。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土壤肥力的微藻肥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蓝藻50

80份、绿藻40

70份、生物菌10

30份、满江红5

20份,秸秆10

20份,所述绿藻由重量比例为1:2:1的沙角衣藻、蛋白核小球藻和孔石莼组成。
[0008]优选的,所述蓝藻由重量比例为2:3:1的项圈藻、单岐藻和简孢藻组成。
[0009]优选的,所述生物菌由枯草芽孢杆菌、大豆根瘤菌和单胞菌中的任意两种菌组成。
[0010]优选的,所述秸秆为玉米秸秆。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微藻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秸秆、生物菌、蓝藻和绿藻混合后,堆肥发酵,得发酵物,将发酵物与满江红混合后,膨化处理即得。
[0012]优选的,在堆肥发酵的过程中需要翻堆。
[0013]优选的,所述翻堆具体为:当物料温度升至30

34℃时,每2

3天翻堆一次;当物料温度升至38

44℃时,每天翻堆一次;当物料温度升至50

60℃时,每天翻堆2

3次。
[0014]优选的,所述膨化处理的条件为:温度100

120℃,饱和蒸汽压力0.3

0.5MPa。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微藻肥料或上述制备方法制备所得的微藻肥料在提高土壤肥力中的应用。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微藻肥料或上述制备方法制备所得的微藻肥料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中的应用。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首次提供了一种以微藻作为生物肥料核心的微藻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另外,本专利技术微藻肥料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同时,还具有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土壤肥力的微藻肥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蓝藻50

80份、绿藻40

70份、生物菌10

30份、满江红5

20份,秸秆10

20份,所述绿藻由重量比例为1:2:1的沙角衣藻、蛋白核小球藻和孔石莼组成。
[0020]本专利技术对于微藻肥料中各组分的具体来源没有特殊限定,所述微藻肥料优选的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蓝藻60

70份、绿藻50

60份、生物菌15

25份、满江红10

15份,秸秆15

16份,更优选的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蓝藻64

66份、绿藻54

57份、生物菌20

23份、满江红12

14份,秸秆15

16份,所述绿藻由重量比例为1:2:1的沙角衣藻、蛋白核小球藻和孔石莼组成。
[002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蓝藻优选的由重量比例为2:3:1的项圈藻、单岐藻和简孢藻组成。本专利技术对于项圈藻、单岐藻和简孢藻的具体来源没有特殊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生物菌优选的由枯草芽孢杆菌、大豆根瘤菌和单胞菌中的任意两种菌组成,本专利技术对于枯草芽孢杆菌、大豆根瘤菌和单胞菌的具体来源没有特殊限定。当选择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豆根瘤菌时,两者的用量比优选为2:1,当选择大豆根瘤菌和单胞菌时,两者的用量比优选为1:3,当选择枯草芽孢杆菌和单胞菌时,两者的用量比优选为2: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秸秆优选为玉米秸秆,本专利技术对于玉米秸秆的具体来源没有特殊限定。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微藻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秸秆、生物菌、蓝藻和绿藻混合后,堆肥发酵,得发酵物,将发酵物与满江红混合后,膨化处理即得。
[0023]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将秸秆、蓝藻和绿藻粉碎后再进行混合,本专利技术对于粉碎的具体方式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粉碎方式均可。本专利技术所述秸秆优选的为含水量60

80%的秸秆。将秸秆、生物菌、蓝藻和绿藻混合后,进行堆肥发酵,在堆肥发酵的过程中优选的需要翻堆,所述翻堆优选的为:当物料温度升至30

34℃时,每2

3天翻堆一次;当物料温度升至38

44℃时,每天翻堆一次;当物料温度升至50

60℃时,每天翻堆2

3次,更优选的为:当物料温度升至32

33℃时,每2天翻堆一次;当物料温度升至40

42℃时,每天翻堆一次;当物料温度升至54

56℃时,每天翻堆2次。所述堆肥发酵的时间优选为30

50天,更优选为35

45天。
[0024]堆肥发酵结束后,得发酵物,然后将发酵物与满江红混合,所述满江红优选的是经预处理后的满江红,所述预处理的方式优选为干燥、粉碎,本专利技术对于粉碎的具体粒径没有特殊限定,对于干燥的具体方式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干燥方式均可,干燥处理后,所述满江红的含水率优选为40

50%。发酵物与满江红混合后,进行膨化处理即得,所述膨化处理的温度优选为100

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土壤肥力的微藻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肥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蓝藻50

80份、绿藻40

70份、生物菌10

30份、满江红5

20份,秸秆10

20份,所述绿藻由重量比例为1:2:1的沙角衣藻、蛋白核小球藻和孔石莼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藻由重量比例为2:3:1的项圈藻、单岐藻和简孢藻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菌由枯草芽孢杆菌、大豆根瘤菌和单胞菌中的任意两种菌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为玉米秸秆。5.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微藻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秸秆、生物菌、蓝藻和绿藻混合后,堆肥发酵,得发酵物,将发酵物与满江红混合后,膨化处理即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英蒋龙刚任燕利郭丽史建硕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