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500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后壳体;设置在所述耳机后壳体的前端的音腔外壳;与所述音腔外壳连接的耳机前嘴;其中,所述耳机前嘴包括支撑件和包裹式形成于所述支撑件的外表面的液态硅胶层,所述液态硅胶层的末端向外延伸而形成入耳部,在所述耳机前嘴的内部形成有连通所述音腔外壳与所述入耳部的传音通道。音通道。音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耳机
,具体地,涉及一种耳机。

技术介绍

[0002]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无线耳机,TWS技术是基于蓝牙芯片技术发展而来的。其工作原理是指手机通过连接主耳机,再由主耳机通过无线方式快速连接副耳机,实现真正的蓝牙左右声道无线分离使用。TWS耳机完全摒弃了传统耳机间的线材连接,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且体积小,方便携带。这使得耳机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喜欢。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耳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现有的耳机入耳部的柔软性较差,长时间佩戴舒适性差。还有入耳部分的尺寸无法适应耳部结构,存在长度过长而导致入耳过深,降低佩戴舒适性。还有的入耳部太短,不仅容易掉落,而且密封性差导致音质不佳,用户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耳机,该耳机能够适应耳部结构,改善佩戴舒适性,并且能够提高耳机的密封性,从而增强音质效果。
[0005]为此,根据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后壳体;设置在所述耳机后壳体的前端的音腔外壳;与所述音腔外壳连接的耳机前嘴;其中,所述耳机前嘴包括支撑件和包裹式形成于所述支撑件的外表面的液态硅胶层,所述液态硅胶层的末端向外延伸而形成入耳部,在所述耳机前嘴的内部形成有连通所述音腔外壳与所述入耳部的传音通道。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液态硅胶层为二次注塑成型件,所述液态硅胶层注塑到所述支撑件的外表面上,使得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液态硅胶层贴合形成为一体。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态硅胶层的硬度处于30~70邵氏A的范围内。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态硅胶层的硬度处于40~55邵氏A的范围内。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前嘴的延伸长度c设置成处于14.0

20.0mm的范围内。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耳部的前端的开口的高度a设置成处于5.5

7.5mm的范围内,所述入耳部的前端开口的宽度b设置成处于2.5

5.0mm的范围内。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喇叭,所述喇叭布置在所述音腔外壳与所述耳机前嘴共同形成的主空腔内。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喇叭与所述耳机前嘴的最前端距离设置为处于2.0

5.0mm的范围内。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空腔的最大宽度h设置成处于14

20mm的范围内,所述主空腔的厚度d设置成处于7.0

12.0mm的范围内。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的厚度设置成处于0.5

0.8mm的范围内。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态硅胶层的厚度设置成处于0.3

3.0mm的范围内。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耳部的壁厚设置成处于0.3

1.0mm的范围内。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设有连接扣,所述音腔外壳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扣能够适配安装到所述连接槽中,从而使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音腔外壳形成连接。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主空腔内且处于所述喇叭的后侧位置。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耳机后壳体内具有电路元件。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元件包括电路板,在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音频处理器、蓝牙芯片和电池管理芯片。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之处在于:
[0022]根据本技术的耳机能够适应耳部结构,显著改善佩戴舒适性,并且能够提高耳机的密封性,从而增强音质效果。耳机前嘴的尺寸根据人工学原理进行设置,能够适应人体耳部结构,更好地入耳,有利于佩戴,支撑件能够形成良好的刚性支撑,并且能够有效保证佩戴入耳深度适中,通过利用液态硅胶层的柔软性提高了舒适性,同时能够保证入耳部与耳部之间的密封性,有效保证了音质效果。该耳机非常有利于使得佩戴者调整佩戴舒适性以及耳机的密闭性达到最佳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3]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
[0024]图1示意性地根据本技术的耳机的结构。
[0025]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示意性地显示了耳机前嘴的剖视图。
[0026]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耳机的爆炸视图。
[0027]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耳机的主视图。
[0028]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耳机的侧视图。
[0029]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耳机的俯视图。
[0030]图中附图标记为:
[0031]100

耳机,1

耳机前嘴,11

液态硅胶层,111

入耳部,112

传音通道,12

支撑件,121

连接扣,2

耳机后壳体,3

喇叭,4

音腔外壳,5

电池,6

电路板,7

连接排线,81、82

电池固定块,9

电路板安装支架。
[0032]在本申请中,所有附图均为示意性的附图,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并且未按实际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介绍。
[0034]图1示意性地根据本技术的耳机的外部结构。根据本技术的耳机100有两个,包括右耳机和左耳机,这里以其中的一个进行详细介绍。如图1所示,耳机100包括音腔外壳4,以及与音腔外壳4连接的耳机前嘴1。耳机前嘴1与音腔外壳4共同形成主空腔,在主空腔内还设有喇叭3(见图3)和耳机电池5。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将佩戴时耳机100时相对靠近人耳的一侧定义为“前”或相似用语,将相对远离人耳的一侧定义为“后”或相似用语。
[0035]如图3所示,耳机电池5设置在主空腔内,且耳机电池5处于喇叭3的后侧位置。在音
腔外壳4内还布置有连接排线7等电子元件。在音腔外壳4的后端还设有耳机后壳体2,耳机后壳体2与音腔外壳4连接。耳机后壳体2内有容纳腔体,容纳腔体用于安装电路元件(其他电子元件),电路元件包括电路板6,在电路板6上集成有可以实现耳机基本功能的模块电路,如音频处理器、蓝牙芯片、电池管理芯片等。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5例如可以采用纽扣电池,且电池5通过电池固定块81、82形成固定安装。电路板6可以通过电路板安装支架9固定安装在容纳腔体内。
[0036]如图1和图2所示,耳机前嘴1构造成包括支撑件12和包裹式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后壳体(2);设置在所述耳机后壳体的前端的音腔外壳(4);与所述音腔外壳连接的耳机前嘴(1);其中,所述耳机前嘴包括支撑件(12)和包裹式形成于所述支撑件的外表面的液态硅胶层(11),所述液态硅胶层的末端向外延伸而形成入耳部(111),在所述耳机前嘴的内部形成有连通所述音腔外壳与所述入耳部的传音通道(1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液态硅胶层为二次注塑成型件,所述液态硅胶层注塑到所述支撑件的外表面上,使得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液态硅胶层贴合形成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硅胶层的硬度处于30~70邵氏A的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硅胶层的硬度处于45~55邵氏A的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前嘴的延伸长度c设置成处于14.0

20.0mm的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部的前端的开口的高度a设置成处于5.5

7.5mm的范围内,所述入耳部的前端开口的宽度b设置成处于2.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继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思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