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连接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4882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引流管连接接头,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转接部、单通接头,所述转接部与单通接头一端连接,所述单通接头另一端直径逐渐减小与引流管接头套接,所述转接部另一端与与其他需要转接的外部装置管路套接,所述单通接头为管桩阶梯结构,阶梯长度与直径比为大于1。本新型通过设计转接部,实现与单通接头不同的连接方式;适用于连接常见的各种直径规格的引流管;在引流管弹性收缩形成的抱紧力作用下,确保引流管内表面与接头外表面形成紧密的气密贴合,同时形成足够的轴向静摩擦力,提供足够的耐拉脱能力;在试图拉脱时,引流管收缩变细,进一步提高对接头管的抱紧力,提高耐拉脱能力。高耐拉脱能力。高耐拉脱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管连接接头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引流管连接接头。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引流管与引流负压源连接管上携带的连接接头(或称之为连接器)之间,存在几种连接结构形式:
[0003]最普遍的结构形式是带倒锥的塔状接头,这种接头注塑成型,限于工艺,存在表面粗糙,倒锥面大径位置不否锋利因素,导致连接强度低,易拉脱;同时倒锥塔头存在合模线断差,导致气密性差;另有一种阶梯内孔的连接形式,仅适用于硬质PVC引流管,且耐拉脱及气密可靠性差(受引流管硬度影响严重)。现有技术中的外表面阶梯圆柱形式连接头,每段圆柱长径比<1,根据试验,这种长径比,连接强度不足。
[0004]同时,传统的引流管接头只能单一的连接引流管或者引流袋,不具备便利性,频繁更换引流管接头增大了医疗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管连接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引流管连接接头连接强度低,及不能同时连接两个引流管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引流管连接接头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引流管连接接头,包括转接部、单通接头,所述转接部与单通接头一端连接,所述单通接头另一端直径逐渐减小与引流管接头套接,引流管通过单通接头和转接部与外部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转接部为三通转接头,所述三通转接头包括第一单通连接端、转接管连接端和第二单通连接端,所述第一单通连接端和第二单通连接端分别与单通接头套接,转接管连接端与其他需要转接的外部装置管路套接。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单通连接端、转接管连接端和第二单通连接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单通接头套接部、转接管套接部、第二单通接头套接部,所述第一单通接头套接部、第二单通接头套接部分别与单通接头套接,转接管套接部与其他需要转接的外部装置管路套接。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单通接头套接部、转接管套接部、第二单通接头套接部管体外部为斜面结构,斜面与管体外壁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组凸起,延伸处设置有第二组凸起,第一组凸起用于增加所述第一单通接头套接部(1111)、转接管套接部、第二单通接头套接部与相应接头套接时的轴向静摩擦力,第二组凸起用于限制单通接头套接的深度。
[0011]进一步,所述转接部为单通转接头,所述单通转接头包括单通接头连接端(121)、单通转接管连接端,所述单通接头连接端与单通接头连接,单通转接管连接端与其他需要转接的外部装置管路套接。
[0012]进一步,所述单通接头连接端与单通接头连接方式包括套接连接方式和一体成型
连接方式。
[0013]进一步,所述单通接头为管桩阶梯结构,阶梯长度与直径比为大于1。
[0014]进一步,所述单通接头包括开口单通接头、封闭单通接头,所述开口单通接头与第一单通接头套接部套接,所述封闭单通接头与第二单通接头套接部套接。
[0015]进一步,所述开口单通接头包括第一三通连接端和敞口端,所述第一三通连接端与第一单通接头套接部套接,所述敞口端管体与外部导通。
[0016]进一步,所述封闭单通接头包括第二三通连接端和封闭端,所述第二三通连接端与第二单通接头套接部套接,所述封闭端为封闭状态。
[0017]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新型一种引流管连接接头通过设计转接部,实现与单通接头不同的连接方式,转接部为三通转接头设计实现同时连接两个引流管;转接部设计为单通转接头和单通接头一体成型,圆柱面光洁、连续,采用阶梯圆柱面,与引流管实现过盈套接;适用于连接常见的各种直径规格的引流管;在引流管弹性收缩形成的抱紧力作用下,确保引流管内表面与接头外表面形成紧密的气密贴合,同时形成足够的轴向静摩擦力,提供足够的耐拉脱能力;在试图拉脱时,引流管收缩变细,进一步提高对接头管的抱紧力,提高耐拉脱能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引流管三通连接接头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引流管三通连接接头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引流管三通转接头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引流管单通连接接头套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引流管单通连接头一体成型一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的引流管单通连接头一体成型二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记说明:1、转接部,11、三通转接头,12、单通转接头,111、第一单通连接端,112、转接管连接端,113、第二单通连接端,121、单通接头连接端,122、单通转接管连接端,1111、第一单通接头套接部,1121、转接管套接部,1131、第二单通接头套接部,1141、第一组凸起,1151、第二组凸起,1221、单通转接管套接部,1211、单通接头套接部,2、单通接头,21、开口单通接头,22、封闭单通接头,23、管桩阶梯结构,211、第一三通连接端,212、敞口端,221、第二三通连接端,222、封闭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引流管连接接头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6]实施例一: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引流管连接接头,包括转接部1、单通接头2,所述转接部1与单通接头2一端连接,单通接头2另一端直径逐渐减小与引流管接头套接,单通接头2材质具有一定弹性一定硬度,当单通接头2与转接部1套接时,通过弹性收缩形成抱紧力,确保套接牢固性,引流管通过转接部1和单通接头2与外部连接。
[0028]实施例二:
[0029]如图1

3所示,所述转接部1为三通转接头11,所述三通转接头11包括第一单通连接端111、转接管连接端112和第二单通连接端113,所述第一单通连接端111与第二单通连接端113分别与单通接头2套接,转接管连接端112与其他需要转接的外部装置管路套接,通过三通转接头的设置实现同时连接两个单通接头与引流管连接;所述第一单通连接端111、转接管连接端112和第二单通连接端11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单通接头套接部1111、转接管套接部1121、第二单通接头套接部1131,第一单通接头套接部1111和第二单通接头套接部1131与单通接头2套接,所述转接管套接部1121与其他需要转接的外部装置管路套接;所述第一单通接头套接部1111、转接管套接部1121、第二单通接头套接部1131管体外部为斜面结构,斜面与管体外壁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组凸起1141和第二组凸起1151,第一组凸起1141用于增加所述第一单通接头套接部1111、转接管套接部1121、第二单通接头套接部1131与相应接头套接时的轴向静摩擦力,第二组凸起1151用于限制单通接头2套接的深度,进一步提高耐拉脱能力。
[0030]所述单通接头2为管桩阶梯结构23,阶梯长度与直径比为大于1,通过控制长度与直径比增大单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管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部(1)、单通接头(2),所述转接部(1)与单通接头(2)一端连接,所述单通接头(2)另一端直径逐渐减小与引流管接头套接,引流管通过单通接头(2)和转接部与外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管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1)为三通转接头(11),所述三通转接头(11)包括第一单通连接端(111)、转接管连接端(112)和第二单通连接端(113),所述第一单通连接端(111)和第二单通连接端(113)分别与单通接头(2)套接,转接管连接端(112)与其他需要转接的外部装置管路套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引流管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通连接端(111)、转接管连接端(112)和第二单通连接端(11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单通接头套接部(1111)、转接管套接部(1121)、第二单通接头套接部(1131),所述第一单通接头套接部(1111)、第二单通接头套接部(1131)分别与单通接头(2)套接,转接管套接部(1121)与其他需要转接的外部装置管路套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引流管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通接头套接部(1111)、转接管套接部(1121)、第二单通接头套接部(1131)管体外部为斜面结构,斜面与管体外壁连接处均设置有第一组凸起(1141),延伸处设置有第二组凸起(1151),第一组凸起(1141)用于增加所述第一单通接头套接部(1111)、转接管套接部(1121)、第二单通接头套接部(1131)与相应接头套接时的轴向静摩擦力,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翔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