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地基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464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地基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地基本体,地基本体下端部固设有若干横柱,地基本体沿高度方向设有若干立柱,横柱开设有若干与立柱相适配的通孔,通孔的两侧开设有与通孔相连通的横孔,横孔内固设有弹簧,弹簧固定连接有与横孔相适配的插杆,插杆背离弹簧的一端为锥形,立柱下端部设为锥形部,立柱上开设有与插杆相适配的定位孔。本申请具有连接在一起的横柱和立柱位于地基本体内部,可提高地基本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的效果。高地基本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的效果。高地基本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地基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地基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基是承受上部建筑结构载荷影响的土体或岩体,主要用于建筑物下方的支撑。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在建造时一般有相应的强度、变形、稳定和压力要求。通常地基需要加固处理,常见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
[0003]相关技术中,软土一般指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在软土上建造地基时,软土地基属于强度较低、沉隐量大、压缩量比较高的软弱土层。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在软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时,由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等特点,软土地基的强度较弱且稳定性较差,易发生沉降等现场,对建筑物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地基及其施工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地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地基,包括地基本体,所述地基本体下端部固设有若干横柱,地基本体沿高度方向设有若干立柱,横柱开设有若干与立柱相适配的通孔,通孔的两侧开设有与通孔相连通的横孔,横孔内固设有弹簧,弹簧固定连接有与横孔相适配的插杆,插杆背离弹簧的一端为锥形,立柱下端部设为锥形部,立柱上开设有与插杆相适配的定位孔。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地基在建造时,施工人员将所有横柱穿设地基本体的下端部,在地基本体的上方将立柱与通孔对应,使用打桩设备将立柱压入地基本体内,立柱逐渐压入地基本体时,当锥形部逐渐插入通孔内,插杆的端部先与锥形部抵触,弹簧被压缩,当立柱下移到定位孔与横孔对应时,在弹簧回弹力作用下,插杆插入立柱的定位孔内,实现横柱与立柱连接在一起,施工人员再对地基本体进行夯实,连接在一起的横柱和立柱位于地基本体内部,可提高地基本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0008]可选的,所述立柱沿地基本体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排,每排立柱中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固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下端部为锥形。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排立柱在压入地基本体时,连接板随立柱一起压入地基本体内,连接板可提高每排立柱之间的连接整体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地基本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0010]可选的,所述横孔与通孔连接处设有弧形挡板,横柱开设有与弧形挡板相适配的卡槽,弧形挡板下端部固定连接有卡扣,锥形部固设有两个与卡扣相配合的卡钩。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挡板防止横柱在插入地基本体过程中插杆发生滑
动,避免土壤进入横孔内,便于保障插杆的使用效果;卡扣与卡钩便于拉开弧形挡板。
[0012]可选的,所述立柱滑动连接有环形板,环形板与定位孔相配合,环形板下端部设有锥形环边,环形板内壁固设有橡胶垫圈,立柱开设有与橡胶垫圈相配合的环形槽,环形槽位于立柱上靠近定位孔处。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板便于定位孔进行遮挡,防止在下移过程中土壤进入定位孔内,环形板上的锥形环边破开土层,使得环形板随立柱一起向下移动,进而保障插杆可正常插入定位孔内。
[0014]可选的,所述定位孔中部固设有定位块,定位块开设有与插杆端部相适配的锥形槽。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杆插入定位孔时,插杆背离弹簧的一端插入定位块的锥形槽内,锥形槽进一步对插杆进行限位,有利于提高立柱与横柱的连接效果。
[0016]可选的,所述横柱下端部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杆,连接杆固定连接有第一倒钩。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倒钩穿出地基本体插入地基本体下方的土层,有利于加强地基本体与下方土层之间的连接紧密性。
[0018]可选的,所述地基本体上端面固设有地基基础,地基基础下端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倒钩。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基基础上的第二倒钩位于地基本体内,便于加强地基基础与地基本体之间的连接紧固性,有利于提高地基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0020]可选的,所述地基本体四个端角处固设有桩基,桩基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放置槽,放置槽内固设有聚氨酯垫层。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桩基可将软弱土层挤压的较为密实,有利于提高地基本体的承载能力和密实度;聚氨酯垫层有利于提高桩基的抗震性能。
[002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地基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地基的施工方法,包括:建筑地基在建造时,将所有横柱穿设地基本体下端部,在地基本体的上方将立柱与通孔对应,使用打桩设备将立柱压入地基本体内,立柱逐渐压入地基本体内,当立柱下端部的锥形部逐渐穿过通孔,最终在弹簧回弹力作用下,插杆背离弹簧的一端插入立柱的定位孔内,实现横柱与立柱连接在一起,施工人员再对地基本体进行夯实,连接在一起的横柱和立柱位于地基本体内部,可提高地基本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建筑地基在建造时,施工人员将所有横柱穿设地基本体的下端部,在地基本体的上方将立柱与通孔对应,使用打桩设备将立柱压入地基本体内,立柱逐渐压入地基本体时,当锥形部逐渐插入通孔内,插杆的端部先与锥形部抵触,弹簧被压缩,当立柱下移到定位孔与横孔对应时,在弹簧回弹力作用下,插杆插入立柱的定位孔内,实现横柱与立柱连接在一起,施工人员再对地基本体进行夯实,连接在一起的横柱和立柱位于地基本体内部,可提高地基本体的强度和稳定性;2.弧形挡板防止横柱在插入地基本体过程中插杆发生滑动,避免土壤进入横孔内,便于保障插杆的使用效果;卡扣与卡钩便于拉开弧形挡板。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建筑地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旨在突显地基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4是横柱与立柱连接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9]图6旨在突显弧形挡板和环形板的位置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地基本体;2、横柱;3、立柱;4、通孔;5、横孔;6、弹簧;7、插杆;8、锥形部;9、定位孔;10、连接板;11、弧形挡板;12、卡槽;13、卡扣;14、卡钩;15、环形板;16、锥形环边;17、橡胶垫圈;18、定位块;19、锥形槽;20、连接杆;21、第一倒钩;22、地基基础;23、第二倒钩;24、桩基;25、放置槽;26、聚氨酯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地基。
实施例
[0033]参照图1和图2,一种建筑地基,包括地基本体1,地基本体1主要为软土土质,整体成长方体状。地基本体1下端部安装有三个横柱2,横柱2与地基的长度方向平行,建筑地基在建造时,施工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地基,包括地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本体(1)下端部固设有若干横柱(2),地基本体(1)沿高度方向设有若干立柱(3),横柱(2)开设有若干与立柱(3)相适配的通孔(4),通孔(4)的两侧开设有与通孔(4)相连通的横孔(5),横孔(5)内固设有弹簧(6),弹簧(6)固定连接有与横孔(5)相适配的插杆(7),插杆(7)背离弹簧(6)的一端为锥形,立柱(3)下端部设为锥形部(8),立柱(3)上开设有与插杆(7)相适配的定位孔(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沿地基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排,每排立柱(3)中相邻的两个立柱(3)之间固设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下端部为锥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孔(5)与通孔(4)连接处设有弧形挡板(11),横柱(2)开设有与弧形挡板(11)相适配的卡槽(12),弧形挡板(11)下端部固定连接有卡扣(13),锥形部(8)固设有两个与卡扣(13)相配合的卡钩(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滑动连接有环形板(15),环形板(15)与定位孔(9)相配合,环形板(15)下端部设有锥形环边(16),环形板(15)内壁固设有橡胶垫圈(17),立柱(3)开设有与橡胶垫圈(17)相配合的环形槽,环形槽位于立柱(3)上靠近定位孔(9)处。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海彭海林胡木强程维李培霞柯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东深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