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空电力作业安全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4633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空电力作业安全限位装置,它包括卡座和夹持环,使用时,将夹持环扣夹于高空线缆外侧,使用螺栓将顶架和底架进行合并固定,转动把手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带动压板向夹持环内部靠近,衬块和压板将高空线缆进行夹持固定,对缠座进行安装时,将左挡板向左侧移动,进而将卡座开启,将缠座插接于插杆外侧,将连接带通过调位缝穿出,然后将连接带与连管进行连接,再与无人机连接,使用无人机时,无人机带动连接带一同上升,在无人机发生事故时,也可通过连接带找到无人机,使用完毕后,转动转轮,可带动缠座旋转,进而将连接带回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安装方便、便于识别、稳定性能强、适用范围广的优点。适用范围广的优点。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空电力作业安全限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机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空电力作业安全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变的更加紧张,电力工程建设的需求不断加强,国家电网正进行高压电力线路大幅扩建,线路将穿越各种复杂地形,无人机的航空遥感测绘技术更可以很好的完成对电力巡查和建设规划的任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工作危险性,电力无人机主要指无人机在电力工程方面所充当的角色,具体应用于基础建设规划、线路巡查、应急响应、地形测量等领域,在野外环境中,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信号丢失、电量耗尽等现象,特别是在夜间特殊作业,极易出现无人机丢失现象,造成数据采集困难和巨大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便于识别、稳定性能强、适用范围广的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空电力作业安全限位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空电力作业安全限位装置,它包括卡座和夹持环,所述的卡座内部设置有通槽,所述的通槽中部设置有拉杆,所述的拉杆左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的拉杆外侧设置有伸缩弹簧,所述的卡座右侧设置有右挡板,所述的右挡板中部设置有轴承座,所述的轴承座中部设置有插杆,所述的插杆右端设置有转轮,所述的插杆外侧设置有缠座,所述的缠座中部设置有连接带,所述的连接带上端设置有连管,所述的右挡板上侧设置有横杆,所述的横杆中部设置有调位缝,所述的连接带可穿过调位缝,所述的卡座左侧设置有左挡板,所述的左挡板下侧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的卡座下方设置有夹持环,所述的夹持环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顶架和底架,所述的顶架内部设置有衬块,所述的底架中部设置有调节座,所述的调节座内部设置有螺杆,所述的螺杆下端设置有把手,所述的螺杆上端设置有压板,所述的螺杆通过转座与压板连接,所述的螺杆可在转座内部自由转动,所述的衬块和压板之间设置有高空线缆,所述的卡座上方设置有无人机,所述的无人机下侧设置有连接卡头。
[0005]所述的拉杆右端设置有支撑块,所述的支撑块直径大于伸缩弹簧直径。
[0006]所述的转轮外侧设置有防滑纹。
[0007]所述的连接带表面设置有反光条。
[0008]所述的限位块放置于限位孔内部。
[0009]所述的限位块与限位孔相互配合,所述的限位块与限位孔均为圆形。
[0010]所述的顶架和底架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绞轴和螺栓连接。
[0011]所述的连管材质为硬质塑胶管。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装置在使用时,先将夹持环沿着绞轴开启,将夹持环扣夹于
高空线缆外侧,使用螺栓将顶架和底架进行合并固定,转动把手,把手带动螺杆转动,螺杆与调节座通过螺纹连接,螺杆转动带动压板向夹持环内部靠近,衬块和压板将高空线缆进行夹持固定,对缠座进行安装时,将左挡板向左侧移动,左挡板通过限位块带动拉杆移动,进而将卡座开启,将缠座插接于插杆外侧,将连接带通过调位缝穿出,然后将连接带与连管进行连接,再将连管通过连接卡头与无人机连接,使用无人机时,无人机带动连接带一同上升,连管可防止连接带与无人机缠绕,在无人机发生事故时,也可通过连接带找到无人机,使用完毕后,转动转轮,可带动缠座旋转,进而将连接带回收,本专利技术具有安装方便、便于识别、稳定性能强、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空电力作业安全限位装置的安装结构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空电力作业安全限位装置的正视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空电力作业安全限位装置的侧视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空电力作业安全限位装置的通槽结构剖视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空电力作业安全限位装置的螺杆和调节座连接结构图。
[0018]图中:1、卡座2、夹持环 3、通槽 4、拉杆 5、支撑块 6、限位块 7、伸缩弹簧 8、右挡板 9、轴承座 10、插杆 11、转轮 12、缠座 13、连接带 14、横杆 15、调位缝 16、左挡板 17、限位孔 18、顶架 19、底架 20、绞轴 21、螺栓 22、衬块 23、调节座 24、螺杆 25、把手 26、转座 27、压板 28、高空线缆 29、无人机 30、连接卡头 31、连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0020]如图1

5所示,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空电力作业安全限位装置,它包括卡座1和夹持环2,所述的卡座1内部设置有通槽3,所述的通槽3中部设置有拉杆4,所述的拉杆4左端设置有限位块6,所述的拉杆4外侧设置有伸缩弹簧7,所述的卡座1右侧设置有右挡板8,所述的右挡板8中部设置有轴承座9,所述的轴承座9中部设置有插杆10,所述的插杆10右端设置有转轮11,所述的插杆10外侧设置有缠座12,所述的缠座12中部设置有连接带13,所述的连接带13上端设置有连管31,所述的右挡板8上侧设置有横杆14,所述的横杆14中部设置有调位缝15,所述的连接带13可穿过调位缝15,所述的卡座1左侧设置有左挡板16,所述的左挡板16下侧设置有限位孔17,所述的卡座1下方设置有夹持环2,所述的夹持环2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顶架18和底架19,所述的顶架18内部设置有衬块22,所述的底架19中部设置有调节座23,所述的调节座23内部设置有螺杆24,所述的螺杆24下端设置有把手25,所述的螺杆24上端设置有压板27,所述的螺杆24通过转座26与压板27连接,所述的螺杆24可在转座26内部自由转动,所述的衬块22和压板27之间设置有高空线缆28,所述的卡座1上方设置有无人机29,所述的无人机29下侧设置有连接卡头30。
[0021]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拉杆4右端设置有支撑块5,所述的支撑块5直径大于伸缩
弹簧7直径,支撑块5防止伸缩弹簧7脱出。
[0022]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转轮11外侧设置有防滑纹,便于转动转轮11。
[0023]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连接带13表面设置有反光条,可在夜间进行识别。
[0024]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限位块6放置于限位孔17内部。
[0025]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限位块6与限位孔17相互配合,所述的限位块6与限位孔17均为圆形。
[0026]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顶架18和底架19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绞轴20和螺栓21连接。
[0027]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连管31材质为硬质塑胶管。
[0028]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的夹持环2下方可设置有配重块(图中未画出)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先将夹持环2沿着绞轴20开启,将夹持环2扣夹于高空线缆28外侧,使用螺栓21将顶架18和底架19进行合并固定,转动把手25,把手25带动螺杆24转动,螺杆24与调节座23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高空电力作业安全限位装置,它包括卡座和夹持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座内部设置有通槽,所述的通槽中部设置有拉杆,所述的拉杆左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的拉杆外侧设置有伸缩弹簧,所述的卡座右侧设置有右挡板,所述的右挡板中部设置有轴承座,所述的轴承座中部设置有插杆,所述的插杆右端设置有转轮,所述的插杆外侧设置有缠座,所述的缠座中部设置有连接带,所述的连接带上端设置有连管,所述的右挡板上侧设置有横杆,所述的横杆中部设置有调位缝,所述的连接带可穿过调位缝,所述的卡座左侧设置有左挡板,所述的左挡板下侧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的卡座下方设置有夹持环,所述的夹持环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顶架和底架,所述的顶架内部设置有衬块,所述的底架中部设置有调节座,所述的调节座内部设置有螺杆,所述的螺杆下端设置有把手,所述的螺杆上端设置有压板,所述的螺杆通过转座与压板连接,所述的螺杆可在转座内部自由转动,所述的衬块和压板之间设置有高空线缆,所述的卡座上方设置有无人机,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恒星李婷王占波申莹莹史晓燕韩啸旭佘彦杰王晨晨戚弘亮王月萍马晓飞焦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洛阳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