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味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4532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净味器装置,其包括净味器主体及安装板,在净味器主体内设有杀菌部件,在安装板上设有固定机构,在安装板上还设有第一锁扣部、第二锁扣部,在净味器主体上设有第三锁扣部、第四锁扣部,所述第一锁扣部与所述第三锁扣部相配合,所述第二锁扣部与所述第四锁扣部相配合;所述第一锁扣部与所述第二锁扣部的尺寸不同,和/或,所述第三锁扣部与所述第四锁扣部的尺寸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防止净味器主体的反装,安装更方便。安装更方便。安装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净味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空气净化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味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人、动物生活的区域,由于生活废物、排泄物等的影响,会发生霉变,并产生异味,进而影响到人或动物的生活体验,也影响到人或动物的健康。
[0003]常见的做法是在相应的区域安装净味器装置,通过净味器装置的杀菌部件进行杀菌消毒,通常来说,先在相应区域固定安装板,净味器主体通过锁扣结构固定于安装板上。现有的净味器主体与安装板之间的安装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0004]由于净味器主体与安装板之间的结构采用对称结构,在将净味器主体与安装板进行固定时,如果未加以特别的留意,没有对安装方向进行区分,会将净味器主体装反,影响净味器主体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味器装置,本技术可以防止净味器主体的反装,安装更方便。
[0006]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7]净味器装置,包括净味器主体及安装板,在净味器主体内设有杀菌部件,在安装板上设有固定机构,在安装板上还设有第一锁扣部、第二锁扣部,在净味器主体上设有第三锁扣部、第四锁扣部,所述第一锁扣部与所述第三锁扣部相配合,所述第二锁扣部与所述第四锁扣部相配合;所述第一锁扣部与所述第二锁扣部的尺寸不同,和/或,所述第三锁扣部与所述第四锁扣部的尺寸不同。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扣部、第二锁扣部为卡槽,所述第三锁扣部、第四锁扣部为卡耳,所述卡耳卡于所述卡槽后,将所述净味器主体与所述安装板卡紧;所述第一锁扣部、第二锁扣部的宽度或厚度不同,和/或,所述第三锁扣部、第四锁扣部的宽度或厚度不同。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的正面部分凸出而形成卡板,卡板的内侧形成所述卡槽,两个卡板的端部之间分别形成第一置入槽位、第二置入槽位,第一置入槽位、第二置入槽位分别与所述第三锁扣部、第四锁扣部的卡耳相对应;且第一置入槽位、第二置入槽位的宽度分别大于所述第三锁扣部、第四锁扣部的卡耳的宽度,第二置入槽位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三锁扣部的卡耳的宽度。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扣部、第二锁扣部具有第一槽端及第二槽端,其中第一槽端为卡入端,在第二槽端设置有限位筋。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安装板的偏上侧位置设有悬挂孔,所述固定机构为该悬挂孔。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安装板的两侧设有绑定耳部,所述固定机构为两个
所述绑定耳部。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净味器主体内设有充电电池,在所述净味器主体的背侧设有充电孔,该充电孔与所述充电电池电性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净味器主体的壳体下方设有释放孔,所述杀菌部件与该释放孔相通。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杀菌部件为臭氧发生器和/或负离子发生器,在所述净味器主体内设有固定座,该固定座至少在四个方向将所述臭氧发生器包裹。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安装板上沿周向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弹片,该弹片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凸点,在所述净味器主体上沿周向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凹部,各定位凸点与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定位凹部相配合。
[0017]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0018]在进行安装时,安装板可以通过固定机构与墙体、动物笼体等部位进行固定,净味器主体通过其第三锁扣部、第四锁扣部与安装板的第一锁扣部、第二锁扣部进行锁扣,具体而言,第一锁扣部与第三锁扣部相锁扣,第二锁扣部与第四锁扣部相锁扣,从而达到安装固定的目的;为达到安装时的防反效果,本技术所述净味器装置的安装部位的结构采用非对称形式,即:所述第一锁扣部与所述第二锁扣部的尺寸不同,和/或,所述第三锁扣部与所述第四锁扣部的尺寸不同;当使用者在安装时,若出现反向安装,即第一锁扣部与第四锁扣部相对、第二锁扣部与第三锁扣部相对,则无法完成安装,以达到防反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0020]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0021]图1是本技术所述净味器装置背侧方向的第一分解图;
[0022]图2是本技术所述净味器装置背侧方向的结构图;
[0023]图3是本技术所述净味器装置的剖视图;
[0024]图4是本技术所述净味器主体的背侧的视图;
[0025]图5是本技术所述安装板的正侧的视图;
[0026]图6是本技术所述安装板的背侧的视图;
[0027]图7是本技术所述安装板的立体图;
[0028]图8是本技术所述净味器装置所用绑带的结构图;
[0029]图9是本技术所述净味器装置通过所用绑带进行固定的示意图;
[0030]图10是本技术所述净味器主体的拆解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0、净味器主体,11、第三锁扣部,12、第四锁扣部,131、充电电池,132、充电孔,14、定位凹部,15、释放孔,16、杀菌部件,17、固定座,171、侧挡片,181、底座,182、外壳,19、安装台,
[0033]20、安装板,21、第一锁扣部,22、第二锁扣部,23、卡板,231、卡槽,241、第一置入槽
位,242、第二置入槽位,243、限位筋,251、悬挂孔,252、绑定耳部,261、透孔,262、弹片,263、定位凸点,
[0034]31、充电线,32、粘胶层,321、隔离层,322、粘贴面,
[0035]40、绑带,41、纵向连接条,42、横向连接条,43、绑定孔,44、卡条,441、弯折边,45、连接柱,
[0036]n1、第三锁扣部的宽度,n2、第四锁扣部的宽度,N1、第一置入槽位的宽度,242、第二置入槽位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38]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现实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0039]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
…”
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0040]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4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固定于”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净味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味器主体及安装板,在净味器主体内设有杀菌部件,在安装板上设有固定机构,在安装板上还设有第一锁扣部、第二锁扣部,在净味器主体上设有第三锁扣部、第四锁扣部,所述第一锁扣部与所述第三锁扣部相配合,所述第二锁扣部与所述第四锁扣部相配合;所述第一锁扣部与所述第二锁扣部的尺寸不同,和/或,所述第三锁扣部与所述第四锁扣部的尺寸不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净味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部、第二锁扣部为卡槽,所述第三锁扣部、第四锁扣部为卡耳,所述卡耳卡于所述卡槽后,将所述净味器主体与所述安装板卡紧;所述第一锁扣部、第二锁扣部的宽度或厚度不同,和/或,所述第三锁扣部、第四锁扣部的宽度或厚度不同。3.如权利要求2所述净味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正面部分凸出而形成卡板,卡板的内侧形成所述卡槽,两个卡板的端部之间分别形成第一置入槽位、第二置入槽位,第一置入槽位、第二置入槽位分别与所述第三锁扣部、第四锁扣部的卡耳相对应;且第一置入槽位、第二置入槽位的宽度分别大于所述第三锁扣部、第四锁扣部的卡耳的宽度,第二置入槽位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三锁扣部的卡耳的宽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净味器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霍曼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