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菌耐磨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452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抑菌耐磨面料,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一般面料难以满足舒适度以及耐磨性能双重需求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柔软层以及高强层,当面料本体受到纬向作用力或者柔软层受到压力时,高强层与面料本体底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柔软层上存在有耐磨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耐磨层,使得在承受重量并发生移动时,舒适层上出现耐磨纱线,使得舒适层在保持舒适的同时难以磨损,同时面料本体底部耐磨纱线的数量增多,从而使得面料本体的底部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通过设置竹纤维,使得面料本体具有抑菌效果。面料本体具有抑菌效果。面料本体具有抑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菌耐磨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抑菌耐磨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面料除了作为衣服原料使用外,常常作为家纺的原材料与人们接触,沙发上的面料一般需要较好的耐磨性能、透气性以及色牢度,提高沙发的美观感,耐磨性能使得沙发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透气性使得坐在面料上防止屁股处憋气产生气闷的感觉。
[0003]当面料用作沙发面料使用时,一般面料性能单一,难以适用特殊的使用环境,使得在满足舒适度的时候难以适用耐磨性能,在具有耐磨性能时其舒适度又难以满足需求。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一般面料难以满足舒适度以及耐磨性能双重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菌耐磨面料,通过设置高强纱,使得面料本体在受到外界压力以及摩擦力时,使得面料本体底面上的高强纱的数量增多,从而使得面料本体底面具有较好的耐磨强度,同时,耐磨纱朝上转动,使得面料本体的表面具有一定的耐磨性能,柔软层使得面料具有较好的舒适度。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抑菌耐磨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柔软层以及高强层,当所述面料本体受到纬向作用力或者柔软层受到压力时,所述高强层在面料本体底面的面积增大,所述柔软层上存在有耐磨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为沙发面料或者承接人体的面料时,面料靠近人体一侧需要较好的舒适度,远离人体的一侧需要较好的耐磨性能,通过设置柔软层以及高强层,达到一般需求,并且使得在面料本体上滑动时,使得高强层在面料本体底面的面积增大,面料本体底面更加耐磨,从而使得面料本体的底面具有更高的耐磨性能,同时在与表面产生摩擦时,面料上出现耐磨部,使得与人体接触一侧同时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而在一般情况下,舒适层与人体接触,保证面料的舒适度。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料本体采用经线与纬线梭织合成,所述经线采用高强纱、柔软纱以及固定纱加捻而成,若干所述高强纱与若干柔软纱平行设置,所述固定纱包覆在高强纱以及柔软的外侧,当所述面料本体受到纬向作用力或柔软层受到压力时,所述面料本体底面上高强纱的数量增多。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强纱与柔软纱平行设置,固定纱包覆在柔软纱一高强纱的外侧,完成经线的包覆,防止经线解体,当面料本体受到纬向作用力或压力时,面料本体底面上高强纱的数量增多,若干高强纱为平行设置,使得高强纱在面料本体上的面积更大,面料本体更加难以磨损,从而增加面料本体的耐磨性能。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强纱的数量设置为三根,所述柔软纱的数量设
置为一根,所述经线的截面形状呈菱形,所述柔软纱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柔软纱的水平高度最大,所述经线的对角线与面料本体垂直或平行。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得经线的截面形状设置为菱形且用四根纱线组成,当面料本体上没有受到作用力时,使得菱形的对角线垂直或平行于面料本体,并且使得柔软纱的水平高度最大,柔软纱处于面料本体的上表面,从而形成柔软层,使得面料本体顶面保持较好的舒适度,当面料本体受到斜向压力,使得柔软纱受到作用力,由于经线底部为圆弧状,极易发生偏转,当在面料本体上受到作用力时,使得两根高强纱位于面料本体的底面上,另一根高强纱偏转,使得一根高强纱与柔软纱处于同一平面,从而使得柔软层具有更好的耐磨强度。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纬线包括错位分布的第一纱线以及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纱线以及第二纱线采用耐磨纱以及芯纱加捻而成,所述耐磨纱包覆在芯纱的外侧,所述纬线的弹性系数小于经线的弹性系数。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得纬线采用耐磨纱以及芯纱组成,从而使得纬线具有较好的耐磨强度,通过使纬线的弹性系数小于经线的弹性系数,纬线偏转时更加方便,同时防止偏转时导致经线变形,导致经线不发生偏转。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纱线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二纱线的弹性系数,所述纬线为竹节纱。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纬线为竹节纱,竹节纱上存在凹槽,且第一纱线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二纱线的弹性系数,使得经线卡在凹槽内,在纬线受到作用力时,使得经线更加简单的发生偏转。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强纱采用尼龙纤维加捻而成。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尼龙纤维加捻而成的高强纱,使得高强纱具有较高的强度。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软纱采用棉纤维加捻而成。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软纱采用棉纤维加捻而成,使得柔软纱具有较好的舒适度。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纱采用粘胶纤维以及氨纶纤维加捻而成。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磨纱采用粘胶纤维加捻而成,使得耐磨纱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使得经线与纬线之间存在摩擦力,从而使得在纬向拉动面料本体时,使得纬线更加简单带动经线偏转。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位于第一纱线上的所述芯纱采用竹纤维以及氨纶纤维加捻而成,位于第二纱线上的所述芯纱采用竹纤维加捻而成。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竹纤维,使得面料本体具有较好的抑菌性能,同时在第一纱线上添加氨纶纤维,使得第一纱线具有较好的弹性以及较小的摩擦系数,同时竹纤维使得面料具有清凉感。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通过将经线设置为菱形,在面料本体在纬向作用力以及压力下更加容易发生偏转,使得面料本体的底面上高强纱的数量增多,从而使得面料本体的底面更加耐磨,同时高强纱会与柔软纱交错分布,从而使得柔软纱难以被磨损,使得面料本体更加耐磨,通过设置
第一纱线与第二纱线的弹性,使得面料本体在拉伸时经线更加简单发生偏转,防止两根纬线将位置固定,导致纱线难以偏转,通过在纬线中添加竹纤维,使得纬线具有抑菌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中面料本体的纺织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中经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纱线以及第二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2、经线;3、纬线;4、高强纱;5、柔软纱;6、固定纱;7、第一纱线;8、第二纱线;9、耐磨纱;10、芯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2]实施例:一种抑菌耐磨面料,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包括经线2以及纬线3,经线2包括高强纱4、柔软纱5以及固定纱6,纬线3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纱线7与第二纱线8,第一纱线7以及第二纱线8均包括耐磨纱9以及芯纱10。
[0033]如图1和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菌耐磨面料,包括面料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柔软层以及高强层,当所述面料本体受到纬向作用力或者柔软层受到压力时,所述高强层在面料本体底面的面积增大,所述柔软层上存在有耐磨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耐磨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采用经线(2)与纬线(3)梭织合成,所述经线(2)采用高强纱(4)、柔软纱(5)以及固定纱(6)加捻而成,若干所述高强纱(4)与若干柔软纱(5)平行设置,所述固定纱(6)包覆在高强纱(4)以及柔软纱(5)的外侧,当所述面料本体受到纬向作用力或柔软层受到压力时,位于面料本体底面上的高强纱(4)数量增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抑菌耐磨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纱(4)的数量设置为三根,所述柔软纱(5)的数量设置为一根,所述经线(2)的截面形状呈菱形,所述柔软纱(5)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柔软纱(5)的水平高度最大,所述经线(2)的对角线与面料本体垂直或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月建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