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白内障手术钩及其手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452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白内障手术钩及其手术装置,在临床上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如出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等特殊情况时,其内残留有大小不等的碎核块(颗粒病灶),传统的手术钩直径较细,颗粒病灶不易被其固定及捕捉;本发明专利技术巧妙地利用抽吸针头直径较大的特点,为钩头提供一组可拆式的捕捉网,捕捉网轮廓远大于钩头末端直径,对颗粒病灶的捕捉效果良好;白内障手术时,通过抽吸针头将捕捉网携入前房,再通过气球体膨胀使得手术钩与捕捉网连接,可在捕捉网从抽吸针头上分离后,捕捉游离的颗粒病灶,捕捉效果良好,并将颗粒病灶送入到抽吸针头处吸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功能白内障手术钩和白内障手术装置,可便捷地清除前房内的颗粒病灶,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提高手术效率。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白内障手术钩及其手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白内障手术辅助工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白内障手术钩及其手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白内障手术过程中,需要在患者眼球角膜上做两个切口,其中主切口用于进入粉碎/抽吸针头,以粉碎晶状体核并将其吸除,辅助切口用于进入手术钩(又称劈核钩),用以固定、劈开及捕捉晶状体核及其碎核块(颗粒病灶),进一步的以辅助晶状体核的粉碎及抽吸操作,使操作更加便捷及安全。
[0003]传统的手术钩的钩头部直径一般较细,在正常的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可以较轻松的应对,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时,残留的大小不等的碎核块不容易固定及捕捉,使用传统的手术钩效果不好;这时,我们希望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的手术钩,它的头部具有特殊的设计,以能更方便的在这些特殊的手术情况下,可以帮助晶状体碎核块(颗粒病灶)的固定、捕捉、及清理,从而增加手术的效率,并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的缺点,提供一种多功能白内障手术钩及其手术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多功能白内障手术钩,包括手术钩本体及捕捉网,手术钩本体的钩头末端设有一组气球体,气球体与手术钩本体的内腔导通,以通过手术钩的内腔为气球体充/放气,气球体具有膨胀至大于钩头末端外径的第一状态及缩小至不大于钩头末端外径的第二状态;
[0007]所述捕捉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捕捉网内径从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扩大,用以捕捉颗粒病灶;捕捉网的第一端设有活接部,活接部内设有互相连通的导入腔和扩大腔,导入腔延伸至活接部的第一端端面;导入腔的内径与钩头末端外径匹配,扩大腔内径与第一状态下的气球体外径匹配,使插入扩大腔内的气球体膨胀后,可将钩头与捕捉网连接;捕捉网的第二端设有第一磁性圈,用以吸附在抽吸针头的端部,通过插入扩大腔内的气球体与捕捉网膨胀连接将捕捉网从抽吸针头上分离。
[0008]进一步地,所述手术钩本体包括管体及设置在管体第一端端部上的所述钩头,钩头与管体内部连通,管体内密封连接有活塞,活塞与设置在管体的第二端外的端头连接,端头上设有与管体的第二端内壁螺纹连接的螺纹部,以通过旋拧端头,使气球体充/放气。
[0009]进一步地,所述活接部的第二端内部还设有导出腔,导出腔与所述扩大腔连通,且导出腔的内径与导入腔内径相同,使得当携带有颗粒病灶的捕捉网再次吸附在抽吸针头上时,第二状态下的气球体可通过导出腔将颗粒病灶挤出。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气球体上还设有包覆在钩头末端外侧壁上的皮套部,增大与钩头
的连接强度和气密性。
[0011]一组白内障手术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多功能白内障手术钩和所述的抽吸针头,其中抽吸针头的端部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磁性圈相吸的第二磁性圈。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磁性圈内设有用于分割颗粒病灶的切割片,可将吸附的大颗粒病灶切割成抽吸针头能通过的小颗粒病灶。
[0013]进一步地,所述抽吸针头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磁性圈之间通过多个杆状的连接部支撑,以与相邻的连接部之间形成与抽吸针头内部连通的抽吸孔,所述抽吸孔用于通过直径不大于抽吸针头内径的颗粒病灶。
[0014]进一步地,与所述抽吸针头连接的抽吸装置内设有拉线,所述拉线穿过所述第二磁性圈以与所述捕捉网连接,可进一步增强捕捉网与抽吸针头连接的可靠性。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6]在临床上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如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等特殊情况时,其内残留有大小不等的颗粒病灶,而传统的手术钩直径较细,颗粒病灶不易被其固定及捕捉;本专利技术巧妙地利用抽吸针头直径较大的特点,为钩头提供一组可拆式的捕捉网,捕捉网轮廓远大于钩头末端直径,对颗粒病灶的捕捉效果良好;白内障手术时,通过抽吸针头将所述捕捉网携带进入前房内,再通过气球体膨胀使得手术钩与捕捉网连接,可将捕捉网从抽吸针头上分离后,捕捉游离的颗粒病灶,捕捉效果良好,并将颗粒病灶送入到抽吸针头处吸除;
[0017]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白内障手术钩和白内障手术装置,可方便快捷地清除前房内的颗粒病灶,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白内障手术钩的使用状态图;
[0019]图2为图1的A部分放大图;
[0020]图3为图2的B部分放大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抽吸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标:1

前房,10

颗粒病灶,2

抽吸针头,20

第二磁性圈,21

抽吸孔,22

连接部,23

切割片,24

拉线,3

手术钩本体,30

管体,31

活塞,32

端头,320

螺纹部,33

钩头,34

气球体,340

皮套部,4

捕捉网,40

活接部,400

导入腔,401

扩大腔,402

导出腔,41

延伸套,5

第一磁性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4]实施例一:
[0025]参照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白内障手术钩,包括手术钩本体3及捕捉网4,手术钩本体3的钩头33末端设有一组气球体34,气球体34与手术钩本体3的内腔导通,以通过手术钩的内腔为气球体34充/放气,气球体34具有膨胀至大于钩头33末端外径的第一
状态及缩小至不大于钩头33末端外径的第二状态。
[0026]通常,钩头33末端的外径较细,气球体34在第一状态下的直径约为钩头33末端外径的1.1到1.3倍即可;由于前房1内的颗粒病灶10存在一些不容易被抽吸装置吸除的情况,现有的手术钩钩头33直径太细,无法高效地将颗粒病灶10推移到抽吸装置的抽吸针头2处,那么,所述捕捉网4用于捕捉前房1内的颗粒病灶10,捕捉网4的轮廓远大于钩头33末端的外径。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捕捉网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对应附图2中捕捉网4的上端)和第二端,捕捉网4内径从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扩大,用以捕捉大小各异的颗粒病灶10;所述捕捉网4的第一端设有活接部40,活接部40内设有互相连通的导入腔400和扩大腔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白内障手术钩,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术钩本体(3)及捕捉网(4),手术钩本体(3)的钩头(33)末端设有一组气球体(34),气球体(34)与手术钩本体(3)的内腔导通,以通过手术钩本体(3)的内腔为气球体(34)充/放气,气球体(34)具有膨胀至大于钩头(33)末端外径的第一状态及缩小至不大于钩头(33)末端外径的第二状态;所述捕捉网(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捕捉网(4)内径从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扩大,用以捕捉颗粒病灶(10);捕捉网(4)的第一端设有活接部(40),活接部(40)内设有互相连通的导入腔(400)和扩大腔(401),导入腔(400)延伸至活接部(40)的第一端端面;导入腔(400)的内径与钩头(33)末端外径匹配,扩大腔(401)内径与第一状态下的气球体(34)外径匹配,使插入扩大腔(401)内的气球体(34)膨胀后,可将钩头(33)与捕捉网(4)连接;捕捉网(4)的第二端设有第一磁性圈(5),用以吸附在抽吸针头(2)的端部,再通过插入扩大腔(401)内的气球体(34)与捕捉网(4)膨胀连接将捕捉网(4)从抽吸针头(2)上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白内障手术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钩本体(3)包括管体(30)及设置在管体(30)第一端端部上的所述钩头(33),钩头(33)与管体(30)内部连通,管体(30)内密封连接有活塞(31),活塞(31)与设置在管体(30)的第二端外的端头(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拥军霍永军贾晓丹赵浩飞宋林芳孔佳慧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市眼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