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非龋性牙体缺损组织面菌斑清除工具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4417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口腔非龋性牙体缺损组织面菌斑清除工具组件,包括杆体和工作头组,本技术方案中的口腔非龋性牙体缺损如口腔楔状缺损、牙齿咬合面磨耗或缺损的组织面菌斑清除工具组件,包括杆体和工作头组,其中杆体为可手持的杆状结构;工作头组包括多个工作头,所述工作头为三棱柱、圆柱形、圆锥形、球形结构中的一种,所述工作头上包覆有擦拭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可替换的工作头组实现最快捷的牙菌斑去除过程,且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牙体缺损的表面牙本质的磨除量。限度地减少牙体缺损的表面牙本质的磨除量。限度地减少牙体缺损的表面牙本质的磨除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非龋性牙体缺损组织面菌斑清除工具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口腔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口腔非龋性牙体缺损如口腔楔状缺损、咬合面磨耗或缺损的组织面菌斑清除工具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楔状缺损是牙唇颊、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形状常呈楔形而得名,参见图3。最常见的病因是横刷法刷牙这种不正确的刷牙方式。临床上有80%左右的楔状缺损仅仅是硬组织缺损,表面附着一层菌斑,并无龋坏组织发生。牙周病学研究显示,迄今为止,机械清除菌斑仍是最可靠的菌斑控制途径。
[0003]临床上楔状缺损常常给予树脂充填的方式修复缺损,充填前医生会选择高速涡轮机去除菌斑,在这个过程中,楔状缺损的表面牙本质会被少量磨除,这会造成颈部牙体组织人为原因的流失。
[0004]大量的研究发现颈周牙本质是长期保留患牙的关键结构,颈周牙本质的保留对治疗后患牙的生物力学功能及远期预后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去除牙菌斑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楔状缺损即其他的表面牙本质的磨除量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口腔楔状缺损、牙齿咬合面磨耗或缺损的组织面菌斑清除工具组件,通过可替换的工作头组实现最快捷的牙菌斑去除过程,且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楔状缺损的表面牙本质的磨除量。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本技术方案中的口腔非龋性牙体缺损组织面菌斑清除工具组件,包括杆体和工作头组,其中具体地:
[0008]杆体为可手持的杆状结构;
[0009]工作头组包括多个工作头,所述工作头为三棱柱、圆柱形、圆锥形、球形结构中的一种,所述工作头上包覆有擦拭材料。
[0010]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头与杆体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头上设有连接杆,所述工作头通过连接杆与所述杆体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工作头连接,另一端插接于所述杆体中。
[0013]作为上述插接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杆的插接一端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杆体上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中设有限位凹槽,所述连接杆插接至所述插接孔中并使得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匹配。
[0014]作为上述插接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工作头连接,另一端螺接于所述杆体中,即插接的同时进行螺纹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工作头连接,另一端设
有卡接口,所述连接杆通过卡接口固定连接于所述杆体端部。
[0016]作为上述卡接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卡接口卡接于所述杆体端部,构成过盈配合结构。
[0017]作为上述卡接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卡接口设有内螺纹,所述杆体的端部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通过卡接口卡接于所述杆体端部,构成螺纹连接配合结构。
[0018]进一步地,所述杆体上包覆有阻尼层,以此提升握持式的稳定性。
[0019]进一步优选地,本技术方案中的工作头组为一套多种型号的一次性和替换工作头,其头部结构为三棱柱型,其对应的头部角度α为15
°
~150
°
,因为口腔非龋性牙体缺损的凹陷角在此范围,具体在应用时只需目测估算角度后选择合适的工作头进行装配即可。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0021]1)通过本技术中的工具组件可以快速去除菌斑;
[0022]2)本技术中的工具组件无牙体组织破坏,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楔状缺损的表面牙本质的磨除量;
[0023]3)本技术中的工具组件免快速涡轮机磨除菌斑时触碰牙龈出血,影响补牙效果;
[0024]4)本技术中的工具组件操作简便工作头为一次性替换结构,大节省临床操作时间;
[0025]5)通过本技术中的工具组件的擦洗,使得后续充填物脱落率极低,充填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实施例1中具体工具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实施例1中具体工具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口腔非龋性牙体缺损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实施例1中具体工具组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实施例2中具体工具组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实施例3中具体工具组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实施例4中具体工具组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杆体,2、工作头,3、擦拭材料,4、连接杆,5、阻尼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方案中如未明确说明的部件型号、材料名称、连接结构等特征,均视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常见技术特征。
[0035]实施例1
[003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构思核心,申请人发现对于楔状缺损(缺损处有龋坏发生的除外)充填前,去除菌斑这一步骤,为了尽量保留牙体组织,不宜使用高速涡轮机,而是用镊子夹持酒精小棉球摩擦楔状缺损处去除菌斑,同样能达到很好的充填效果,脱落率极低。但是菌斑很黏,和高速涡轮机磨除相比,用镊子夹持酒精小棉球摩擦去除菌斑费时费力,操作时间较长。
[0037]而本技术方案中的口腔非龋性牙体缺损组织面菌斑清除工具组件,通过可替换的工作头组实现最快捷的牙菌斑去除过程,且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楔状缺损的表面牙本质的磨除量,相比于镊子夹持酒精小棉球摩擦去除菌斑显著提升了效率。
[0038]本技术方案中的口腔非龋性牙体缺损组织面菌斑清除工具组件,包括杆体1和工作头组,参见图1和图2,其中杆体1为可手持的杆状结构。具体实施时,杆体1为不锈钢等可消毒材料,杆体1为圆柱型杆体结构,杆体1上包覆有阻尼层5,阻尼层采用现有技术中增加摩擦力的处理工艺,如磨砂表皮、表面花纹等。以此提升握持式的稳定性。
[0039]工作头组包括多个工作头2,所述工作头为三棱柱、圆柱形、圆锥形、球形结构中的一种,所述工作头上包覆有擦拭材料3。工作头与杆体1可拆卸连接。工作头2上设有连接杆4,所述工作头2通过连接杆4与所述杆体1可拆卸连接。本技术中的工具组件操作简便工作头2可选为一次性替换结构,以此节省临床操作时间。
[0040]实施例1
[0041]工作头组包括头部角度α为15
°
~150
°
的多个工作头2,每个工作头均为三棱柱结构,工作头2可选为塑料或橡胶材料,每个工作头上均包覆有擦拭材料3,擦拭材料3具有足够的厚度满足对菌斑擦除需要即可,具体实施时,擦拭材料3可以为酒精棉、有摩擦性质的如海绵,弹性胶等,每个工作头均与杆体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本技术方案中的工作头组为一套多种型号的一次性和替换工作头2,其型号对应头部角度α为15
°
~150
°
,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非龋性牙体缺损组织面菌斑清除工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1),为可手持的杆状结构;工作头组,包括多个工作头(2),所述工作头为三棱柱、圆柱形、圆锥形、球形结构中的一种,所述工作头上包覆有擦拭材料(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非龋性牙体缺损组织面菌斑清除工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头与杆体(1)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口腔非龋性牙体缺损组织面菌斑清除工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头(2)上设有连接杆(4),所述工作头(2)通过连接杆(4)与所述杆体(1)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口腔非龋性牙体缺损组织面菌斑清除工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与工作头(2)连接,另一端插接于所述杆体(1)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口腔非龋性牙体缺损组织面菌斑清除工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的插接一端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杆体(1)上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中设有限位凹槽,所述连接杆(4)插接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亚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口腔医院上海市口腔健康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