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羔幼崽恒温喂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440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畜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羊羔幼崽恒温喂养装置,包括原料供给机构、搅拌混合机构、控温储存机构、分流机构和喂养机构;所述原料供给机构包括温水供水管和料斗,所述搅拌混合机构包括机壳、搅拌筒、搅拌轴、搅拌电机和隔板,所述控温储存结构包括温控箱和恒温器,所述转存管与温控箱连通,所述分流机构包括支架、总管和分管所述喂养机构包括固定板、卡箍和饲喂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设置了搅拌混合结构,能够自动对奶粉进行搅拌,降低了人工投入,且能自动保温储存,并能自动供给,自动判断幼崽身份,进行针对性的喂养,科学管理每只幼崽的饮食列表,大大的降低了幼崽的人工投入,为饲养人员提供了便利。为饲养人员提供了便利。为饲养人员提供了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羊羔幼崽恒温喂养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畜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羊羔幼崽恒温喂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畜牧养羊过程中,羊的幼崽会单独饲养一段时间才会转移,现有的做法是人工进行喂养的方式进行过渡,在幼崽养殖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喂养奶水,目前,主要依靠食槽进行喂养,将配好的奶粉添加至食槽内进行喂养,这种方式难以模拟真实的吸吮喂养,羊幼崽前期很难接收,且食槽为开放式,容易造成奶粉污染,同时在喂养过程中容易出现抢食的现象,比较强壮的羊占据较多的空间,体弱的羊难以抢到食物,且在抢食过程中或幼崽饮食过程中容易造成皮肤出现伤口,造成成活率的下降。
[0003]幼崽首次使用非母乳会有抗拒情绪,需要饲养员耐心引导,并根据幼崽种类及月龄配备合适的橡胶乳头,现有的也有采用机器设备进行喂养,但是这种方式会持续供给,幼崽不知道饥饱会长时间食用,导致幼崽饮食过渡,造成腹泻等疾病;同时幼崽抢食问题较为严重,导致体弱的幼崽只能在人工辅助干涉下才能进食,或者对幼崽进行分类喂养,这些往往需要人工干涉才能进行,在饲养数量较大的情况下,较为耗费人力,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基于此,研究一种羊羔幼崽恒温喂养装置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羊羔幼崽自动饲喂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设备中存在的幼崽抢食问题严重,往往需要人为干涉才能进行,人工成本投入大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羊羔幼崽恒温喂养装置,包括原料供给机构、搅拌混合机构、控温储存机构、分流机构和喂养机构;所述原料供给机构包括温水供水管和料斗,所述温水供水管上设置有流量阀,所述料斗的出料口处设置有密封板,密封板内匹配套装有落料辊,落料辊上设置均布有料槽,其转轴与外部的调节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混合机构包括机壳、搅拌筒、搅拌轴、搅拌电机和隔板;所述搅拌筒位于机壳内,其上部开口,其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上部为实体,下部设置有网孔,并将搅拌筒分割为中部的搅拌区和外部的成品区;所述搅拌轴设置在搅拌区内,并与外部的搅拌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出料口和温水供水管与搅拌区的上部连通;所述成品区的底部经阀门设置有转存管,所述控温储存机构包括温控箱和恒温器,所述转存管与温控箱连通,温控箱内设置有恒温器,温控箱的下部设置有输送管;所述分流机构包括支架、总管和分管,支架的上部设置有总管,总管的进液口与输送管连通,其外侧设置有多个分管;所述喂养机构包括固定板、卡箍和饲喂瓶,所述固定板倾斜向下固定在支架上,其上设置有卡箍,所述饲喂瓶卡固在卡箍内,其底部设置有接头,所述接头与分管连通。
[0006]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内设置有储水箱,储水箱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电加热丝。
[0007]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筒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与搅拌电机的控制开关
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高度可调结构,其包括套杆、套筒和顶丝,套杆套装在套筒内,并可通过顶丝锁死。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上部设置有保温套,所述总管和分管均设置在保温套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根部铰接在支架上,并在固定板与支架之间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包括两根调节杆和调节筒,两根调节杆的两外端铰接在固定板和支架上,其内端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段,并螺纹连接在调节筒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且两侧的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挡板,挡板将每个饲喂瓶隔开,形成独立的喂养区。
[0012]进一步的,所述喂养区的底部均设置有称重仪,支架上设置有标签识别器,标签识别器用于识别幼崽身上携带的标签,称重仪用于对幼崽饲喂前后的体重进行测量得到体重信息,根据标签和体重信息判断该幼崽的喂养时间,控制其饲喂时间。
[00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与支架之间设置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两端铰接在固定板与支架之间,当幼崽饮食达到喂养时间时,向控制器发送阻断命令,并控制电动推杆工作,将固定板向上翻转,使饲喂瓶脱离幼崽。
[0014]进一步的,所述饲喂瓶的端部设置有奶嘴,奶嘴内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乳胶套,并在内部设置有吸吮头。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新颖,从水源和奶粉入手,并对原料进行加入量进行控制,其中水源部分,对其温度和流量进行控制,调节温水的加入量,奶粉部分,通过落料阀对奶粉落料量进行控制,并将两种原料添加至搅拌筒内,并在搅拌筒内进行搅拌,其中搅拌筒内设置有隔板,将其内部分为搅拌区和成品区,隔板的下部设置有网孔,上部设置有实体,奶粉在搅拌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泡沫,为了确保搅拌效果,设置了网孔,以过滤杂质和泡沫,搅拌完成后的成品进入成品区内,并通过控制阀开启后,将其转存至温控箱内,并在其内部设置有恒温器,对温控箱内的暂存成品进行保温和储存。
[0016]以上设备设置在同一个机壳内,在喂养阶段,本技术设置了分流机构,对液体进行分流,具体设置了高度可调的支架,并设置总管和分管的方式进行分流,通过高度调节能够适配幼崽的不同的时期,同时本技术结合固定板的铰接结构,利用铰接结构对奶嘴的高度进行微调,利用支架的高度调节进行粗调,两者配合实现高度的精度调节,同时支架为整体调节,而固定板的铰接结构为单独控制的单独微调。
[0017]同时在分流时,本技术可以设置两根不同的总管,使单侧的喂养的奶粉并不相同,适配于不同的喂养需求;即两侧可以适配不同的幼崽喂养,对于小中型养殖场同样适用,满足不同的需求。
[0018]同时本技术为了提高自动化程度,在每个喂养区设置了独立的称重仪,称重仪用于对进入的幼崽前后体重进行称量,同时利用支架上的标签识别器对该幼崽的数据进行识别,从而确定该幼崽的身份信息和初始体重,并随着饮食确定其饮食量,为了控制幼崽的饮食量,本技术设置了两个电动推杆,其中一个电动推杆将固定板向上顶起,使奶嘴从幼崽口中脱离,阻止其饮食,并利用另一个电动推杆水平驱动,将幼崽推出喂养区,且当该幼崽在一定时间内再次进入喂养区时,可以启动电动推杆,直接将其推出,进而避免幼崽过渡饮食的目的。
[0019]由此,本技术结构新颖,设置了搅拌混合结构,能够自动对奶粉进行搅拌,降低了人工投入,且能自动保温储存,并能自动供给,自动判断幼崽身份,进行针对性的喂养,科学管理每只幼崽的饮食列表,大大的降低了幼崽的人工投入,为饲养人员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喂养机构和分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调节杆和称重仪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分流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5]图6图2的侧视图。
[0026]图7为落料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奶嘴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图8的侧视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羊羔幼崽恒温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供给机构、搅拌混合机构、控温储存机构、分流机构和喂养机构;所述原料供给机构包括温水供水管和料斗,所述温水供水管上设置有流量阀,所述料斗的出料口处设置有密封板,密封板内匹配套装有落料辊,落料辊上设置均布有料槽,其转轴与外部的调节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混合机构包括机壳、搅拌筒、搅拌轴、搅拌电机和隔板;所述机壳内设置有储水箱,储水箱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电加热丝,所述搅拌筒位于机壳内,其上部开口,其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上部为实体,下部设置有网孔,并将搅拌筒分割为中部的搅拌区和外部的成品区;所述搅拌轴设置在搅拌区内,并与外部的搅拌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出料口和温水供水管与搅拌区的上部连通;所述成品区的底部经阀门设置有转存管,所述控温储存机构包括温控箱和恒温器,所述转存管与温控箱连通,温控箱内设置有恒温器,温控箱的下部设置有输送管;所述分流机构包括支架、总管和分管,支架的上部设置有总管,总管的进液口与输送管连通,其外侧设置有多个分管;所述喂养机构包括固定板、卡箍和饲喂瓶,所述固定板倾斜向下固定在支架上,其上设置有卡箍,所述饲喂瓶卡固在卡箍内,其底部设置有接头,所述接头与分管连通,所述饲喂瓶的端部设置有奶嘴,奶嘴内设置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乳胶套,并在内部设置有吸吮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羔幼崽恒温喂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筒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献伟张家庆徐泽君茹宝瑞张子敬陈永胜胡业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畜牧总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