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车装置及翻车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427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车装置及翻车机,涉及物料运输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车装置的压车梁与车厢接触存在角度的问题,该压车装置包括包括多个压车单元,压车单元包括压车梁(1)、梁摆杆(21)、梁支座(3)、连杆(4)和伸缩油缸(8),梁摆杆(21)的一端与压车梁(1)的上端铰接且另一端与梁支座(3)的上端铰接,连杆(4)的一端与压车梁(1)的下端铰接另一端与梁支座(3)的中段铰接,连杆(4)设置于梁摆杆(21)的下侧且与梁摆杆(21)相平行设置,伸缩油缸(8)的上端铰接于梁摆杆(21)的中段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压车装置确保了压车梁的底面始终保持水平设置,且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火车车厢进行翻卸作业。进行翻卸作业。进行翻卸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车装置及翻车机


[0001]本技术涉及物料运输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压车装置及翻车机。

技术介绍

[0002]翻车机是一种大型、高效的机械化卸车设备,用于将有轨敞车翻转或倾斜使之卸料,适用于运输量大的港口和冶金、煤炭、热电等工业部门。翻车机系统的卸车过程是将敞车的车厢牵引至卸车平台,气动压车装置和靠车板将车厢固定,然后旋转车厢将物料全部倾泄,最后回转到初始位置,完成一个卸车过程。在卸车过程中,压车装置压紧车厢顶部,以防止车厢离开车轮而掉落。
[0003]目前为消除和解决轻质散货比重容易亏吨问题,一些公司通过使用加大型号的货运列车,来增加货物满重满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这些车型的高度较现有车型高,已超出很多现有翻车机安全使用行程,翻车机系统对该型号的车皮无法翻卸作业。
[0004]传统的均衡梁式压车装置的压车梁和压车头为一个整体,即压车装置头部的压车梁与压车臂之间的相对角度是固定不变的,当压车装置针对各种不同高度的敞车进行压车时,压车装置仅通过压车臂绕着与支座的铰接端旋转来调节压车梁的高度,压车梁的下表面就无法满足与每种车型的接触都为平面,压车梁下表面与车辆的接触存在角度,并不能完全垂直压下,压车时车辆的受力状态不好,很难满足铁路检测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车装置及翻车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车装置的压车梁与车厢接触存在角度的问题,本技术的压车装置确保了压车梁的底面始终保持水平设置,且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火车车厢进行翻卸作业。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车装置,包括多个压车单元,所述压车单元包括压车梁、梁摆杆、梁支座、连杆和伸缩油缸,所述梁摆杆的一端与所述压车梁的上端铰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梁支座的上端铰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压车梁的下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梁支座的中段铰接,所述连杆设置于所述梁摆杆的下侧且与所述梁摆杆相平行设置,所述伸缩油缸的上端铰接于所述梁摆杆的中段上。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多个所述压车单元中的所述梁摆杆之间通过两个横杆连接,两个所述横杆平行设置在所述梁摆杆的两端,两个所述横杆之间连接有多个纵杆,多个所述纵杆与所述梁摆杆平行设置,所述横杆、所述纵杆与所述梁摆杆之间相连接形成框架结构的连梁。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梁摆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所述梁摆杆通过所述第一铰接座连接所述压车梁且通过所述第二铰接座连接所述梁支座。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梁摆杆的中段的下侧设置有连接耳并通过所述连接耳与所述伸缩油缸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压车梁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通梁,所述第一连接座设置在所述通梁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座设置于所述通梁的侧面上,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相错开设置,所述压车梁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座连接所述梁摆杆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座连接所述连杆;在所述通梁的底端设置有底板;多个所述压车梁之间通过所述通梁连接形成整体式结构。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梁支座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铰接孔,在所述梁支座的中段设置有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二铰接座的两侧耳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铰接孔的外侧,所述梁摆杆通过将铰轴插入所述第二铰接座与所述第一铰接孔中来与所述梁支座连接,所述连杆的轴孔在所述梁支座的一侧连接于插入所述第二铰接孔中的铰轴上。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梁摆杆与所述压车梁和所述梁支座的铰接处以及所述连杆与所述压车梁和所述梁支座的铰接处的销轴的外侧均设置有密封罩。
[00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翻车机,包括上述的压车装置,还包括内部设有通道的“C”型机架,所述压车装置包括多套,多套压车装置沿车厢长度方向对称分布于所述通道的左右两侧,右侧压车装置固定于“C”型机架的非开口侧的侧梁上,左侧的压车装置固定于“C”型机架开口侧的顶梁上,左侧的压车装置与右侧的压车装置相对于通道中心线对称布置。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右侧的压车装置的压车梁的顶端设置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的顶端向靠近该侧压车装置的梁支座的一侧倾斜设置。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在右侧的压车装置的连梁的上侧设置有耐磨板,所述耐磨板包括多个板单元,所述板单元的边缘连接在所述连梁的横杆、纵杆或梁摆杆上。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积极效果:
[0017]1、本技术提供的压车装置,通过包括多个压车单元,压车单元包括压车梁、梁摆杆、梁支座、连杆和伸缩油缸,梁摆杆的一端与压车梁的上端铰接且另一端与梁支座的上端铰接,连杆的一端与压车梁的下端铰接另一端与梁支座的中段铰接,连杆设置于梁摆杆的下侧且与梁摆杆相平行设置,伸缩油缸的上端铰接于梁摆杆的中段上。本技术的压车装置将压车梁、梁摆杆、梁支座和连杆相互铰接,形成空间四连杆结构,压车装置在整个摆动行程过程中压车梁的下表面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即压车梁与车厢顶部一直处于面接触,减少敞车车厢的压强,改善在压车时车厢顶部的受力状态,保证翻车机在对车厢反转时的安全性,确保满足铁路验车要求。另外,通过梁摆杆绕着与梁支座的铰接处进行旋转能够满足不同高度敞车车厢的压车需求。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压车装置安装在翻车机上的俯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压车装置安装在翻车机上的左视图;
[0021]图3为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4为图2中A

A的截面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中的连梁的俯视图;
[0024]图6为本技术中的压车梁的俯视图;
[0025]图7为本技术中的压车梁的主视图;
[0026]图8为本技术中的耐磨板的俯视图。
[0027]图中:1、压车梁;11、第一连接座;12、第二连接座;13、通梁;14、底板;2、连梁;21、梁摆杆;211、第一铰接座;212、第二铰接座;213、连接耳; 22、横杆;23、纵杆;3、梁支座;31、第一铰接孔;32、第二铰接孔;4、连杆;5、密封罩;6、导料板;7、耐磨板;71、板单元;8、伸缩油缸;91、顶梁;92、侧梁;10、“C”型机架;101、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前端”、“后端”、“头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压车单元,所述压车单元包括压车梁(1)、梁摆杆(21)、梁支座(3)、连杆(4)和伸缩油缸(8),所述梁摆杆(21)的一端与所述压车梁(1)的上端铰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梁支座(3)的上端铰接,所述连杆(4)的一端与所述压车梁(1)的下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梁支座(3)的中段铰接,所述连杆(4)设置于所述梁摆杆(21)的下侧且与所述梁摆杆(21)相平行设置,所述伸缩油缸(8)的上端铰接于所述梁摆杆(21)的中段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压车单元中的所述梁摆杆(21)之间通过两个横杆(22)连接,两个所述横杆(22)平行设置在所述梁摆杆(21)的两端,两个所述横杆(22)之间连接有多个纵杆(23),多个所述纵杆(23)与所述梁摆杆(21)平行设置,所述横杆(22)、所述纵杆(23)与所述梁摆杆(21)之间相连接形成框架结构的连梁(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梁摆杆(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铰接座(211)和第二铰接座(212),所述梁摆杆(21)通过所述第一铰接座(211)连接所述压车梁(1)且通过所述第二铰接座(212)连接所述梁支座(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梁摆杆(21)的中段的下侧设置有连接耳(213)并通过所述连接耳(213)与所述伸缩油缸(8)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车梁(1)包括第一连接座(11)、第二连接座(12)和通梁(13),所述第一连接座(11)设置在所述通梁(13)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座(12)设置于所述通梁(13)的侧面上,所述第一连接座(11)与所述第二连接座(12)相错开设置,所述压车梁(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座(11)连接所述梁摆杆(21)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座(12)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恩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一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