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力澄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425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力澄清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罐体、废水进管和除磷剂管;罐体内竖向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反应筒,第一反应筒内同轴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二反应筒,第二反应筒内靠近第二反应筒下端设置有提升装置;废水进管的出水口连接至第二反应筒靠近下端的侧壁上且与第二反应筒内部相通;除磷剂管的出口端与废水进管的进水口连接;还包括环形溢流堰,环形溢流堰靠近罐体上端;罐体的底部设置排泥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提升装置能够更好的保障污水与除磷剂的混合反应,提高污水对含磷污染物的处理性能;2、水力澄清装置将除磷功能与沉淀功能相结合,既提高了处理效率,减少了一个池体构筑物,节省占地面积。节省占地面积。节省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力澄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力澄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力循环澄清池为泥渣循环型澄清池的一种形式,能同时实现混凝剂与原水的混合、反应和絮体沉淀分离三个过程;通过混合接触、混凝反应、吸附、絮凝作用,从而获得澄清效果。传统水力循环澄清池池体构造简单,没有机械搅拌机等设备,施工和维护均简单方便,但其存在泥渣(或药剂)和原水不能充分混合、处理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0003]除磷指去除污水中的含磷污染物。污水除磷技术有:使磷成为不溶性的固体沉淀物,从污水中分离出去的化学除磷法;使磷以溶解态为微生物所摄取,与微生物成为一体,并随同微生物从污水中分离出去的生物除磷法。传统的除磷大多以在出水添加化学除磷剂为主要的除磷方式,添加除磷剂之后的污水经过沉淀池对含磷污泥进行沉淀,再通过澄清池对出水澄清,最后达标排放。该种处理措施会产生过多的含磷污泥,除磷剂不能充分反应,也会造成除磷剂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力澄清装置,以解决传统技术中除磷剂消耗过大,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0006]一种水力澄清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罐体、废水进管和除磷剂管;罐体内竖向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反应筒,第一反应筒内同轴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二反应筒,第二反应筒内靠近第二反应筒下端设置有提升装置;
[0007]废水进管的出水口连接至第二反应筒靠近下端的侧壁上且与第二反应筒内部相通;
[0008]除磷剂管的出口端与废水进管的进水口连接;
[0009]还包括环形溢流堰,环形溢流堰靠近罐体上端,环形溢流堰的外径小于罐体内径,溢流堰与罐体内壁之间设置有溢流槽;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
[0010]进一步的,提升装置包含电动机、传动轴和螺旋提升片;罐体顶部设置有固定板,电动机的机壳与固定板连接;
[0011]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传动轴的上端,传动轴的下端连接螺旋提升片,螺旋提升片的外径小于第二反应筒的内径。
[0012]进一步的,传动轴与第二反应筒内壁之间设置有十字支撑件,十字支撑件的中部设置有用于穿过传动轴的通孔。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除磷剂加药泵,除磷剂加药泵的出口连接除磷剂管的进口端。
[0014]进一步的,第二反应筒的上端低于第一反应筒的上端。
[0015]进一步的,罐体与第一反应筒之间设置有斜管沉降区,斜管沉降区位于罐体的中
间位置。
[0016]进一步的,斜管沉降区由多根平行的斜管焊接组成,斜管与水平面的倾斜角为60
°
,斜管填料直径为60mm,斜管的材料为聚丙烯、乙丙共聚或聚氯乙烯。
[0017]斜管沉降区的垂直高度为886mm,斜管沉降区与罐体内最高液面处相距0.8m。
[0018]进一步的,排泥管上设置有排污阀。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技术通过安装有螺旋搅动的提升装置,能够更好的保障污水与除磷剂的混合反应,提高污水对含磷污染物的处理性能;
[0021]2、通过螺旋搅动提升装置的搅动,带动旁边的沉淀污泥进入第二反应筒,将污泥中未反应完全的除磷剂二次利用,再次反应,减少原始除磷剂的用量,提高除磷剂的使用效率。
[0022]3、本实用增加除磷功能的水力澄清装置将除磷功能与沉淀功能相结合,与传统的沉淀池加澄清池相比较,既提高了处理效率,减少了一个池体构筑物,节省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水力澄清装置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2为提升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6]在以上图中:
[0027]1罐体;2废水进管;3除磷剂管;4第一反应筒;5第二反应筒;6提升装置;601电动机;602传动轴;603螺旋提升片;7环形溢流堰;8溢流槽;9排泥管;10固定板;11十字支撑件;12除磷剂加药泵;13斜管沉降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9]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30]请参考图1,一种水力澄清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罐体1、废水进管2和除磷剂管3;所述罐体1内竖向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反应筒4,第一反应筒4内同轴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二反应筒5,所述第二反应筒5内靠近第二反应筒5下端设置有提升装置6;所述废水进管2的出水口连接至所述第二反应筒5靠近下端的侧壁上且与第二反应筒5内部相通;所述除磷剂管3的出口端与所述废水进管2的进水口连接;还包括环形溢流堰7,所述环形溢流堰7靠近所述罐体1上端,所述环形溢流堰7的外径小于罐体1内径,所述溢流堰与罐体1内壁之间设置有溢流槽8;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9。
[0031]以上实施例中,废水进管2的出水口连接至第二反应筒5下端且与第二反应筒5内部相通,废水进管2的进水口设置在罐体1外,除磷剂管3的出口端与废水进管2连接。废水处理时,向废水进管2内通含磷废水,同时向除磷剂管3内通入除磷剂,含磷废水和除磷剂同时输送至第二反应筒5下端的提升装置6处。废水和除磷剂在罐体1中反应,罐体1底部产生的固体沉淀多,除磷剂利用不充分。启动提升装置6,提升装置6将除磷剂和底部固体沉淀及污泥沿第二反应筒5提升至顶部,从顶部落下,相当于对罐体1内污泥、废水、固体沉淀物进行充分搅拌,使除磷剂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除磷剂和废水混合反应过程中,密度较大的污泥、固体沉淀沉入罐体1底部,清液从第一反应筒4外侧和罐体1内侧的通道向上运动,最终从环形溢流堰7溢出进入溢流槽8,从溢流槽8排出。
[0032]进一步的,请参考图2,所述提升装置6包含电动机601、传动轴602和螺旋提升片603;所述罐体1顶部设置有固定板10,所述电动机601的机壳与固定板10连接;所述电动机60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轴602的上端,所述传动轴602的下端连接所述螺旋提升片603,所述螺旋提升片603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反应筒5的内径。所述传动轴602与第二反应筒5内壁之间设置有十字支撑件11,所述十字支撑件11的中部设置有用于穿过传动轴602的通孔。
[0033]以上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力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的罐体(1)、废水进管(2)和除磷剂管(3);所述罐体(1)内竖向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反应筒(4),第一反应筒(4)内同轴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二反应筒(5),所述第二反应筒(5)内靠近第二反应筒(5)下端设置有提升装置(6);所述废水进管(2)的出水口连接至所述第二反应筒(5)靠近下端的侧壁上且与第二反应筒(5)内部相通;所述除磷剂管(3)的出口端与所述废水进管(2)的进水口连接;还包括环形溢流堰(7),所述环形溢流堰(7)靠近所述罐体(1)上端,所述环形溢流堰(7)的外径小于罐体(1)内径,所述溢流堰与罐体(1)内壁之间设置有溢流槽(8);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澄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6)包含电动机(601)、传动轴(602)和螺旋提升片(603);所述罐体(1)顶部设置有固定板(10),所述电动机(601)的机壳与固定板(10)连接;所述电动机(60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轴(602)的上端,所述传动轴(602)的下端连接所述螺旋提升片(603),所述螺旋提升片(603)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反应筒(5)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锋王丹杨建华李军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中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