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4066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0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罐。在具备口部(4)、肩部(3)、主体部(2)的罐(1)的肩部(3)通过利用具备凹凸的内辊(11)的承接部(11a)与具备和内辊(11)的承接部(11a)的凹凸对应的凸凹的外辊(12)的夹持进行的旋转加工而形成凹部以及凸部中的至少一方,由此抑制罐(1)的肩部(3)的损伤,并且对罐(1)的肩部(3)进行装饰。罐(1)的肩部(3)进行装饰。罐(1)的肩部(3)进行装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880049783.9、申请日为2018年7月31日、专利技术名称为“罐制造方法、罐制造装置、罐、罐制造工具套件”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肩部装饰的罐、罐制造方法、罐制造装置、罐制造工具套件。

技术介绍

[0003]以往,作为罐,存在具有从薄壁圆筒状的主体部缩径的厚壁的肩部、以及口部的形态,它们通过利用罐盖的双重卷边、基于金属帽的卷边来密封口部。
[0004]作为罐主体部的装饰,有实施印刷、或如专利文献1那样实施压花的装饰。另一方面,作为罐肩部的装饰,有如专利文献2那样实施印刷的装饰、或如专利文献3~5那样在肩部实施凹凸图案的装饰。
[0005]近年来,随着伴随节约资源化的罐的薄壁化,在薄壁化的罐的肩部实施凹凸图案的情况下,若将如引用文献3(图7的附图标记60)、引用文献4(图1的附图标记10)那样的肩部形成模具按压于罐的肩部来形成,则导致肩部产生压曲。另外,在仅从罐肩部的外侧按压如引用文献3(图8的附图标记72)的槽部形成工具那样的成形模具来形成凹凸图案的情况下,也会导致薄壁化的罐的肩部异常变形。
[0006]在先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

340539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

168346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

123231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0360279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5: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38031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3]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4]本专利技术是考虑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罐的肩部的损伤的罐制造方法、罐制造装置、罐、罐制造工具套件。
[0015]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6]本专利技术的罐制造方法制造具备口部、肩部、主体部的罐,其中,在将内辊的承接部以及外辊从内外夹持所述肩部的状态下,使所述内辊以及所述外辊相对于所述罐旋转,所述内辊所具备的承接部从内侧承接所述肩部而具有凹部以及凸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外辊从外侧按压所述肩部并具备与所述内辊的承接部对应的凹部以及凸部中的至少一个。
[0017]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罐具备口部、肩部、主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具备凹部以及凸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口部的内径为25~60mm,所述肩部的最大外径为50~70mm。
[0018]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罐具备口部、肩部、主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具备凹部以及凸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肩部的最大外径相对于所述口部的内径之比为1.05~1.58。
[0019]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罐制造工具套件用于制造具备口部、肩部、主体部的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制造工具套件具备:具备承接部的内辊,所述承接部从内侧承接所述肩部而具有凹部以及凸部中的至少一个的;以及外辊,其从外侧按压所述肩部而具备与所述内辊的承接部对应的凹部以及凸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内辊的承接部以及所述外辊在从内外夹持所述肩部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罐旋转。
[0020]专利技术效果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罐制造方法、罐制造装置、罐工具套件,在通过内辊的承接部将罐的肩部从罐内部侧支承的状态下,能够以外辊按压夹持罐的肩部来进行旋转加工,因此即使罐的肩部为薄壁,也不易异常变形。
[0022]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罐,由于肩部最大外径相对于罐的口部内径不会过大,另外,罐的肩部宽度足够宽,因此能够适于肩部的旋转加工,并能够从罐的口部插入内辊,另外,能够通过内辊的承接部将罐的肩部牢固地支承,从而成为罐的肩部不易因加工而异常变形的罐。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本专利技术的罐的局部剖面的概要图。
[0024]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罐的肩部的立体形成部的例子的图。
[0025]图3是使用包括罐的局部剖面的概要图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形成部加工装置的概要图。
[0026]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罐制造方法的立体形成部加工装置的内辊以及外辊的例子的图。
[0027]图5是使用包括罐的局部剖面的概要图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罐制造方法的图。
[0028]图6是示出使用包括罐的局部剖面的概要图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内辊以及外辊的例子的图。
[0029]图7是示出使用包括罐的局部剖面的概要图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内辊以及外辊的例子的图。
[0030]图8是实施方式的罐的上部分的剖视图并且是示意性地示出内辊的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1P:罐
[0033]2:主体部
[0034]2a、3a:立体形成部区域
[0035]3、3P:肩部
[0036]4:口部
[0037]5:凸缘
[0038]10:立体形成部加工装置
[0039]11:内辊
[0040]11a:承接部
[0041]11b:轴
[0042]11d:主体部内按压部
[0043]12:外辊
[0044]12a:缩径部
[0045]12d:主体部外按压部
[0046]13:载置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0048][第一实施方式][0049]首先,使用图1、2,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罐1。
[0050]罐1例如由钢、镀锡板、铝或者铝合金等用于罐的公知的金属材料形成。罐1具备通常外径为等的圆筒状的主体部2、与主体部2的罐轴方向上端侧连接且随着朝向上方(口部侧)而逐渐缩径的肩部3、以及与肩部3的罐轴方向上端侧相连设置且向上方延伸的口部4。肩部3通过上述结构,成为直径随着从主体部2侧至口部4侧变小的缩径部。在口部4的前端具备凸缘5。在口部4卷紧有未图示的公知的罐盖。
[0051]在罐1的主体部2下端侧(底部侧)具备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缩径的钟形(chime)部6。
[0052]口部4的内径例如能够设为25~60mm。
[0053]另外,肩部3的最大外径(换句话说,为肩部3与主体部2的连接部分的外径,在主体部2的侧面为直线状的情况下,与主体部2的外径相同)例如能够设为50~70mm。
[0054]如图1所示,在肩部3中的阴影线所示的立体形成部区域3a设置有立体形成部。立体形成部具备凹陷的凹部以及隆起的凸部中的至少一方。
[0055]凹陷的凹部是指从罐外表面观察为凹状且从罐内面观察为凸状的立体形状。隆起的凸部是指从罐外表面观察为凸状且从罐内面观察为凹状的立体形状。
[0056]例如,如图2的(a)那样,立体形成部也可以在整周上等间隔地具备多个相同形状的凹陷的凹部。另外,例如,如图2的(b)那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罐,其特征在于,其在肩部具备凹部以及凸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肩部以在圆筒状的罐的主体部的罐轴方向上端侧随着朝向罐的口部侧而逐渐缩径、且壁厚为0.1~0.3mm的方式形成,所述口部的内径为25~60mm,所述肩部的最大外径为50~70mm,在设所述口部的内径为A(mm)、所述肩部的最大外径为B(mm)、所述肩部的全长为W1(mm)、在所述肩部中的从口部侧根部起W2(mm)的范围内设有所述凹部以及所述凸部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满足12≤A

(B

A)
×
W2/W1。2.一种罐,其特征在于,其在肩部具备凹部以及凸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肩部以在圆筒状的罐的主体部的罐轴方向上端侧随着朝向罐的口部侧而逐渐缩径、且壁厚为0.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真仁田清澄青柳光彦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